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子卧軌自盡前留下5封遺書:我被人折磨致死,請為我報仇

海子卧軌自盡前留下5封遺書:我被人折磨致死,請為我報仇

今天,當一個小資的文藝青年對你說,我想要在大理擁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在他(她)的眼中看到的是對「詩和遠方」的嚮往。你可能不知道海子,但一定知道這句話,而這句話最深入人心的方式,竟然是最近幾年的房地產廣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短短8個字,有夢想,有愛,有家,有無盡的美景和閑適。寫下這句話的海子,內心該有多麼溫暖啊!

1989年的3月,天氣已經回暖,萬物復甦,剛剛滿25周歲的詩人海子,安靜得躺在山海關冰冷的鐵軌之上,以這種決絕的方式離開人世,正像他書中所說的一樣——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

海子自盡之前留下5封遺書(燎原所著《海子評傳》之中收錄7封),5封遺書之中無一例外表達了自己是在常遠和孫舸的精神折磨下出現幻聽,數次想要自盡,並且懇求父母練好氣功,找常遠和孫舸給他報仇。而海子的最後遺言卻說「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到底是怎樣的人生困境,讓溫暖的海子變得如此絕望?

物質還是精神?抉擇的困境

海子從小生長的查灣村是安徽懷寧一個落後的小山村,交通不便,思想封閉,生活困難。海子原名查海生,從小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幫助家人做農活、挖紅薯,這位詩人也許會被困在農田裡一輩子,幸好他的母親是一名出生富家的婦女,發現孩子對文字感興趣之後,千方百計用舊報紙和舊書教他習字。

查海生5歲這年,已經因為超強的記憶力成為村裡的小神童,家裡雖然窮困,他的父親還是托關係將他提前送進了小學,1974年,查海生因為成績優秀,僅僅10歲就考上了中學。15歲這年,査海生以區第一名的好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

(15歲的海子考入北大,在天安門留影)

海子15歲就考上了法律系已經說明了他的聰慧,在海子父親的心中,這個兒子敏感而溫柔,仲夏的傍晚,他會求人給他帶兩支荷花插在卧室裡面,以享受花朵的芬芳

海子的精神世界是富裕的,而他生長的這個家庭,常常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在海子的記憶之中,自己在家常吃的就是沒有任何油水的白菜,而這些白菜也只有他這樣的「高中生」才能享受到,弟弟們吵著要吃大白菜的時候,父母只能安慰他們:「等你們上了高中就做給你們吃。

考上北大,對於海子來說,並不是「詩和遠方」,而是擺脫貧困的機會,是改變查家幾代人命運的機會。少年時的窘迫讓本身敏感而單純的海子承受了太多的壓力,現實的殘酷讓他一直喘不過氣來。

畢業之後分配工作,海子聽從母親的,選擇了離家最近的那一個,而不是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因為他還有一家子要照顧。一個月僅僅90元的工資,海子需要向家裡寄回60元。

一方面,海子對詩歌的狂熱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才華;一方面,海子他又被迫面對現實的壓力,理想和現實,精神和物質都在折磨著海子。生存,竟然讓一個滿腹才華的、在紙上充滿激情的詩人,變得如此卑微、無助。

詩歌聖徒的荒蕪理想

海子的內心嚮往的是太陽,而他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孤僻和冷漠。

他小時候從不和村裡的孩子一起打鬧玩耍,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一個人釣魚,他常常因為釣魚都不去吃飯。燎原在《海子評傳》之中對海子的幼年形象有非常精準的概括:「天資極高、家境貧困,因而心氣甚高,心事頗重。」海子有天賦也有抱負,他從不願走一般人走的道路,對自己詩歌理想過分執著,可往往傷害了自己。

海子的好友西川回憶,海子是「易暴躁的性格」,年少時的高自尊心理,走入社會之後一直鬱郁不得志。他渴望愛情,卻不需要婚姻;遇到人際矛盾,不去解決而是用內疚來折磨自己;他不願意去接受所有的社會關係,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又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渴望社會交往……

海子自稱為「抒情王子」,海子短短的青春,情詩幾乎貫穿全部。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但每一次的結果顯然都是一場災難。每一段戀愛的悲劇之後,都是無數凄美的情詩。

海子的初戀是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系的學生,來自呼和浩特。海子在給這個班講課之時,詢問學生:「你們最喜歡哪位詩人的詩。」同學們紛紛說冰心、徐志摩、泰戈爾等等,只有這位姑娘說:「我喜歡海子的詩。」因為這句話,海子的心從孤傲變得溫暖而明亮。只可惜這段初戀只持續了短短2年的時間,分手的原因,海子的父親曾經解釋過:「女孩子的娘老子嫌棄我們家裡窮。」

