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關於印度,你不知道的10個歷史真相

馮學榮:關於印度,你不知道的10個歷史真相

1

我們歷史愛好者都知道,1841年5月29日,侵華英軍一支大約30人的小分隊,進入廣州市三元里村,調戲婦女,結果被三元里的村民群起而攻之,打死了好幾個英國兵。

請問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答案是:除了「英國兵」三個字有問題之外,其他都屬實。

原來,當天這隻所謂的英軍小分隊,其實隸屬於「英屬印度陸軍」,其兵源幾乎全部都是印度人。

換句話說,當年我們廣州三元里村民所打死打傷的那一批「英國兵」,其實除了帶頭的軍官是英國人畢霞(Beecher)之外,其餘幾乎全部都是印度人。

三元里抗英,打的是印度人。

2

在電影《我不是葯神》當中,徐崢在賓館旁邊開一家小店,專賣「印度神油」,因此,徐崢經常去印度進貨,所以才有徐崢後來幫病友去印度買葯的故事。

然而,這個劇本其實也正好說明了,劇本作者、編劇、導演,都存在知識盲區。

電影劇本細節硬傷:開印度神油店應該去香港進貨,而不是印度

在真實的世界裡,「印度神油」是香港一家名叫「華仁行化工廠」的公司出品,老闆是香港人何建宗家族。

「華仁行化工廠」還有一個曾經家喻戶曉的產品,那就是「黑旋風殺蟲水」,從小看電視廣告的廣東人都知道。

而「印度神油」呢,它的藥材是中國的,配方也是中國的,企業在香港,老闆是香港人,品牌是香港的品牌,總之,除了名字有「印度」二字以外,「印度神油」和印度,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印度沒有印度神油。

印度神油是香港特產。

3

1、2、3、4、5、6、7、8、9、0,這些數字,我們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然而有趣的是:所謂阿拉伯數字,其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古印度人發明的。

那麼為什麼古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偏偏要叫做「阿拉伯數字」呢?

事情是這樣的:

當年古印度人發明了1、2、3、4、5……這一套數字,因為這套數字簡單易懂,好寫,好用,所以,風靡一時。這套數字很快就傳到了阿拉伯,然後再通過阿拉伯,傳到了歐洲。

古代歐洲人是從阿拉伯人手中學會的這套數字,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數字原來是古印度人發明的,他們誤以為就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所以,當時歐洲人把它叫做「阿拉伯數字」。

近代中國人從歐洲人那裡學到阿拉伯數字,也跟著叫「阿拉伯數字」。

萬萬沒想到,阿拉伯數字,原來竟然是古印度人搞出來的。

4

我們從小就熟讀「哪吒鬧海」的故事,還有同名的動畫片,幾乎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童年回憶,這個哪吒,到底是個何方神聖呢?

答案是:哪吒是印度的神。

你以為哪吒是這樣的:

可是在哪吒的「老家」古印度,哪吒可能是這樣的:

許多古印度佛教經典都有哪吒的記載,例如佛教經典《毘沙門儀軌》卷一就有說:「天寶元載四月二十三日,內謁者監高慧明宜,天王第二子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婆萸仙大廣智雲是觀世音菩薩化身。」

此外,佛教經典《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卷一也有:「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

「哪吒」源於一個梵文名字,拉丁化寫作Nalakuvara,漢語譯為「那吒俱伐羅」,簡稱那吒,後來傳來傳去,「那」字又被中國古代文人安上了一個口,變成了「哪吒」。

在漢族神話《封神榜》和《西遊記》裡面,古代漢族文人將印度神話裡面哪吒(Nalakuvara)的故事,進行了漢化,將哪吒改編為一個可愛的漢族小孩。

說到底,哪吒就是印度神話人物漢化的結果。

5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玄策的人,一個人打敗了古印度。

怎麼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

早前天竺(北印度)的國王名叫「戒日王」,他派了使節來唐朝訪問,出於禮貌,大唐也派使臣回訪天竺,唐朝派出的使臣,一個叫李義表,一個叫王玄策。

兩人長途跋涉,好不容易來到天竺,不料,來晚了一步,天竺剛剛爆發內亂,戒日王已經死了,戒日王手下的老臣子篡位了,篡位的亂臣賊子一看,戒日王的「大唐朋友」來了,肯定是來者不善,於是,他們敵視王玄策,並且要抓捕他們。

