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隨心,隨緣,隨性

隨心,隨緣,隨性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人世間走一遭,我們或為即將到來的而執,或為正擁有的而執,或為已失去的而執,最後才發現,為執著所累,反而失了初心,丟了始終。

《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人生是一場化繁為簡的修行,與其執著,不如隨心、隨性、隨緣。

1、與自己相處隨心

有這樣一句台詞:這世上有隻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古有東晉陶淵明,因不喜官場繁文縟節,所以辭官歸隱田園,他在廬山腳下開闢荒野,替豆苗鬆土除草,在家門前植五柳,替愜意生活吟詩作賦,在各處飲酒會友,笑看紅塵,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草盛豆苗稀又何妨?

有人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無拘無束,也有人更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豪情,遵從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真誠待己,取捨有法。

作家渡邊純一說過,要想人到晚年能夠坦然接納度過一生的自己,還是遵從內心地去活比較好。

與自己相處的最佳狀態,說到底不過一句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

2、與他人相處隨緣

周國平先生曾說: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

元祐六年,蘇軾在杭州任知府,恰是初春,闊別三年的好友錢穆父恰途徑此處,老友相逢,至興至歡,自是把盞長敘,但錢穆父不能長留,他此次行程的終點,是偏僻的瀛洲城,當時杭州雖煙花三月,北方卻仍寒風凜冽似嚴冬。

相聚不過兩三日,錢穆父便在一個淡月微雲夜,一葉孤帆離開了杭州,好友境遇凄涼,兩人剛剛相聚又不得不分離,其間多少離愁苦,但蘇軾在送別好友時卻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的分別里沒有離愁,沒有哀怨,因為他知道,人生就是一場旅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路上的匆匆過客。

過客擦肩,友人分道,知交零落,離別實是人生的常態,看淡了,便不會患得患失。

三毛曾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知心朋友,偶爾清淡一次,沒有要求,沒有厲害,沒有得失,沒有是非口舌,相聚只為隨緣,如同柳絮春風,偶爾漫天飛舞,偶爾寒日飄零。

與友人相處的最佳狀態,最好不過惜緣即可,不必攀緣,隨緣即可,無需強求。

3、與世界相處隨性

蘇軾有詩云: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詩是他與好友在返家途中而作,當時突遇傾盆大雨,結道而行的朋友們皆狼狽不堪,唯獨蘇軾不卑不亢,以竹杖芒鞋,笑迎一蓑煙雨。

世界紛紜多變,自然不會事事如意,我們能做的,是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與世界相處,不必計較得失,人生不就是,有來便有往,有得亦有失。

與世界相處,不必爭強好勝,人生不就是,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與世界相處,也不必太過拘謹,人生不就是,榮枯有定,變幻無常。

我始終相信,你取幾分歡喜,世界便予你幾分歡喜。

與世界相處的最佳狀態,莫過於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4

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歸根結底,都是一個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遇見人不稀奇,遇見萬事萬物不稀奇,遇見眾生也不稀奇,重要的是,在幾十載有得有失的旅程中,與自己的內心重逢。

修行百年,遇人不可執,遇事不可執,遇見自己,亦不必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須戒三「心」
人生,活得越來越高級的5個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