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相比承認犯錯,人們更容易選擇「甩鍋」

相比承認犯錯,人們更容易選擇「甩鍋」

每天中午13:00?不見不散

其實,無論你是菜鳥還是老練的行家,每隔一長段時間都會搞砸一次。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有所準備十分必要。

一個人可以做到不出錯嗎?不能。

但是一個人可以做到少出錯。前提是你能夠分清錯誤的本質。

明明檢查了十遍的文案,還是會冒出一兩個錯別字;本來要去超市買電池,卻拎了兩袋薯片回家,早上刷牙卻把洗面奶塗在牙刷上……諸如此類的錯誤是不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為什麼我們會犯這樣的錯誤?面對錯誤又該如何應對呢?

就職於NASA的心理學專家史蒂夫·卡斯納在他的新書《思維與陷阱》中談到「人人都會犯錯,但是我們常常無法接受它們。我們以為只是那些無能的、搞不清自己在幹什麼的人才會犯錯。其實,無論你是菜鳥還是老練的行家,每隔一長段時間都會搞砸一次。」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有所準備十分必要。

太過得心應手反而容易犯錯?

說話和走路這類事,我們都相當擅長吧?但你是不是也曾有過舌頭打結的經歷?你是否曾在平整的人行道上被絆倒過?心理學家將這些錯誤稱為倒錯。倒錯會發生在那些人們之前已經做了千萬次,早已爛熟於心的事情上。你可能會好奇,人為何還會在這些終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上犯錯。然而,太過得心應手恰恰就是人們會出現倒錯的主要原因之一。

掌握某件事並多次練習之後,人便會具有自動節律性。一項技能不再需要更多意識層面的思考和持續地投入注意力來執行時,就會進入自動化階段,也就成為了我們常說的下意識反應。自動節律性讓我們熟能生巧,做事更高效也更省力,並且讓我們看起來像個輕車熟路的老手。然而,事實證明,那種看起來駕輕就熟的專家式表現正是滋生錯誤的溫床。

人類倒錯的表現似乎涉及方方面面,即使最按部就班的日常操作也難逃其魔掌。心理學家唐·諾曼和詹姆斯·里森收集了數百個倒錯的案例,並將它們分類。比如,一名學生慢跑完回家,脫掉汗津津的上衣,轉手就扔進了馬桶。人們有時候會把兩個動作混在一起,像是把牛奶放進柜子,把麥片放入冰箱之類的。

丟三落四是人們常犯的另一種錯誤,比如將鍋放在爐子上時,丟了些麵條進去,卻因為忘了加水而鍋里冒煙或發生火災。有時候人們還會在本來竭力避開的事情上出現倒錯,不想做反而做了。

不要忘了還有記憶方面的倒錯。我們都知道,我們對昨日、幾個月前或者數年之前事件的記憶不怎麼牢靠。若沒有定期激活,記憶便會逐漸消退,這是正常現象。我們本就該握住眼前的東西,其他的就隨風去吧。

然而,不斷給我們帶來麻煩的記憶倒錯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前瞻性記憶:試圖記住將來要做的事。歷經幾十年的研究,心理學家發現人們並不擅長前瞻性記憶。典型的心理試驗會要求被試記住在指定時間做某事。不必說,大多數人都忘得一乾二淨。因此,工作人員試圖給被試一些提示。

如果我提醒你說,記得10分鐘之後給你的醫生打電話,怎麼樣?這個提前10分鐘的提示有多大概率能讓你按時拿起聽筒?研究證明,10分鐘提醒收效甚微。但是,如果給你提前5分鐘的提示又會如何呢?如果提前1分鐘呢?可能也無濟於事。哪怕僅提前幾秒鐘,還是有很多被試記不住。

是的,人類卓越非凡的頭腦就是會迅速地轉向下一件事而把前一件事忘得乾乾淨淨。每天都有司機在紅燈前剎車不及時,把車向後倒幾英尺,卻忘記換回前進擋。綠燈一亮,他們又一腳油門踩下去,隨著一聲巨響,前車結結實實地和後車撞在了一起。

相比承認犯錯,人們更容易選擇「甩鍋」

問題並不僅僅是倒錯,當犯錯時,我們還羞於接納錯誤並吸取教訓。畢竟,犯錯挺令人難堪的。

我們對錯誤的反應似乎完全取決於犯錯的人是誰。當別人犯錯時,我們總會埋怨他們,嘲笑他們,呵斥他們,炒他們的魷魚,或者將其痛批一頓後再掃地出門,而非試圖從錯誤中汲取哪怕一絲教訓。我們常常幸災樂禍,把這些錯誤當成茶餘飯後的八卦。有些人傾盡筆墨調侃別人犯下的錯,僅為找樂子。

當我們自己犯錯時,一切都不同了。當我們犯錯時,我們會佯裝未發現、不予理睬、矢口否認,即便承認「錯誤確實發生了」,也會怪罪到別人身上,或乾脆扔到一邊視而不見。作家凱瑟琳·舒爾茨曾談道:「作為文明人類的我們,甚至連『我錯了』三個字都不會說。」最接近的替代語莫過於「我錯了,但是……」,可之後「我們會給出一堆天花亂墜的借口,來解釋為什麼錯誤並非出在自己身上」。而且,我們越自以為是,自尊心就越強,就越容易為自己搞砸的事情辯護。這使得我們最夢寐以求的學習和進步大受阻礙。

如何發現、減少和補救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論你是誰,能力多麼強,經驗多麼豐富,抑或多麼訓練有素,有時候你還是會把事情搞砸,誰也無力回天。那現在該怎麼辦呢?

