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人有正氣,才有底氣

人有正氣,才有底氣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微度?·?主播?| 阿成

有書君說

康熙被譽為「千古一帝」,心智之堅定自不用說,可他竟然每每因一首詩而落淚。

在《古文評論》中,康熙更是對這首詩作出了高度評價,並說:「朕每於披讀之際,不覺淚下數行。」

詩作者是我國歷史上忠君愛國的典範,更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

其中就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就是南宋末期著名的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文天祥。

而那首讓康熙皇帝都垂淚的詩歌,叫作《正氣歌》。

囚體煉心,正氣長存

《正氣歌》是文天祥用來給自己打氣、明志的一首詩。

全詩用五言古詩的形式寫就,篇幅很長。

由於詞句間的感情熾烈,韻律的運用也極致完美,使得本詩朗朗上口,毫無晦澀冗長之感。

按說,這麼一篇近乎完美的作品,應該是作者在從容不迫的情況下,用最好的寫作狀態才能完成。

可實際上,當時的文天祥不僅生活環境惡劣,就連生命也隨時可能失去。

在《正氣歌》的序言里,我們就能得知,他當時的處境多麼危險。

《正氣歌》序言

那時,他因為拒不歸順元朝,已經被關押在北京兩年了。

所住的牢房不過是一間土屋,又窄小又骯髒。

每天,文天祥都要面對潮氣、土氣、日氣、火氣、霉氣、臭氣、穢氣,這七氣的侵襲。

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中,文天祥根本沒法維持自己的形象儀錶,就連身子骨也變得越來越虛弱。

要知道,曾經的文天祥,可是內外兼修的典範。

他的文采自不必說,個人形象在史書中也有著濃墨重彩的記載。

《宋史》中說他:

「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美而長目,顧盼燁然。」

可見文天祥生得高大健美、皮膚白皙、五官精緻,用現在的話說,妥妥的小鮮肉一枚。

而他平時的生活也很講究:「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

看得出來,文天祥很注重衣食住行的品質,絕不胡亂湊合。

曾經的「青年才俊」,如今成了蓬頭垢面、勉強活著的階下囚。

換了別人,恐怕早就崩潰或是歸降了,可是文天祥沒有。

究其原因,就像他在《正氣歌》中所說的一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

心中有正氣,文天祥身體羸弱卻不染病,牢底坐穿仍不妥協。

靠這一氣就可抵禦七氣,文天祥無所畏懼。

年少立志,忠義無雙

《宋史·文天祥傳》記載:

「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

可見,文天祥從很小的時候,心中就已經培養出了正氣。

這要感謝他的父母、師長。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一位舉世聞名的飽學之士。

可是他一生只讀書不出仕,給孩子們樹立了淡泊名利的榜樣。

文母曾德慈,也是出身於耕讀傳家的名門。

她深明大義,一向愛子教子,卻不寵子。

文天祥在獄中回憶母親時曾寫道:

「母親曾教我忠,我不違母志。」

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做人立身要正的理念,很早就紮根在文天祥的心裡。

文天祥

許多人在社會大染缸里拼殺過後,也許早就忘了兒時的志向。

見識的世界越大,看到的精彩越多,就越容易迷失自我。

如果沒有人幫助和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形成錯誤的三觀。

好在文天祥在成長的關鍵階段,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他在20歲時,進入著名的白鷺書院學習,師從歐陽守道。

歐陽守道學識淵博,為人剛正。

《宋元學案》稱他為朱熹的再傳門人,文天祥也敬他為「一世宗師。」

文天祥在與他朝夕相處了一年後,徹底鞏固住了一身正氣。

也因此,雖然求學時間不長,文天祥卻感激一生。

每每提起自己,都稱「某青原白鷺書生耳」。

歐陽守道死後,文天祥在祭文中寫道:

「先生治學,求為有益於世用,而不為高談虛語。」

這也是文天祥做事的準則。

而「及其為人也,發於誠心,摧山嶽,淚金石,雖謗興毀來,而不悔其所為」,又被文天祥當成了做人的標準。

於是,當元朝大軍已經攻打到了長江上游時,文天祥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他變賣家產,拉起了一支萬人抵抗隊伍,以實際行動響應朝廷的勤王詔令。

朋友勸他不要去,畢竟這群人根本沒什麼戰鬥力,此戰必敗。

文天祥卻回答:

「我當然知道這是以卵擊石,可是大家都不敢去,那怎麼保衛國家呢?

