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站後浪的光榮與夢想

B站後浪的光榮與夢想

「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

安迪沃霍爾的預言,已經在這個短視頻與直播的時代得到了絕佳的印證,而隨著B站的崛起,這句話或許可以改為:

「現在,每個人只需15分鐘就可以成名。」

遍地網紅、人人「娛樂至死」的時代繁華依舊,一個以二次元ACG內容起家的「小破站」卻頻頻以學習網站、硬核知識社區的標籤出圈。

羅翔、半佛仙人、回形針等知識IP的爆紅,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用戶湧入B站。熱潮驅動下,這個以10-30分鐘中視頻為主、主打PUGV內容的視頻社區,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光榮與夢想」。

6月5日,嗶哩嗶哩正式上線一級分區「知識區」,為這場「後浪入海」的熱潮再添一把火。

與B站的火爆不相稱的是,在成為頭部UP主、打通變現之路前,這群年輕的UP主們只能繼續「用愛發電」。很多湧入B站的UP主普遍認為,B站視頻內容品質更高,而對內容挑剔的B站用戶也對UP主們保持著較高的要求。

但在超高投入的前提下,B站迄今尚不能給UP們提供匹配投入的回報,除了少部分頭部用戶,大量腰部的UP主們缺乏商業化的渠道和方法。

即便如此,UP主們還是前仆後繼地湧入B站,用愛發電。

據嗶哩嗶哩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180萬,同比增長146%;其月均投稿量達490萬,同比增長138%;用戶日均視頻播放量也達到11億次,同比提升113%。

於是在繁榮的背後,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也始終橫亘在UP們前進的道路上,這些用熱愛與夢想築起B站大廈的UP主,會擁有一個充滿「光榮與夢想」的未來,還是淪為流量神話的受害者?

這個問題對B站也很重要,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說過:「B站的一個本質就是創作,因為嗶哩嗶哩首先是一個基於創作的一個視頻社區。」

UP主的創作,驅動著小破站長成大公司,能否激勵大量湧入的UP主們持續產出優質內容,這是B站亟待化解的難題,畢竟,在「二次元小破站」光榮上市之後,陳睿的夢想肯定不是成為下一個阿北。

年輕人「入海」

在加入嗶哩嗶哩的時候,陳睿捨棄了即將上市的獵豹期權。「人這一輩子只能要一個東西,而且只能先舍再取。」陳睿說。

從美國頂級名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出來後,鄔辰雨也捨棄了進入金融行業的機會,在B站做起了體育財經視頻,在投身B站這件事情上,兩者有著相似的取捨過程。

鄔辰雨看來,體育內容在B站還沒有沉澱出足夠的優質內容,這意味著空間。硬核的財經知識則需要足夠高的門檻,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這種環境給了鄔辰雨這個搞經濟的體育段子手充足的信心「入海」。

從2019年6月發出第一個視頻開始,鄔辰雨已經依靠53個投稿收穫了3萬粉絲,顯然這個成績並不能讓鄔辰雨完全滿意,但在B站,在這個細分領域裡,他已經站穩了腳跟。

因為良好的社區氛圍和相對開放的生態,對於年輕有想法又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人來說,過去半年裡屢屢出圈的嗶哩嗶哩成為他們的「入海」首選,他們的身份和背景千差萬別,有名牌大學高材生也有專業領域的資深人士,他們的經歷與渴望也參差多態,有希望轉型的自媒體人,也有終於受夠了社畜生活的職場白領。

於揚就是從體制內離開的「社畜青年」。

在「鐵飯碗」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迷上了FGO(二次元IP),並藉助進入虛擬世界來逃避現實痛苦,最終,ACG(動畫、漫畫和遊戲)成為他結束職場生活的機會。

2019年,於揚辭去了工作開始在B站全職解讀ACG作品,至今一年時間,B站上的粉絲達到4.4萬,單條視頻播放量最高超過了50萬。

天菲早在2015年就開始在微信上發布吉他彈唱和教學視頻,隨後剛畢業不久就辭去了工作,專職做視頻同時在淘寶上開樂器店鋪,2017年她開始把視頻同步投稿到B站上,如今積累了近8萬粉絲。

他們出現在鏡頭面前,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藝,努力為B站用戶提供趣味和知識,為自己開拓夢想之路,更為B站的百億市值添磚加瓦。

一季度B站披露的數據中,月均活躍UP主同比增長146%,月投稿量同比增長138%,這兩個數據差距不大,但用戶日均視頻播放量同比提升113%,這意味著分攤到每個UP和投稿視頻上的播放量是在下降的。

水溫正在快速變化,正在試水B站視頻內容的財經自媒體人許玥對此有切身感受,「B站財經內容越來越多,正在從藍海變成紅海。」

然而,潮水的方向一旦形成,在徹底成為紅海之前,就會有越來越多人「加速跳水」。

知識最光榮?

