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2歲寶寶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難再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2歲寶寶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難再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你家裡的寶寶有「強迫症」了嗎?

你被寶寶的「強迫症」折磨了嗎?

你開始覺得自己的寶寶是個「小作精」了嗎?

恭喜你,你家寶寶的秩序敏感期開始啦!

如果家裡寶寶的玩具,在玩完以後遍布整間屋子,總是需要媽媽收拾,是不是覺得很累?

覺得累就利用好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吧!

秩序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節奏的掌控,是對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的控制能力。

沒有秩序感的寶寶,生活沒有穩定的節奏,做事馬虎粗心大意大大咧咧丟三落四,老師布置的作業,要麼記不全,要麼記住了卻忘記帶作業本練習冊回家,書包里的卷子混做一團,像個移動的廢紙簍,房間日常垃圾場,自己的東西自己都找不到。

秩序感的寶寶,做事高效有計劃有條理,同樣的作業,沒有秩序感的寶寶要做10分鐘,有秩序感的寶寶5分鐘就能做完,物品擺放井井有條不凌不亂

有秩序感的寶寶和無秩序感的寶寶的差異一目了然。

秩序敏感期是培養寶寶秩序感不容錯過的最佳時期。

秩序敏感期,是寶寶技能技巧和認知能力發展迅速,易受影響的時期。

利用秩序敏感期,為孩子創造有利於技能技巧和認知能力發展的條件,能對寶寶未來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錯過了秩序敏感期,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在今後就很難改正了。

一、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空間、時間和事物之間關係都有嚴格要求,會逐漸從事物本身,認識到與事物相聯繫的其他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關聯。

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論認為:2-4歲是孩子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開始關注對事物的秩序,並逐步獲得和形成對物體的擺放生活起居的時間順序的習慣,及秩序感。

在這一時期,幼兒的秩序感發展快速,秩序習得較容易。

蒙台梭利把秩序感劃分為內在秩序和外在秩序

內在秩序是感知覺存儲在孩子頭腦中的記憶順序。

外在秩序是孩子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理解。

培養孩子的秩序感,要抓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3歲:孩子的秩序感由內在秩序逐漸發生髮展為外在秩序。

3-4歲:在這個年齡段,可以稱作完美敏感期,處於完美敏感期的孩子開始追求完美的秩序,對秩序的要求上升到規則,身邊的人、事、物都要遵循他的規則。

5歲後:這個年齡段也被稱作審美敏感期,孩子對秩序的認識逐漸加深,越來越明白秩序是什麼,開始關注時空秩序以及秩序的美感,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標準和各種喜好,例如什麼顏色好看,什麼顏色最好看,能夠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二、2-4歲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1、對事物所有權的極度敏感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特別注重物品的所有權,特別關心「你的、我的和他的」,家裡的毛巾顏色不能一樣,每個家庭成員對應一個顏色,不能混用,牙具也不能混裝,特別是寶寶自己的物品,別人不能碰。

有一次去朋友家裡做客,進屋後朋友拿了自己拖鞋給我穿,讓她家2歲多的寶寶見到了,就跑到我的腳邊,把拖鞋往下拽,朋友一臉尷尬,讓寶寶別這樣,寶寶聽了委屈的都哭了,嘴裡不停地說:「媽媽的,媽媽的」直到我換了一雙拖鞋才破涕為笑。

朋友還和我說了寶寶最近在飯桌上吃飯的趣事,他特別執著於每個人的座位,媽媽必須坐在自己的左邊,爸爸在右邊,爺爺奶奶在對面,哥哥坐在爺爺奶奶中間,如果有人做錯,寶寶就在飯桌上「指點江山」,直到所有人各就各位。

2、對事件發生順序的極度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對事件的發生順序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拿鑰匙、開門、進門、關門、脫鞋、換拖鞋、走進屋這一系列的連續動作順序。

如果你拿鑰匙開門,是孩子在執行這個系列動作時,少了一個動作;

或者先走進屋,坐在沙發上脫鞋然後換拖鞋,使系列動作的順序發生改變,增加其他動作,都會打亂孩子頭腦中既定的秩序。

寶寶獨自完成連續的動作順序,可以培養寶寶的秩序感,還能讓寶寶得到做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和心靈上的滿足。