初戀的結束給了海子巨大的打擊,這件事再一次提醒海子,錢財,對一個人來說多麼重要。海子幾乎想到了死,他天天喝酒精神抑鬱,一直到幾個月之後,他遇到了一位美麗活潑的主持人,只是這段感情同樣短命,只有短短几個月。

第三個女孩來自四川,她是一名詩歌愛好者,也很崇拜海子。海子與她是異地戀,一生只和她見過一次面,在海子的詩歌《雨鞋》之中可以看到他和姑娘告別的場景。這段感情很有可能是因為女孩子嫁人而無疾而終。

第四個女孩身份神秘,至今無人知曉她的真實身份,在海子的經典詩歌《日記》之中,他稱這位姑娘為「姐姐」。有人說這位姑娘實際上是有家室的,她欣賞海子,甚至曾經指教過海子,燎原猜測,這位女性和前三位不同,她有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海子在精神上更加依附於她。只不過因為現實的婚姻狀態,他們終究不能走到一起,海子甚至不能公布她的身份。

愛情的理想,一直埋藏在海子年輕而熾烈的內心之中。但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經濟拮据,自卑、內向和敏感成為他愛情災難的源頭,一次次的失戀,讓海子一次次經受精神的折磨。

入戲太深,難以真正生活

愛情只是折磨海子的一個因素,有人感慨,如果海子身邊有一隻手,有一個深愛他的女人,也許他能逃出心理的困境。人們將海子的自殺歸結為「太年輕」「為情所困」。其實海子自盡的原因很複雜,海子的抉擇,本來就很難被中國的普羅大眾所接受。

中國作家自殺的情況要比日本或者西方國家少很多,中國的文人自古注重和諧和中庸,樂天知命,將社會責任感看得很重,很少走極端。而在西方文化之中,文人們強調個性,更加容易感受到孤獨和空虛。海子自殺的選擇,其實和很多西方作家一樣,選擇用肉體的消亡來強化自己的信念。

海子在自殺之前曾經留下了5封遺書,他在自殺之前,已經出現了比較強烈的幻覺,他的好友駱一禾曾經說過,海子出現「思維混亂、頭疼、幻聽、耳鳴的徵兆,伴有間或的吐血和爛肺了的幻覺。」駱一禾認為,海子是因為長時間用腦而引起了腦損傷,所以才出現了這種癥狀,這是天才的共性,很多自殺的天才,比如梵高、雪萊等等都有過相同的幻覺。而官方給予的解釋是,海子自儘是因為精神分裂症。

回顧海子的人生經歷,並不難理解他最後的這個選擇,他自殺的癥結,在三個原因。

清高又現實,浪漫到極致,卻厭倦俗世的婚姻。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戀愛,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擁有家庭。

年紀輕輕迷上了氣功。詩歌的理想世界已經完全滿足不了他,他開始在氣功之中找到讓自己強大的辦法,這反而讓他更加陷入幻覺之中。

自我封閉,始終沒有安全感,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他在遺書之中提到的迫害人常遠在報告之中提到,他平時和海子根本沒有過節,兩人還是朋友,他想不通為何海子會這麼想。他日日想像身邊的人要害他,實際上折磨他的是他自己。

(著名油畫家賀洪志先生創作的《詩歌王子海子》)

海子自殺,是因為身份的迷失和價值的錯位,他的死甚至帶動了一批青年詩人的效仿,催生了詩人「殉詩」的情節,方向服毒自殺,戈麥投河自盡……對海子自殺的謳歌一度成為熱潮,他們懷著朝聖的心情去感知海子死亡後的神聖天堂,以達到「詩人形象的最後完成」。

然而,海子留給人們的最珍貴的財富,難道不是詩嗎?

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和海子一樣,為了富足的生活,為了社會的認同而每日奔波。我們可以拚命在大城市之中買一套房子,去裝一個家,卻再難給曾經年輕的自己準備一個小小的盛放靈魂的居所;人們因為同事間的不和,親人間的齟齬,愛人的背叛,兒女的不孝而煩悶不已,卻極少有人為一句詩而輾轉反側。什麼是「詩」,什麼是「理想」。那些曾經影響一代一代青年人的詩句,為何不再有人去吟唱。

今天的物質生活比海子的時代寬裕很多,而在車水馬龍中的我們,卻反倒顯得更為匱乏。人們說:「我嚮往詩意的生活。」真正詩意的生活在哪裡?如果你讀了海子的詩,就會發現,他的一生並不是奔著「自殺」而去,他也不是因為「自殺」而深入人心,他的字裡行間充滿著浪漫的氣息,河流、月亮、農田……是時候去看一看海子的詩了,他的文字沒有繁冗的裝飾,返璞歸真,所謂詩意的生活,無非就在這樣的詩句之中。

山川悠悠,道長長,雲遠遠……

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幸福的人,不需要讀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