希望我能以殉國的方式,喚醒更多人奮起抵抗。」

在國家危亡之際,文天祥給敵我雙方都上了一課,告訴所有人何為忠義無雙。

他明知道,為此會付出前途、財富,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可唯有如此,才能踐行自己的信念。

捨生取義,問心無愧

雖然文天祥等一批有識之士持續抗元,但南宋氣數已盡。

文天祥被俘虜後,凜然無懼,拒不跪拜。

元朝大將張弘范久聞文天祥的才名和忠勇,此番得見,更是被他的氣度折服。

於是,張弘范不僅對文天祥禮遇有加,還懇請他寫信勸降厓山守軍,希望少動刀兵。

文天祥卻對張弘范說:

「我失去了保衛父母的能力,怎麼可能再去勸別人叛離父母?」

就這樣,文天祥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過零丁洋》,勉勵厓山守軍死戰到底。

張弘范不僅沒生氣,還珍藏起了這首詩,又誠懇勸文天祥歸順元朝。

文天祥明白一身所學還有用處,可是仍斬釘截鐵地回應到:

「身為人臣,國破家亡不能救,已是死罪,怎麼能為了偷生去歸順敵國?」

此時的元朝正是用人之際,文天祥的忠義、才幹,絕對符合棟樑之材的標準,張弘范不希望忽必烈錯失這樣的人才。

恰逢元朝大臣王積翁也向忽必烈進言:

「南宋沒有比得上文天祥的人。」

於是,為了說服文天祥效力於元朝,張弘范派人把他送到了北京。

自此,文天祥開始了長達三年被監禁、勸降的牢獄生涯,再也沒有獲得過自由。

文天祥

在這三年里,忽必烈多次威逼和利誘文天祥,想盡一切辦法要把這個人傑納為己用。

知道他不怕死,就拿他的家人來做文章。

一天,文天祥在獄中收到一封家人來信,得知妻女都在元朝宮中為奴。

只要他願意歸順元朝,不僅家人能夠團聚,還能享受高官厚祿。

可是這沒有磨滅文天祥的正氣,他含淚回信: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

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

信的最後,唯有「淚下哽咽」一句。

眼看著文天祥軟硬不吃,忽必烈親自去招降,得到的回答還是:唯求一死耳。

這樣的文天祥,無論是才華還是人品,都徹底得到了對手的尊重。

而除了尊重之外,還有深深的忌憚。

於是,忽必烈在放與不放中糾結許久,還是下了處死文天祥的命令。

忽必烈為此痛心不已,大呼「我是真捨不得殺他啊」。

行刑前,文天祥向南跪拜,最後說了句「我的事已經做完了」。

他在衣服中留下了絕命詩,上書:

「先賢都說仁至義盡,我既然讀聖賢書,而今捨生取義,也就問心無愧。」

此時宋朝已亡,所以文天祥跪的並不是皇帝,而是做人的道義、天地的至理。

他本可求生,卻以死來弘揚信仰和正氣。

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讚美心目中的英雄時,自己也已經步入了他們的行列。

這不是書生意氣,也不是國士愚忠。

而是大丈夫在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義舉垂於歷史,這是真正的氣節與信念。

是超越了個人得失、世俗名利,能凌駕於生命之上的人性之光。

文天祥一首《正氣歌》,使得正氣浩然長存,死而不休。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系列

正在連載中

明天我們要講的是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故事

想知道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領取北美名師英語直播課,僅剩最後200個名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52歲楊瀾入職聯想,年薪超200萬:女人活開了,到底有多爽?
父母老了,不怕沒錢,不怕生病,不怕孤獨,而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