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草不離身,醫家不登門」!每天坐20分鐘,改善寒濕體質

「艾草不離身,醫家不登門」!每天坐20分鐘,改善寒濕體質

春天一到,雨水越來越多,氣溫仍然比較低,加上倒春寒,此時低溫潮濕的濕冷天氣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過渡期,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時候,新舊疾病就會一起來:

關節經常疼痛;膝蓋冰冷,像放了冰塊一樣;

後背發冷,穿再厚也沒用;

氣色不好,臉上泛油光老長痘;

經常便秘;大便黏膩,粘在馬桶上;

五更瀉,一到凌晨就腹瀉,剛躺好又要去廁所;

腸胃不適,多吃一點就脹氣;

手腳冰冷,穿多少衣服也不發熱;

腰膝酸軟,多坐或多站一下就腰酸;

反覆口腔潰瘍,舌頭胖大舌苔白,邊緣有齒痕;

早上起床頭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

······

?寒濕為萬病之源。

中醫講這是體內寒濕之堵在作怪,要疏通經絡,食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所有吃下去的營養,都要化為氣血,通過經絡輸送到人體的各個臟器的,經絡不通,補進去的營養只能白白浪費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祛寒濕方法比較簡單,不用花大價錢,每天這樣坐一坐,幫助大家化解體內寒濕,增長陽氣,只要我們堅持~

這樣經常坐一坐,改善寒濕體質!

腸胃病、關節痛、手腳冰涼都試試

?清代中醫吳尚先

清代中醫吳尚先曾在《理瀹駢文》中說:「若內服藥不能達到或恐傷胃氣者,以坐為優矣。」意思是說如果內服藥不起作用,又傷胃,可以用「坐」的方法。

這也就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個方法了——坐墊法,這個方法是吳尚先推崇的,他最有名的中醫理論就是外治法,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統治百病」的論斷,被後世譽為「外治之宗」。

一天24小時,8小時在睡覺,剩下16小時,基本都是坐著的。如果在坐的時候墊上一個東西,幫助我們對抗體內寒濕很有好處。這裡介紹一個吳尚先簡單的坐墊法方子——艾絨坐墊。

選用陳放3年的蘄春艾葉500克,晒乾,揉碎,反覆捶打成細細的艾絨(捶打得越久效果越好),用紗布包製成坐墊,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上面即可。

這個方子真的能排出體內寒濕,改善寒濕體質?可別小看這個方法,這是吳尚先根據「內病外治」的理論精髓而來。

(1):艾絨溫陽祛寒濕

艾草是中藥里少有的能通全身十二經絡的藥物,而且波長和人體最為接近,穿透力強,所以能很好的溫陽祛寒濕。而艾絨就是由艾草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

它沒有和水混合,保持原本的純陽之性,而且曬杵、捶打這兩個動作是對艾絨「做功」,對它做功越多,它的陽氣提升越多,它飽含的能量越多。像我們拍痧一樣,對著身體拍打,就是對身體做功,拍著拍著出痧發熱,熱為陽,說明陽氣提升。

艾草經過上萬次捶打方能成為艾絨

《本草從新》:艾葉苦辛,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血氣,逐寒氣……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古代民間有「艾草不離身,醫家不登門」的說法。

艾絨本身並不生熱,但可與體溫相互作用生熱產生短紅外線,通過皮膚毛孔透皮吸收,溫暖之氣從腸道、會陰穴進入人體,傳送到全身經絡,溫暖子宮、下焦及五臟六腑,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祛寒護陽。

(2):刺激穴位通經絡

會陰穴是人體任脈上的重要穴位,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也是人體健康的要穴。會陰穴吸收艾絨藥性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並把艾絨的溫陽藥性運送到全身,祛濕、排寒、溫陽。

有了中醫理論的支持,很多人都開始嘗試坐墊法。胃病、關節病等,很多都是體內寒濕作怪,總是反反覆復,讓人痛苦不堪。有手腳冰涼,關節疼痛,五更瀉,腸胃問題的朋友都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每天坐一坐。

艾絨坐墊要選對艾絨

品種、品質都有講究

中醫強調天時,講五運六氣,不同時間,太陽光照不同,艾葉蘊含的能量就有所不同。

製作坐墊的艾草要用端午時節的蘄春艾,所含微量元素、放熱量都是不錯的,是中醫師指定的艾絨、艾條原料。蘄春是中國艾都,李時珍的故鄉。端午陽氣旺盛,此時蘄艾飽滿、溫熱性能好。

揮髮油含量越高,艾葉的抗菌、溫熱、通經化瘀效用越好,蘄艾所含揮髮油是其他艾的兩倍。收艾、晾曬、囤艾陳放3年以後,打出來的艾絨細細的,熱性傳達到皮膚,這樣的艾絨能很好的除寒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寒濕 的精彩文章:

現代人泄熱,排寒濕的方法~適當的出汗
溫膽湯泡腳人人適用嗎?趕走「痰濕、濕熱、寒濕」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