王玄策當機立斷,及時逃脫,他找尼泊爾和吐蕃去求援,吐蕃當時的統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贊干布,松贊干布那時候剛剛娶了文成公主不久,和大唐關係還不錯。

於是松贊干布接受了王玄策的請求,和尼泊爾一起,派出浩浩蕩蕩的援軍,入天竺,把天竺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生擒了天竺造反的亂臣賊子,結束了戰事。

於是,天竺陷入分裂,北部一些地區成為吐蕃帝國的附屬地。

這就是唐朝牛人王玄策的故事。

6

我們都知道,印度有一種叫做「種姓制度」的東西,就是說,你姓什麼,你就在哪個階層,而且世世代代不變。

印度分為四個等級的種姓:

第一等級,叫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和貴族。

第二等級,叫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

第三等級,叫做吠舍,是普通的雅利安人,商人。

第四等級,叫做首陀羅,最低賤,世世代代干臟活、累活。

請問,印度為什麼會有種姓制度?

這件事,要從古印度的歷史說起。

在古印度,一股來自於阿拉伯世界的雅利安人,入侵併且征服了古印度。

並且,雅利安人開始統治印度。

今天我們看到印度人,大多都是大眼睛、深眼窩、高鼻樑、毛髮濃密、身材高大,除了皮膚黑之外,其他特徵和白種人沒有什麼兩樣,為什麼?其實就是因為,印度人有白種人(雅利安人)的血統。

扯遠了,回到正題。

那麼當年雅利安人征服古印度,當上統治者了,統治者需要本地人伺候啊,怎麼辦呢?

於是雅利安統治者把整個印度的人,分為四個階層,把高低貴賤,給劃分好了。

為什麼?

因為,雅利安統治者要確保兩件事:

第一件事,要確保雅利安人在印度的統治地位。

第二件事,要確保印度人安分守己,世世代代好好伺候雅利安統治者。

意思是說通過種姓制度,讓你們這些印度原住民,永世不得翻身。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印度種姓制度的本質。

7

許多歷史愛好者都說:「英國滅亡印度、使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然而有趣的是,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歷史的真相非常好玩,當年英國殖民者來到南亞次大陸的時候,當時印度並不存在,當時存在於南亞次大陸的,是一個名叫「莫卧兒帝國」的國家。

我們可以說,「莫卧兒帝國」是印度的前身。但是,「莫卧兒帝國」並不等同於印度。因為,「莫卧兒帝國」的統治者,他們不是印度人,而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莫卧兒帝國」當中的「莫卧兒」,就是波斯語「蒙古」的意思。

換句話說,「莫卧兒帝國」,就是「蒙古人的帝國」的意思。

這件聽起來很荒唐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當年成吉思汗的後裔,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到處生育,生根發芽,許多都是蒙古人和中亞人(阿拉伯人)混血的後代。

也就是說,成吉思汗有許多後代,和阿拉伯人不斷混血,長得越來越不像成吉思汗了。

然而,這些混血的後代,仍然聲稱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

為什麼呢?

因為成吉思汗名氣大、威風。

認成吉思汗做祖宗,有面子。

當然了,成吉思汗也確實是他們的祖宗。

在成吉思汗的這些混血後代裡面,有一個名叫「巴布爾」的人,他從阿富汗來,率軍南下,入侵了南亞次大陸,打敗了南亞次大陸的統治者,並建立了這個名叫「莫卧兒帝國」的國家。

那麼試問,這個成吉思汗的後裔「巴布爾」,他是蒙古人呢?還是阿拉伯人?還是印度人?