在最新一篇B站專欄中,於揚道出了他的夢想:做讓好作品得到深度分析的UP主。

有一定的理想追求,是很多UP主進入B站的初衷,也是他們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動力之一。

而UP主的這種特質是由B站的平台氛圍決定的。據極光大數據《2017年7月嗶哩嗶哩App研究報告》顯示,B站的用戶畫像為 30歲以下用戶佔比92.8% ,其中 20-24歲用戶佔比為53.6%,大學學歷人群佔比為54.5%,相比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學歷水平,B站可以稱得上是年輕的高知社區。

B站身上「學習網站」、「知識社區」的標籤也越來越突出,在陳睿看來,並不是只能用網紅和嘩眾取寵的題材才能吸引95後00後的注意力,「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對於高尚的事情,他都是有追求的。」

在一個年輕有知識的用戶構成的社區成為一個輸出硬核內容的UP主,這件光環加身的事情背後其實潛藏著不少坑。

尤其是近幾年B站不斷破圈之後,原有的社區氛圍正在稀釋,B站引入內容推薦分發機制,也導致流量邏輯正在影響著UP主投稿的數據反饋。

很多剛入海的B站UP主很看重自己的內容質量,音樂類UP主天菲告訴億歐,自己的原則是「如果一個視頻做得太敷衍,我自己都不能接受,那還不如不發」。

但流量的邏輯決定了UP主們很難單純以內容質量取勝。作為一個前媒體編輯,於揚對時效性內容更為敏感,「對於一個沒啥關注者的新人,如果你放棄內容深度拼速度,大概可以趕得上和大佬的視頻搶一下流量。如果你要做深度,那麼你的流量多半就只有大佬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在這一點上,鄔辰雨與於揚有著相似的看法。3月時他曾為了蹭美股熔斷熱點「爆肝」12小時做出一期視頻,卻因為B站審核速度慢導致視頻晚了整整一天才發出來,最終數據反饋不如預期。

B站硬核內容本身就有著較高的投入要求,一旦連續多期節目反饋不佳,對於很多B站新人來說不啻於巨大的打擊。某科技新媒體機構的負責人李布告訴億歐,他們從2019年下半年就開始做B站視頻,但缺乏對B站流量機制的研究,導致前期效果不佳,積極性降低之後更難保證穩定的更新。

儘管存在著不少缺陷,B站的社區氛圍優勢仍然是其他平台不可取代的。天菲認為,相比她所接觸的其他視頻平台,B站不僅是一個內容質量相對更高的平台,也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平台。

在知乎「你為什麼不退出B站」的問題下,一位ACG領域的UP給出了回答:「還在B站活動只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比嗶哩嗶哩更好的視頻投稿站點。」

另一個優勢在於,「Z世代關心的內容,基本在B站上都能找得到,很少有其他平台做到這樣。」 負責過多個大品牌B站投放項目的Alva說。在今年上半年的「入海」潮中,這種優勢更為突出了。

洶湧的潮水

在湧來的潮水中,B站顯然也意識到了潛在的危險。

圖源/嗶哩嗶哩App截圖

6月5日,嗶哩嗶哩上線一級分區「知識區」。知識區由原有的科技區整合升級而來,包含科學科普、社科人文、野生技術協會、財經、校園學習、職業職場共6個二級分區,以分享知識、經驗、技能、觀點、人文等內容為主。

對於重視內容價值的UP主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好消息。B站執行用戶主動搜索 內容推薦的分發邏輯,這有利於不同圈子社區的形成和用戶粘性的強化,因此知識區上線一級分區一方面能緩解B站破圈之後大量用戶湧入導致社區氛圍稀釋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給硬核UP主們提供調性更匹配、活躍度更高的用戶流量池。

對B站種種變化較為敏銳的於揚認為,社區氛圍的改變其實早在官方做出調整之前就已經發生了。

「很多原以為不符合B站調性的題材,居然在B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非常硬核的人文理論和長達半小時的深度分析視頻都能在B站大獲成功。」這讓於揚大受觸動,「B站變得更加適合硬核UP主生存了,傳統UP主的運營路線可能需要大調整。」

2020年新年過後,於揚嘗試著延長了視頻的長度,增加更多內容,「反響還是非常理想的。」

對知識區的更多扶持計劃之下,「知識最光榮」正在推動B站知識潮,更多的知識型UP主和投稿也會湧現。

但其他平台也在虎視眈眈,6月9日,西瓜視頻宣布與10家媒體機構聯合發起「西瓜活字計劃」,提供2億資源,面向全網招募圖文作者創作視頻。

除了現金和流量扶持之外,西瓜視頻還通過專場分享會等形式,為圖文內容創作者的轉型提供助力。

這一舉動直指B站的核心優勢。陳睿早就點出了B站的增長邏輯:「內容、我們的創作者、我們的社區和我們的用戶,它是形成一個正向的滾動,最後他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東西。」

嗶哩嗶哩公司在回復億歐時表示,「PUGV(UP主創作的高質量視頻)一直都是B站內容生態的基石。B站也在通過各種積極的運營活動,鼓勵更多用戶參與到創作中來。」一季度財報顯示,PUGV牢牢佔據B站平台整體播放量的91%。

