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周忠和:識鳥尋蹤再現史前「生命畫卷」,啟智惠民領軍中國科普

周忠和:識鳥尋蹤再現史前「生命畫卷」,啟智惠民領軍中國科普

應急科普,讓科學聲音跑在謠言前面。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應急科普在傳播科學防控知識、增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信心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網上傳播的偽科學謠言卻極易引發公眾恐慌,這警示著我們,要深刻認識應急科普的重要性。

「你要說誰專門是做應急科普的,好像沒有。」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這樣說道。周忠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進化生物學及古鳥類學,他認為,科普是一種義務。

自稱「接得住餡餅的人」

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者名單公布,周忠和榜上有名。

回顧周忠和的履歷,脈絡清晰瞭然,看起來步步順遂、瀟洒順當。

25歲時,周忠和偶然發現「燕都華夏鳥」(由其命名)化石,填補了白堊紀早期鳥類演化史上一個長期的空白;而立之年負笈海外,獲博士學位後回國,肩負起「熱河生物群」研究課題負責人的擔子,僅在《自然》《科學》雜誌,他和團隊就發表數十篇論文;一年後,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

2010年,45歲的周忠和履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同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次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傑出人才。

2007年,周忠和在英國觀察始祖鳥

如同生物進化沒有特定的程序指引方向,基因突變是偶然的、環境是變化的,一切充滿不確定性,很多要靠運氣和機遇。周忠和承認自己的好運。

雖然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作用,可生物並不是完全被動接受的。長頸鹿為了生存努力伸長脖子、食肉動物為了追捕獵物進化掉犄角……可見,生物有自己的「選擇權」。「機遇固然重要,但餡餅給了接不住,餡餅來了把人砸死的情況也常有。」他稱自己為「接得住餡餅的人」。

「科學家不是萬能的」

疫情拐點何時到來?病毒的傳染途徑是什麼?疫苗什麼時候研製成功?面對未知不確定,公眾隨即對基本知識產生強烈的渴求。

怎樣把科普做的最精準、產生最佳的效果,讓公眾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信息,不至於產生恐慌?周忠和認為:科學家承擔著大眾期待,但科學家並不是萬能的。

「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實質上是科學研究的本來面目。」周忠和說道,在信息不對稱階段的應急科普,大眾最為關切的是哪些是真話、哪些是謠言,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講求實事求是、敢於說真話,公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做出好的研究成果,牢記科普的責任」

周忠和是最早從事遼寧早期鳥類化石研究的學者之一,他發現並命名了若干中生代鳥類化石,為鳥類恐龍起源學說以及鳥類飛行樹棲起源假說提供了大量證據。通過對熱河生物群的綜合研究,他提出熱河生物群是若干生物進化搖籃的假說,獲學界廣泛認可,相關成果多次被中外權威期刊雜誌刊載。

周忠和在遼寧省西部尋找化石

在冰涼中還原溫暖個體,在細枝末節中逼近真實。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不斷豐富著人類對早期鳥類的認識。

在周忠和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公眾日益濃厚的自然科學興趣,推動國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是自己的一份責任,也是對「古生物研究有什麼用」的最好回答。所以,三十多年來,他的科研生涯與科普工作相互交織,密不可分。

早在2003年,周忠和就登上《百家講壇》,開講「古鳥尋蹤」。隨後的幾年,周忠和和他的團隊參與了大量的科普講座、電視節目直播和地方博物館建設等工作。2013年,由周忠和擔任主編的第6版《十萬個為什麼》(古生物卷)出版。

科普工作中,周忠和做的最多的是給大、中、小學生,或者普通公眾做科普報告,每年十幾場,涵蓋內地、港澳、台灣以及日本等地。

「做好一個科普報告容易,但要做一個精彩的科普報告並不是那麼容易。」科普報告做得多了,他經常會總結自己的問題,例如互動效果不盡人意、內容貪多求全,總想把自己知道的相關內容都告訴聽眾卻適得其反。為了使科普能夠更加引人入勝,天生沒有喜劇細胞的他,也努力做著不同的嘗試。

講鳥類的起源、演化,講熱河生物群的概況、埋葬,講古生物學和化石,也講達爾文進化論……他希望每一次的科普都有所更新、有所改變,因為啟蒙科學思維比普及知識更重要。

呼籲修訂完善科普法

「科學技術普及法已經施行18年,科普領域形勢已大不相同,大量專業科普從業者的出現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是時候對科普法進行修訂了。」今年兩會期間,周忠和為修訂完善科普法、建立健全國家應急科普長效機制建言獻策。

按照我國人口基數來說,專職從事科普的人並不算多。經費投入、人才隊伍配備、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缺口以及新技術給科普帶來的挑戰等一系列問題亟需科普法給予更加有力的保障。

周忠和在提案中建議,應儘快啟動法律修訂工作,並在修訂法律的同時考慮科普法治體系建設。比如,從理念上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維護和保障公眾參與科學事務的權利,獲取科普信息的權利,享受科普發展的福利;從內容上加強規制銜接,增強科普法對地方和部門法規的健全完善、規範指導;從內涵上鼓勵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傳播和普及。

挖地三尺探尋世界過往,潛心研究回溯進化淵源,他是古鳥類化石的當代伯樂,也是全民科普領軍人。化石連接古今,科普粉碎謠言,周忠和在向人們揭示古生物奧秘的同時,撰寫著蔚藍星球的「生命史書」。

參考資料:

由《化石》開啟的科普之路,周忠和特稿,科技日報

《國科大》雜誌2018年第5期,周忠和院士專訪

《海歸院士周忠和:撰寫蔚藍星球的「生命史書」》,人民日報

文/科協改革進行時 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雲岡龍:佛祖呵護的「神龍」
紀錄電影《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雲啟動儀式精彩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