答案是:巴布爾是突厥化的蒙古人,或者說波斯化的蒙古人。

莫卧兒帝國的皇帝巴布爾,是成吉思汗的混血後裔

當年的成吉思汗,征服了幾乎整個阿拉伯地區,所以成吉思汗的後代,以及後代的後代,大量和突厥婦女、波斯婦女結婚,結果呢,後代有許多是混血的。蒙古和突厥的混血。

所以,成吉思汗這些混血的後代,就叫做「突厥化的蒙古人」。

但是,這些「突厥化的蒙古人」,他們不講蒙古語,而是講波斯語,而且也不信喇嘛教,而是信奉伊斯蘭教。

簡單地說,巴布爾,這個成吉思汗的後代,既是突厥人,也是蒙古人。

總之,他就不是印度人。

成吉思汗的這個名叫「巴布爾」的後代,他在南亞次大陸所建立起來的這個「莫卧兒帝國」(蒙古帝國),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也是一個蒙古人的國家,國教是伊斯蘭教,官方語言是波斯語。

總之,莫卧兒帝國,不是印度,也不是印度人的國家。

莫卧兒帝國,英國殖民者征服的不是印度,而是成吉思汗後裔統治的莫卧兒帝國

說得更清楚一點,當年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的時候,其實,印度人早就已經亡國了。後來,是英國人滅了莫卧兒帝國,才開始統治印度的。

或者換句話說,當時的情況是:沒有印度,只有莫卧兒帝國,莫卧兒帝國的統治階層是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後代,而印度本土人民,則都是被統治的奴隸。

當然,談到這裡,大家不要誤會,這篇小文,並不是要為大英帝國洗地,這篇小文想說的是:其實,英國人征服的那個國家,是「莫卧兒帝國」,是一個蒙古人的後代統治的國家,而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印度」。

當時,沒有印度。

或者說,「印度」還沒有形成。

換個方式說,印度人是先被「突厥化的蒙古人」殖民了三百多年,然後,才是英國人來了,英國人攆走了「突厥化的蒙古人」統治者,於是,英國人才開始殖民的印度。

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那麼,我們進一步追問,在「蒙古人的帝國」(莫卧兒帝國)存在之前,印度應該就是印度人的國家了嗎?

其實,也不是。

在巴布爾入侵之前,也不存在什麼「印度」,當時是一個叫做「德里蘇丹國」的國家。

德里蘇丹國是一個突厥人統治的國家。

對的。

德里蘇丹國,也不是印度人的國家,而是突厥人的國家。

總之,歷史上根本沒有印度,印度是後來獨立之後,才有的。

讀者讀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有點亂?

好吧。

我們不妨用簡單的邏輯鏈條,把這件事說清楚。

事情的演變鏈條,是這樣的:

突厥人建立「德里蘇丹國」統治南亞次大陸(即印度大陸)三百多年波斯化的蒙古人巴布爾率軍入滅亡德里蘇丹國,建立「莫卧兒帝國」並統治南亞次大陸又三百多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南亞次大陸,設立商館,並利用莫卧兒帝國的內部分裂,逐步蠶食王公的領地莫卧兒帝國持續分裂內亂,逐漸名存實亡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實際控制南亞次大陸,流放莫卧兒帝國末代皇帝,開始正式殖民南亞次大陸(印度)英國殖民印度九十年之後,印度爆發獨立運動,獲得獨立。

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的。

8

大家知不知道,當年我們大唐的玄奘法師,為什麼要去天竺(古印度)取經?

