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火紛飛,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百花齊放

戰火紛飛,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百花齊放

前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在當時除了中國傳統社會流傳下來的儒學和道教之外,在當時的西域地區也通過絲綢之路傳來了許多國外的宗教文化和形式。佛教、祆教等等都是從南亞、中亞地區傳播過來的,並且對於當時中國民眾的思想,特別是對少數民族群體的思想影響更為巨大。

《華陽國志》載:"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帝於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形象焉。"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變革更多地體現在思想文化方面,這一變革程度甚至超過了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該時期思想文化上的變革不僅僅體現在中國內部,外部文化的影響在當時也佔據著重要地位從某些方面上來說,該時期思想文化領域所呈現出來的競爭場面、時代內涵,甚至是社會影響力都超過了近千年前的"百家爭鳴"。所以說,該時期的文化變革是非常複雜和激烈的,這也是該時期充滿了血腥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

龍門石窟

除了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在不斷競爭中相互成長之外,外來的佛教、祆教等派別也加入了這場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的激烈角逐當中。儘管,我們說中國的傳統儒學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宗教範疇,但是在這些複雜本土教派和外來教派的影響之下,儒學此時也已經不再是兩漢時期的儒學。無論從學術體系、學術內涵還是發展現狀來看,儒學都已經呈現出與時代相適應的發展模式。

佛教的傳入雖然在前期並沒有引發廣泛的重視,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民族遷徙和融合的過程中,佛教的勢力迅速擴展到了南方與北方地區。南朝時期出現了佞佛現象,佛教寺院也在大肆修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也紛紛將佛教納入自己的思想文化體系當中,石窟作為當時佛教發展的重要證明,成為了今天我們研究該時期佛教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此外,在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等方面,該時期也衍生出了一批學家和作品。

乾嘔帖臨摹本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像雕塑藝術的發展

東漢晚期傳入中土的佛教,其實在印度地區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佛教在公元前出現,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演變,在戒日王朝時期已經成為了極具影響力的教派。該時期佛教能夠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北方地區,並且迅速擴展,和之前的早期佛教相比,在教義、修行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適應時代需求的變化。

絲綢之路在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依然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特別是經濟、文化以及思想的重要通道作用。少數民族在北方地區紛紛建立政權之後,更新的佛教思想及其體系也開始源源不斷地注入中原地區,繼而在中華大地播散開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個政權以及統治者有不少對於佛教都是非常篤信的,南朝方面主要集中在南梁時期。

王羲之

南梁中又以梁武帝佞佛最甚,突出表現特點就是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院,相比之下原來的儒家卻受到了忽視,在發展速度上遠不及佛教和道教。而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中,除了必要的佛教寺院修建之外,他們更多的是重視佛教石窟雕刻的建造。因此在北方地區的北朝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石窟雕塑,這些雕塑技術手法十分精美,雕像栩栩如生,成為中國文明歷史中的瑰寶。

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於佛教文化的創造,隨著新佛教體系和思想的流入,使得該時期的佛教文化,特別是在佛像建造的藝術方面明顯受到了當時印度的犍陀羅藝術的影響。這些石窟雕像十分精美,數量上高達數十萬個,每尊佛像都是經過工匠的細心雕琢,即便在今天看來,這種視覺上的感覺還是非常震撼的。

《續高僧傳》載:"帝以陵阜回互咨謁或難。天保三年下敕於鄴城西南八十里龍山之陽。為構精舍。名雲門寺。請以居之。兼為石窟大寺主。兩任。練眾將千。"

鳩摩羅什

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理論以及繪畫藝術的演變

繪畫藝術歷來都是中國古代藝術領域的一個突出舞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環境的複雜性,使得繪畫的內容和時代蘊意也出現了較大變化。而且在關於繪畫理論方面的一些成就也是非常引人關注的。由於佛教的傳入,此時的繪畫內容也開始展現了重要的佛教故事和主要代表人物。曹不興作為東吳時期的畫家,是當時少有的能夠以佛像及其相關文化作為繪製對象的。

曹不興的弟子衛協就曾經以繪畫佛像出名,此後他的繪畫風格也不僅僅局限於此,像人物、山水、田園等風格的繪畫,他都非常擅長。因此在西晉時期,衛協在繪畫界也是非常出名的,和當時的另一繪畫大家張墨並稱為畫聖。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得益於當時南朝比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繪畫風格也呈現出和諧、寧靜之風。

