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六一節,過麥季,祖母趕著一群孩子,去地里拾麥穗了

六一節,過麥季,祖母趕著一群孩子,去地里拾麥穗了

原題:過麥季

作者:葉李芬芳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正趕麥季。

那時候,農村收麥還沒有大型收割機。一個麥季順順利利,不經雨,至少也得十天半月。

過麥季,中小學生都放假兩周。我的父親一定請假從外地回來,幫助收麥。父親回來,從不空手,提著兩個綠色的帆布提包,鼓鼓囔囔的。提包一定先提到祖母家裡。

我的母親賢惠,不斤斤計較,從沒有因此掉過一次臉色。

我的一群弟弟妹妹,高高低低,像一群小鳥,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圍著父親,問這問那。我跟父親倒怯生,遠遠的站著,一言不語,像打量一個陌生人。祖母從提包里抓一大把水果糖,散給我們。我們嘴裡嚼著糖,眼睛卻盯著鼓鼓的提包。

父親把嶄新的衣服一件件拿出來,發給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件,當然包括二叔、三叔家的孩子。每個男孩都有一件小汗衣,小汗衣上有美麗的動物圖案。每個女孩都有一件短袖上衣,顏色素雅,款式也是我們喜歡的。

我們個個見新不要破,像過新年似的,一齊換上新衣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咧著小嘴,笑嘻嘻。

人是衣,馬是鞍。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小孩子穿上新衣裳,臉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個個精神飽滿,漂亮。

祖母說:「有新衣裳,還是給小孩穿。」

不過,父親回來也一定給我的祖父、祖母買新衣裳。給祖母買一件純棉的白色短袖上衣。給祖父買一件純棉的白色汗衣。當然,父親也忘不了我的母親,一定給她買一件像樣的衣服。

父親特意給我買一本《兒童文學》,因為我上學了,磕磕絆絆能認幾個字。一口氣,連蒙帶猜,剛讀完那本書,弟弟妹妹就纏著我講書上的故事。一個接一個講著。弟弟妹妹圍著我,坐一圈,瞪著一雙雙明亮的小眼睛,專心地聽著,安安靜靜。我像一位幼兒園的小老師。祖母跟我的母親說我好德性。母親說我的好德性是祖母一把手帶出來的。

東西不在多少。父親心裡裝著一家人,老老少少。

過麥季,在溫馨祥和的氣氛下徐徐拉開序幕。

天不亮,涼快。大人摸黑下地,割麥。小孩子留在家裡,全部交給我的祖母照顧。

祖母也是天不亮就起床,呼咚----呼咚------拉著風箱,先燒一大鍋開水,挖到盆里,冷著。

接著,祖母下一鍋挂面。那挂面十來把,是父親省下來的細糧,從外地背回來的。父親擠火車、倒汽車,再走三里土路,才回到家。

白水下挂面。煮好,祖母倒上提前腌好的蔥花薑末。

出鍋,再滴上幾滴香油。然後,盛到一個瓮盆里,放在堂屋桌子上冷著。

一群弟弟妹妹睡醒了,睜開眼,看不見娘,開始哭喊。祖母聞聲趕來,東院跑西院,西院跑東院,給這群大不大,小不小的孩子一個個穿上衣服,領到自己院子里。

祖母的院子不大。院子前邊開一片小菜園。菜園外邊有一個壓井。壓井旁邊有一棵高大的黑槐樹。黑槐樹枝葉茂密,投下一片濃濃的涼蔭。涼蔭下,祖母並排放兩個小物桌,幾個小凳子。

吃飯前,我負責給弟弟妹妹洗手、洗臉。

壓一盆清水,用香皂給弟弟、妹妹洗著一雙雙小黑手、一張張小花臉。手臉都洗得白生生的、香噴噴的。開始吃飯。排排坐,喝挂面。祖母給每個孩子先盛半碗挂面,喝完,再盛。

那挂面特別勁道,透明,味道美滋滋的,喝過口留余香,每個孩子都讓祖母盛一次又一次,撐得肚子像小鼓。祖母卻不捨得嘗一口。那時候,還缺好面,挂面幾乎是最好的飯。

祖母心疼孫子、孫女,先讓孩子吃好飯。祖母也心疼兒子、兒媳,接著給收麥的勞力做飯。過麥季,一大家幾十口人合鍋吃飯。祖母在家比割麥還累人。

祖母先蒸滿滿一鍋雜麵饃,接著淖一鍋蒓菜,用麻汁、香油、鹽醋涼拌一大盆。祖母從煙熏火燎的廚房出來,渾身衣服已經濕透,頂頭的毛巾落一層煙灰。

「奶奶,我喝茶。」「奶奶,我熱啦。」「奶奶,我餓啦!」「奶奶,他打我!」-------

祖母做好飯,也不得片刻清閑。

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圍著她,不是這事,都是那事。爭東西,打打鬧鬧,哭哭啼啼。

大舅爺喜歡安靜。他來祖母家走親戚,坐一會都走,從不在家吃飯。祖母怎麼也留不住。大舅爺跟祖母說:「二妹妹,你家這群孩子太鬧人,鬧得我頭疼!」

我的祖母特別喜歡孩子。每個孫子、孫女都是她的心肝寶貝。

中午,祖母挎著籃子。籃子里有一兜饃,一壺水。她像趕羊一樣,趕著這群孩子去地里拾麥。

在鄉下,那時候,過麥季,三歲的孩子不吃閑飯。

2020年5月31日

作者簡介:葉小平,女 原名:葉俊萍,筆名:葉李芬芳,河南省寧陵縣人,河南華成毛紡有限公司工作,商丘市楹聯詩詞協會會員,商丘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在《梁園報》、《商都詩刊》、《南湖詩刊》、《葛天詩刊》、《豫苑文風》、《西樓文苑》、《金陵文學家》、《小桔燈》《木蘭文學》《京九文學》、《北方寫作》、《城市頭條》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祖母寶綠屬 的精彩文章:

兒童節特輯|劉建將軍攜子發文,懷念傾心婦兒事業的康克清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