事情是這樣的:

玄奘當年去古印度取經,目的地並不是《西遊記》里說的「雷音寺」,而是一個名叫「那爛陀寺」的寺廟,是當時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位於今天印度的比哈爾邦。

那爛陀寺曾經的盛況

換句話說,當年的「那爛陀寺」,就是佛學界的哈佛大學,全球最高學府。

當年玄奘來到「那爛陀寺」之後,在寺里住了下來,並且拜了一個漢譯名為「戒賢」的印度法師為師父,學習正宗的佛法。

那麼這個「那爛陀寺」,後來怎樣了呢?

玄奘逝世大約400多年之後,公元1193年,突厥大軍入侵印度,侵佔了那爛陀寺,寺院和經書,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大批僧侶逃亡西藏。

從此,那爛陀寺逐漸荒廢,後來逐漸變為一片廢墟了。

其實,在正宗的佛教裡面,寺廟,並不是收留和尚吃喝、避難、撞鐘、過日子的地方,寺廟,其實就是大學,是高等學府,是佛教裡面的高等學府。

歷史上真實的佛祖悉達多,也不是一個神仙,而是一個人,一個有名有姓的人,一個有特別學問的人,僅此而已。

那爛陀寺的廢墟,玄奘曾經在這裡求學

9

古印度自古以來有一門醜惡的習俗,叫做「娑提」(sati)。

當時的古印度人相信:一個為丈夫殉葬的婦女,可以上天堂,殉葬者要穿上當新娘時的全套盛裝,坐上柴堆,然後再點火,跟死去的丈夫一起燒化。

換句話說,就是,當你的老公死了,你要跳進火坑,活活燒死你自己,這樣做是偉大的、聖潔的。古印度自古以來,每天都有婦女自焚殉夫。

古印度的女人自從出了娘胎,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老公去世,女人要把自己活活燒死,這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光榮義務。

印度油畫,寡婦跳進火坑,和亡夫的遺體一起燒成灰

沒有人懷疑這件事。直到1829年。

1829年,英國殖民者出台法令,禁止「娑提」這種野蠻醜陋的舊習俗。

然而,你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嗎?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使英國殖民者大跌眼鏡:大批印度婦女走上街頭,反對英國殖民者,她們說:「我們印度女人自古以來就自焚殉夫,是我們神聖的自由與權利!」

我不要你救我。我就是喜歡自焚。

古印度貴族死後,5位遺孀在殉夫自焚前留下的掌印,受後世讚頌

那麼,「娑提」這種殘忍的習俗,直到什麼時候才廢止呢?直到1987年,印度人才開始覺醒,有識之士掌握了立法權,頒布新法律,嚴禁「娑提」惡俗。

10

佛教源於印度。

請問這句話對不對?

其實這句話,是有爭議的。

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王子,他出生的地方、從小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位於今天尼泊爾國家的境內。

換句話說,佛祖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

或者我們更嚴謹一點,與其說佛祖是印度人,不如說佛祖是尼泊爾人。

佛祖尼泊爾出生地的城市遺址

不過,儘管佛祖確實出生於尼泊爾、成長於尼泊爾,佛祖創立了佛教之後,他去了今天印度北部地區傳教。

換句話說,佛祖當年的主要傳教地點,確實是印度。

也就是說,佛祖雖然是尼泊爾人,但是他的主要傳教活動,確實是在印度境內進行的。

所以,今天尼泊爾人說,佛教源於尼泊爾,因為佛祖就是我們尼泊爾的人。

但是呢,印度人不服氣,他們說,佛教源於印度,以為佛祖的主要傳教活動,是在我們印度境內進行的。

請問,這兩個國家的爭執,誰有道理呢?

答案是:都有道理。

直至今天,尼泊爾和印度,仍然在爭當「佛教發源地」。

這個爭論,也許再吵上一千年,都不會有答案。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頁數約200、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讀者優惠價199元,需要珍藏的朋友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助理微信(請註明買書),微信轉賬給助理,助理會把電子文集發到你微信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這些歷史竟然都是真的,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必看的豆瓣高分電影TOP10!刷完英語水平超越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