1

接納:人人都會犯錯

我們都沒有變成大傻瓜。若一定要說有什麼變化,就是我們比過去更好了。然而,我們依舊還是人,犯錯是人之本性。一旦我們接受人人都會犯錯,偶爾還「故意」把事情搞砸的設定,情況便會好得多。下個錯誤沒準兒正在轉角處等著你呢。

2

減少犯錯的方法

儘管我們無法杜絕犯錯,但可以試著減少它們發生的概率。之前討論過的一些錯誤,其實常常是能夠被我們避免的。

提醒被視為一種有效地避免遺忘的手段。《思維與陷阱》的作者卡斯納談到:「我長期服用一種處方葯。過去我總是忘記在晨間服藥。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現在我甚至連10分鐘之後要做或不要做的事情都記不住了。於是,我試著這麼做:每晚睡前刷牙時,我把藥瓶放在置物架最靠前的位置。早上服藥後,我再把藥瓶放到架子的最裡面。現在,如果我不確定早上有沒有吃過葯,只要打開置物架的櫃門,看看藥瓶是不是待在最裡面就知道了。我也犯過等紅燈時掛倒擋的錯誤。現在,我倒車之後會提醒自己:『現在掛的是倒擋。』並且我的手一刻也不離開換擋桿,直到換回前進擋為止。因為我知道要是不用這套方法,這種錯誤還是會一犯再犯。」

檢查清單是另一種提醒方式—一種避免跳步或次序混亂的絕招。因為檢查清單眾所周知的對抗日常性倒錯的有效性,它被強制寫入飛行員守則,並已實行多年。現今,它已被擴展到某些醫療專業的操作當中。

提醒系統的終極版被設計大師唐·諾曼稱為強制功能,即日語中的錯誤校對。強制功能讓犯錯無可乘之機。如果你不想在開車上班的路上才想起來忘記帶文件,可以提前把車鑰匙放在那個文件夾的上面。請養成簡化一切的習慣。複雜的計劃總是環環相扣的,前一步的完成度決定著下一步怎麼走,而且會被別人的所作所為影響,最終會釀成悲劇還是淪為笑柄都只在一念之間。

少犯錯誤就更難了。這通常要求你儲備一些能夠幫你發現思維誤區的知識。坐飛機的時候你會全程系著安全帶嗎?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一旦墜機,那根小布條真的能救命嗎?它甚至連肩帶都沒有。但是,不系腰式安全帶犯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忘記了一種情況—飛機遇到氣流後顛簸。這種情況可能會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現,有時候還會相當嚴重。我們每年都會看到只要繫緊安全帶就能避免的前肢和脊柱受傷的例子。正如我們稍後會講到的,一旦空難發生,安全帶確實能救命。避免犯與安全相關錯誤的辦法,是更深入地了解思維的脆弱性以及世界的運作機制。

3

發現你犯的錯誤

對抗錯誤的下一道防線是抓住並解決它們,或至少在失控之前及時發現它們。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如何?研究顯示,在日常表現中,人們能夠嫻熟地捕捉到自身約85%的倒錯。這相當不錯了,但還是存在著15%的問題,那都是較難被發現的錯誤。當我們犯這些錯誤的時候,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呢。因此,我們往往需要花些時間,或請別人幫忙指出這些錯誤。

另一個發現錯誤的好辦法,就是了解什麼時候最容易犯錯。你現在已經知道想要記住未來將做之事多麼不易。當有人提醒你一小時之後的安排,你的腦海里就定了一個鬧鐘。試幾次你就會發現,問題不在於遺忘,而在於時機。

4

補救錯誤

現在你知道,人們做出像是切胡蘿蔔或前後腳走路這種人類已經相當嫻熟的動作時常會發生倒錯。這些事情給人們的教訓是,犯錯應該是應急備案的一部分,哪怕你只是在做煮飯或散步這樣簡單的活動。你將會了解到如何預見意外的發生,並在災難降臨前避免它出現。

比如,當你用鋒利的菜刀切胡蘿蔔時,與其一刀剁下去,不如刀口貼著胡蘿蔔的邊緣切。胡蘿蔔的邊緣又有什麼呢?像你的四根指尖這樣重要的東西嗎?如果是的,那麼或許我們應該把指頭蜷起來。這樣,當日常性的倒錯發生時,就不會釀成大禍。

一旦你習慣於考慮偶然的犯錯,很多事情就將安全無虞—即使乍一看,這似乎是一種瘋狂而危險的想法。

本文來源於《思維與陷阱》作者:[美]史蒂夫·卡斯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怎樣規劃職場的三個十年?
給還準備繼續做HR的人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