雲岡石窟

比如劉宋王朝時期的宗炳就非常擅長觀察自然景觀,將當時的山水繪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蕭齊政權時期的謝赫出身於門閥士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積累,他最擅長的就是人物繪畫。特別是將人物的神態、動作都描繪地細緻入微,非常具有神韻。不僅如此,謝赫當時對於繪畫理論還有很高的造詣,他編著的《古畫品錄》,除了搜集了名人古畫之外,對於繪畫的結構、行筆等方面也做了系統介紹。

《晉書》載:"尤善丹青,圖寫特妙,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南梁時期的著名畫家張僧繇在臨摹佛教寺院牆壁之時,就非常注重實地考察,他通過仔細的觀察,包括磚與磚之間的縫隙,顏色的變化,其中最難描繪的就是牆壁顏色的變化掌握。對此,他發明了暈染法,成功解決了這一難以顯示出漸變顏色的層次感覺的難題。

曹不興

書法字體的豐富以及王羲之的千古留名

書法藝術的起步還是比較晚的,在秦朝和西漢時期主要流行的就是官方規定的字體,並且對於字體的撰寫有著很嚴格的限制。因此,當時社會的書法家存在的發揮空間很小,當時的書法形式也就比較單一。到了東漢時期,這種對於書法字體的限制逐漸放鬆,越來越多的文學家開始創作自己喜歡的字體,由此書法藝術也就隨之出現了。

從東漢末期,這種書法體系就已經在豐富發展之中了,蔡邕他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還是當時不斷豐富書法撰寫的名家。他最具開創性的成就就是利用八分體進行篆刻,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書法篆刻形式。隨後的大書法家劉德升就是後來非常風靡的行書的創造者,與此同時他還涉及了草書和真書的書寫風格。

蔡邕書法

曹魏時期,行書廣泛流行,鍾繇、胡昭等人曾經得到了東漢末年大書法家劉德勝的真跡,在臨摹的同時不斷融入自己的風格,形成了獨具時代特色的行書體系和模式。鍾繇於此深入研究,還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書法體,即真書,也就是後來的楷書。這種字體方正大方,氣勢恢宏,非常具有當時的北方特色,因此備受歡迎。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書法領域最久負盛名的當屬王羲之,他最大的書法成就就是能夠將當時流行的各種字體進行融合發展,他擅長行書、草書、真書等多種書法風格。而且他在長期訓練之下,將各種書法形式糅合一體,博採眾長,終形成了一代書法風格。王獻之在書法成就上雖然略遜父親一籌,但是在後世的評價當中也是非常高的,父子二人為我們留下了一場書法盛宴。

《晉書》載:"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為敦主簿。"

王獻之

評價

魏晉南北朝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能夠在藝術方面取得諸多成就是非常難得的。儘管這些成就或許並沒有驚世駭俗的震動,但是確實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在那個戰火紛飛、民族融合的大時代背景,能夠取得這些方面的藝術成就還是非常難得的。當然我們也應該知道,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也是和當時的社會現實環境離不開關係的。

這些藝術成就當中最為輝煌的就是石窟佛像雕塑了,在東漢晚期傳入中原的佛教文化,在此時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入主北方之後,起初對於漢族文明一般是呈現出一種排斥的態度,因此佛教文化在此時成為了眾多少數民族首領所推崇的宗教文化。

佛教的影響一直延續到北魏時期,甚至絲毫沒有減弱的現象,甚至到了後來的隋唐時期依然對當時社會的民眾思想有著很大的影響。北朝時期修建的大量佛像石窟,經過了千年的風沙洗禮,到今天依然存在,這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財富。

在一個各方文化、各種形式文化相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之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方面的文化藝術也展現出了一種混合、開放、多元的風格。繪畫方面,在強調繪畫技巧的同時,更注重理論方面的總結。書法方面的風格也是更偏向於由分散到綜合的趨勢,不論是雕刻、繪畫還是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都是非常輝煌的。

參考文獻:《晉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這家公司成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1400多年,至今仍在營業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與唐代人物畫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