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流量為王的時代結束!面對各路玩家挑戰,阿里為何處於不敗之地?

流量為王的時代結束!面對各路玩家挑戰,阿里為何處於不敗之地?

2020年被壓抑了許久之後,國內消費者剛迎來非常熱鬧的618購物節。各大電商平台發放消費券、免息、降價、打折等措施,優惠力度遠遠大於往年。

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得到空前釋放。數據顯示,天貓618消費季累計下單金額為6982億元,又創下新紀錄。

今年的618大戰可謂是「群雄逐鹿」,各短視頻直播平台的強勢入局,更讓行業競爭加劇。有人認為,作為流量源頭的短視頻平台,將會對傳統電商企業造成巨大衝擊。

在很多人眼中,流量彷彿是決定互聯網企業商業成敗的唯一標準。可事實上,流量就是流量,商業就是商業,兩者不光不能劃等號,有的時候還是反比關係。分析師給出答案:阿里從來就不是流量玩家,做的從來不是流量生意。就拿淘寶直播來說,有更加穩定的購買群體。無論是產品豐富度還是質量,其他平台都無法抗衡。

馬雲這樣說過:「電子商務對每一個中小企業都能像擰自來水一樣方便,但這個工程需要你鋪管道、做服務、建自來水廠。」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回溯阿里的發展歷程。03年的時候,淘寶正式創立,隨後便推出了支付寶,初衷是為了解決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支付問題。而到了今天,支付寶及其本地錢包合作夥伴已經服務全球超12億的用戶。今年3月份還正式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台,未來三年攜手5萬服務商,通過開放平台戰略、數字經營賦能,幫助線下4000萬商家實現數字化升級。

08年的時候,阿里推出了自己的B2C模式(商家對個人)——淘寶商城(天貓的前身),次年舉行了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眼看訂單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馬雲確定了「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經過十年間不斷地試錯和迭代,阿里雲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去年雙十一前夕,阿里核心系統100%遷移到阿里雲公共雲上,飛天雲操作系統扛住流量洪峰,當日訂單創建峰值達54.4萬筆/秒,創下全球紀錄。

七年前,阿里聯合三通一達等企業組建菜鳥網路。菜鳥從一開始就定位為科技公司,專註於搭建四通八達的物流網路、提供智慧供應鏈服務,旨在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如今這張網路日漸完善,覆蓋全球多地,並且下沉到全國2800多個區縣,接入快遞員超300萬人。

在近十幾年間,阿里已經從單一的電商網站發展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公司,支付寶、阿里雲和菜鳥網路,今天許多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這些基礎設施。說白了,阿里的護城河是企業服務能力,越多企業越繁榮,阿里就越好。

所以說,那些把流量等同於商業,顯然是低估了做平台的難度。曾經的互聯網巨頭BAT另外兩個巨頭也想做電商、做外賣,它們擁有全網最大的流量,結果卻是無功而返。從互聯網流量到互聯網產業閉環,中間有著漫長的路徑,而流量只是互聯網商業化最淺薄的一層。

如今的天貓618,早已不再是一個年中大促,更像是試驗場。測試包括服務、物流、雲計算等方面的生態能力。而亮眼的成交數據背後,是品牌的增長和商家的生意增長,工廠的訂單和工人的就業,農戶的耕耘和漁民的收穫,更是強大的內需底氣和不竭的創新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先說 的精彩文章:

銷量超過400萬輛,昔日的中國「神車」,為何變得越來越難賣?
中國瘋狂的「雜貨店」:超越711全家,已經在全國裂變出20000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