現在,B站面臨的選擇已經不再是是否跟進,而是是否快速跟進:快速跟進,成本極高,而且有可能會犧牲B站原有的社區氛圍;不快速跟進,B站不僅喪失了大量潛在的內容創作者,還將面臨被挖牆腳的風險。

從邊緣化的「小破站」到破圈的主流內容社區,B站用了10年。但不會再有一個10年讓B站小步慢跑了。

夢想的岔路口

相比以往,陳睿已經不再那麼佛系,跨過100億美元的市值門檻,嗶哩嗶哩有著更為廣闊的夢想要去追求。

在B站之前,中國最具社區氛圍的內容平台豆瓣,由於發展戰略和商業化方面的缺陷最終沒能更上一層樓。

如今,B站如何抉擇和平衡就顯得更加微妙,這不僅直接決定180萬UP們的前景,B站的夢想也依賴於他們的創作。

對於維護社區氛圍和內容質量這個問題,陳睿曾經給出的答案是,「只需要讓有初心的人成為我的UP主就行了。」這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表達。但用愛發電只是虛擬世界的調侃,在現實世界裡,UP們需要更多的支持。

2018年初,B站推出了創作者激勵計劃,面向站內優秀創作者,對其創作自製稿件進行綜合評估並提供相應收益。根據嗶哩嗶哩公司給出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底,創作者激勵計劃已經覆蓋超22萬UP主。

但僅僅依靠站內激勵計劃是遠遠不夠的。鄔辰雨在B站投稿一年,B站收入僅為千元,「上個月收入是10塊錢。」於揚的投稿視頻流量稍好一些,在B站一年的站內激勵收入也僅僅是數千元。而他們都是全職投入、保持相對穩定更新的UP。

相比純內容的知識型UP,帶貨的音樂UP天菲境況好得多,但她這樣的案例在B站目前還無法成為主流。

對於如何保證UP們的持續產出,B站方面對億歐表示,今年B站的激勵計劃也會有升級,內部運營團隊正在醞釀新的計劃。

隨著品牌的入駐和B站自身在商業化方面的策略調整,2020年或許會是B站商業化的關鍵之年。針對外界對B站用戶反感廣告的普遍印象,嗶哩嗶哩對億歐表示,「用戶反對的並不是商業化,而是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的商業化行為。」今年上半年OPPO、釘釘等品牌在B站的成功營銷也說明了B站品牌營銷的能量。

Alva表示,沒有抓住年輕人的品牌就沒有未來,而B站擁有龐大的年輕網路原住民,消費能力強,且用戶活躍度、忠誠度極高。

在近期的一場B站營銷研討會上,很多品牌認為,B站是品牌接觸年輕化圈層人群最直接的平台。

「在小破站保護用戶體驗的前提下,要在廣告這一塊發力,一個可以想像的策略就是加大嚴肅內容的供給,讓小破站容得下和昂貴廣告匹配的消費者群體,這樣廣告的營收才會有明顯的增長。」隨著知識區的上線,於揚非常樂觀地看待B站商業化的前景。

不過在具體合作上,某品牌表示:「我們非常看好B站,目前正在開展與UP主的合作,也給到較大預算。但在尋找MCN機構時,發現合作模式、流程上都不夠透明。」

一位UP也笑稱,B站只有一家半MCN機構,一家是B站自己,半家就是自己人出走創業的公司。在培育商業化生態方面,B站仍處於相當初級的階段。

從承諾沒有貼片廣告到打破承諾,從推出大會員到調整為付費和積分兌換大會員,陳睿和B站一直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求平衡。B站商業化,註定是陳睿在尋求平衡理想和現實的道路上最艱難的一段路。

尾聲

對於過去一年的UP之路,於揚給自己打了65分,儘管有諸多的不順、遺憾和焦慮時刻,但於揚覺得「整體來說,做UP是快樂的」。

B站的幸運在於,有一群真正熱愛它的人。

只是,對於B站、UP、用戶來說,熱愛雖然重要,卻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東西。商業化過度,B站註定失去自己的賴以立足的根基,商業化失敗,豆瓣的現在可能就是B站的未來。

和B站一樣,UP們也在改變。

於揚曾因為過於執著於內容和剪輯,錯過了多個熱點話題的時效性,「這類問題,以後是不再有了」。

天菲過去常常糾結於一首她並不喜歡但卻很火的歌曲要不要錄視頻,「正常為了收入肯定要做,為什麼要跟錢過不去呢?」,而今,她已經逐漸克服了這種情緒。

這就好像《光榮與夢想》第一章「應運而起」中,引用了羅斯福告誡美國人的一句話:「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講實際。」

致謝:

感謝以下個人和公司為本文提供了的豐富案例和觀點,排名不分先後:

B站UP鄔辰雨、於揚、天菲,某科技新媒體負責人李布,財經自媒體人許玥,品牌營銷經理Alva,嗶哩嗶哩公司,應UP要求,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普通人陳睿:保衛B站》 晚點LatePost 2020.01.07

2.《快速奔跑的B站商業化生態,品牌主怎麼看?》 胖鯨頭條 2020.0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華熙生物:2.9億元收購佛思特公司100%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