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我們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我們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如果大家對抗戰史有所了解,就會發現抗戰中我國軍民很少能抓到日俘。日軍很難俘虜,這是大家的共識。日俘有多難抓?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之初的首次大捷,八路軍消滅了1000多名日軍,結果一個俘虜也沒抓到。

長沙會戰是國軍和日軍進行了大規模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大發雷霆,因為國軍俘虜日軍不到10人。蔣介石說:「像這次長沙會戰,我們有這樣雄厚的兵力、有這樣良好的態勢,我們一定可以打敗敵人,一定可以俘虜敵人很多官兵,一定可以繳獲敵人無數的重械!即使沒有一萬俘虜,也總應該有一千!一千沒有,總要有一百!一百沒有,少而言之也應該有十人,但是現在你們連十個俘虜都沒有!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職守?」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看來日軍方面是如何看待淪為俘虜這件事,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淪為俘虜就是「廢品」,失去榮譽就是「死人」。抗戰爆發前,日軍深受軍國主義洗腦,把戰死沙場視為對天皇忠誠的最高體現之一。

日本天皇是日本人的象徵,是日本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越宗教的信仰對象。日軍認為,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日本沒有天皇就不是日本」,「沒有天皇的日本是不可想像的」,在戰場上被俘,那就是對天皇的污衊,絕對不可接受。

以北緬會戰為例,日軍被俘和戰死的比例是142︰17166,也就是約1︰120。這142名日俘中,除了少數在被俘時已經受傷或者昏迷外,只有極少數單獨或者兩三人一組前來投降的。這在美軍、英軍看來,不可想像的。

二戰中,任何西方國家軍隊在面對毫無希望的局面時,就會向敵人舉手投降。這種投降非但不感到恥辱,還被視為英雄。這樣的規則在日軍這裡徹底行不通,他們堅持認為戰死才是最高的榮譽。在沒有任何突圍的情況下,日軍會自殺、會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會集體自殺等,無論以何種方式結束性命,他們就是不投降。

筆者曾看到一個日俘的回憶錄,「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拿自己點燃勝利的祭壇,如果不實現這種英雄壯舉那是一種恥辱。」除了日軍骨子裡認為淪為俘虜可恥外,跟日本軍部制定的《戰陣訓》關係很大。

翻閱《戰陣訓》,序言里就直接要求日軍戰死沙場,「作為軍人活著就不能接受被俘虜囚禁的侮辱,理當以忠孝赤誠之心勇往直前,雖死猶生。戰陣是以天皇的命令為基準,必須發揮皇軍的真髓,攻必取,戰必勝,將皇道遍布天下,使敵人仰望我天皇的威儀尊嚴而銘感之處。」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之日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李宗仁在美國接受採訪,說的兩句大實話令人感動
梁實秋:魯迅一生最大的論敵,但是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