孩子的秩序感得到滿足,會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利於孩子形成認識世界的固定模式基礎

3、對物品擺放位置的極度敏感

對於物品的擺放位置,孩子在心中有自己的習慣,某個位置可以讓孩子獲得某個物品。

比如玩具箱1號裡面有小汽車,孩子會在玩完小汽車後,有意識的把小汽車放回1號玩具箱。

當想要玩小汽車時,如果小汽車不在1號玩具箱,小汽車的位置和孩子頭腦中記憶位置不符,孩子會感到焦灼,找不到想要的物品,孩子因為感到無力而哭鬧

寶寶執著於物品擺放的方向和位置,比如:筷子簍里的筷子尖必須全部朝上或者全部朝下,進屋要把鞋子擺在鞋架上,鞋尖要向外。

三、幫助孩子度過秩序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中養成的秩序感,能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和習慣

因此,重視並把握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今後健康的生活打下基礎。

1、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刷牙,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吃飯刷牙是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是秩序感形成的開始。

孩子自己吃飯的過程,是建構吃飯動作序列的過程,學會用餐具,把食物送進嘴裡,咀嚼食物,吃飽,放下餐具。

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吃飯刷牙這些小事開始,逐漸延展到幫助分擔家務,有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和責任感的養成,為今後的幼兒園生活做好準備。

根據蒙特梭利發現的兒童敏感期得知: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是2-6歲。但這個階段孩子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因此,用繪本來教育是最適合的。

我家孩子在2歲多就看了很多的繪本,每套都是精挑細選,其中他非常喜歡的一套叫做《好孩子 好素質》。這套書共有12冊,適合0-6歲的孩子,針對孩子應該培養的好習慣加以引導,形成孩子良好的素質、性格。

整套書讀下來,我發現孩子的比以前有禮貌多了,很自然地養成了好習慣,很少要我督促了

這套繪本內容涵蓋了孩子必備的12個主題,包括:懂禮貌的寶寶、講衛生的寶寶、我愛生活、我很友好、我會動手做、我會感恩、勇敢的寶寶、我會感恩、有愛心的寶寶、我的夥伴多、我愛運動等。

內容詳實,情節豐富,插畫色彩鮮艷。每個主題都令孩子非常感興趣,讀過之後也印象深刻。

而且12冊僅售59.8元,平均下來一本書的價格還不到5塊錢,給孩子買玩具都不止這些。既能教育孩子又能促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0-6歲好孩子情商培養繪本 12冊 兒童繪本故事

2、關注孩子對細節的觀察

孩子的眼界小,就會特別關注細微的事情,且十分敏銳,一群小螞蟻也能蹲著看半天不嫌膩煩,試試在給寶寶讀繪本時,把老虎說成獅子,他一準能挑出來。

對於孩子對細節的仔細觀察,父母要給予表揚,強化鞏固寶寶對細節的關注,

這樣寶寶會成為一個細心且耐心的人,不會粗心大意,不會大大咧咧。

3、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玩具分類放到籃子里,規定孩子一次只能玩一種玩具,引導孩子在玩完玩具後,自己收拾好,把玩具物歸原處

多做幾次物品分類擺放訓練,孩子就慢慢學會有次序的、分類擺放物品了。

利用秩序敏感期,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早晚刷牙,呵護牙齒健康;飯前便後洗手,殺毒滅菌;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亂扔垃圾;

公共場所不喧鬧,不以自我為中心。

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懂得秩序敏感期在孩子成過程的重要性。

這期間,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利用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成為一個讓父母省心的乖孩子。

這樣父母就不會因為要常常給孩子收拾凌亂的房間苦惱了。

如果孩子超過了2歲,但還處於3-6歲這個階段,立規矩也是來得及的。這時的寶寶一般都要去幼兒園了,家長們可以選擇與幼兒園相關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

這套繪本包括《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我愛幼兒園》、《我來幫幫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輸了沒關係》、《知錯我能改》、《從小有愛心》、《我真棒》等10個主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還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未來,藏在每一個被你忽視的敏感期里
寶寶味覺「天賦異稟」,抓住「味覺敏感期」,保護味覺天賦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