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揭秘古代精緻女孩的化妝術:誰還不是小仙女

揭秘古代精緻女孩的化妝術:誰還不是小仙女

化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美容技術。無論是現代小仙女們「出門五分鐘,化妝兩小時」的出門常態,還是古代精緻女孩們「女為悅己者容」的美容理念,都彰顯了愛美是人的天性。在崇尚美麗妝容的需求下,古代女子們都使用什麼化妝品呢?化妝的程序是否像今天一樣繁瑣呢?接下來將為你揭秘古代化妝那些事兒。,古代女子對於化妝的講究絲毫不遜色與現代的小姐姐們。

化妝歷史挺悠久

夏商周時期,化妝的習慣就已經興起。《登徒子好色賦》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就是對女子妝容美麗的讚賞,再多擦一點粉就太白了,再多擦一點胭脂就太紅了,一切都剛剛好。但這一時期的化妝不具有普遍性,主要針對皇宮裡的女子為了博得皇帝的歡心而進行的行為。化妝真正流行起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到了秦漢時期,由於社會審美意識的提升,化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女子們更加註重自身的妝容髮飾。據劉載熙的《釋名》記載:將米粉上色染成紅色是漢代流行的化妝品。

時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民族融合推動化妝多元化,技術更成熟,產品的質量也得到提升,妝容色彩更加大膽。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化妝必備的胭脂的製作方法。表明了胭脂在當時非常流行。

到隋唐時期,化妝習俗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隋朝的妝容比較簡約,呈現一種樸素之美。而唐朝以楊貴妃為代表的的美女們多流行濃妝艷抹,更加時髦。唐朝可謂是古代化妝術的巔峰時期。而宋元之後一直到明清時期,化妝都追求清新雅麗,樸實自然。

化妝步驟挺繁瑣

古代的粉底——敷妝粉

對「白」的追求是古今精緻女孩的共性。比如《詩經》中描述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就是直男認為的美女膚色「白」。今天人們為了讓膚色更白皙,讓後續的妝容更服帖,隔離、防晒、粉底液、BB霜、CC霜、定妝粉一同往臉上塗抹。但是在古代,人們的打底通常比較簡單粗暴僅使用敷粉這一項。

鋁粉、鉛粉、珍珠粉、玉簪粉、香粉

古人所敷的粉最早的是米粉,後來又出現了鋁粉、鉛粉、珍珠粉、玉簪粉、香粉等,種類繁多,既香又白。由於當時的技術達不到,在鉛粉和鋁粉中含有大量的鉛、錫等化學物質,長期使用之後會引起皮膚中毒。但是,這也無法阻擋人們為了美而對它的使用。

古代的腮紅——抹胭脂

古代的腮紅——抹胭脂

胭脂又稱「燕脂」「焉支」,指的是一種花朵,名叫「紅藍」,由西域而來,它的花包括兩種色素紅色和黃色,將其搗碎可以得到染料。抹胭脂又叫「施朱。」古代女子化妝所用的胭脂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用絲綿浸染紅藍花的汁液的「綿燕支」;一類是經加工而成的又小又薄的花片「金花燕支」

金花燕支

將以上兩種胭脂處理後製成潤滑的脂膏,即是古代的胭脂。在使用的時候,將紅色的膏體抹在臉頰上,可以畫出桃花妝、飛霞妝等妝容。據史書記載:「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由此可見胭脂對於化妝的重要性。

古代的眉筆——畫黛筆

古代的眉筆——畫黛筆

「黛」是中國古代畫眉工具的統稱,最早的黛是一種礦石,顏色上黑和綠相結合,包括石黛、銅黛以及比較方便的螺黛,沾水就能用來畫眉。最初畫眉使用燒焦的柳枝,後來才出現礦物石頭。

古代非常重視眉妝,認為眉毛是最傳神的。周代《楚辭·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的描述,這表明用黛畫眉的習慣由來已久。唐朝流行的眉形就多達十多種,不少在今天看來讓人耳目一新。看來今天的眉形數量與古代相比也相形見絀。

古代的眼線——描石墨

古代的眼線——描石墨

眼線是妝容中比較精細的部分,精緻的古代女孩們當然也少不了。眼線又稱為「鳳梢」,所用的材料依然是畫眉所用的石墨。具體就是用毛筆將眼瞼上的線條畫的又深又長,從而使得眼睛更有神。

古代的口紅——塗口紅

古代的口紅——塗口紅

口紅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口脂」「唇脂」,塗口紅則被稱為「點唇」。《釋名》中記載了點唇時所使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

古代口紅的色號也具有多樣性,既有彩色也有透明色,既有女子使用也有男子使用。在配方上往往是在動物脂肪中加入一些香料以及紅藍花色的脂,除此之外有的還加了蜜蠟和香油。

雖然不同朝代塗口紅的方式不一樣,但是都秉持嘴以小為美,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櫻桃小嘴。

古代面飾——貼花黃、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

面部的裝飾也是古代妝容的重要組成,主要包括四種裝飾:「鵝黃」「花鈿」「面靨」「斜紅」。

貼花黃

花黃又稱鵝黃,主要以染料的顏色而命名。《木蘭詩》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就是古代妝容中常見的面部裝飾。貼花黃就是把黃色的紙剪成各種花樣貼在額頭上或者是直接在額頭中間塗上黃色,有些也會貼在鬢角或者是嘴角,這一行為主要從佛像中受到啟發。

貼花鈿(dian)

花鈿是古代的女子貼於兩鬢、臉頰或者是眉間的成花朵形狀的一種裝飾物,與花黃相比無論是樣式還是顏色都更加豐富。

花鈿起源於南朝,興盛於唐代,它的製作材料廣泛:羽毛、花草、金箔甚至是蜻蜓的翅膀都可以,顏色上以紅黃綠為主,精緻又可愛。

點面靨

點面靨

「面靨」指的是臉上的酒窩,點面靨指的是在臉頰上點的人工酒窩即兩個小紅點,最初是宮廷妃子不能侍寢的標記後來演化為一種裝飾。當然,它的形狀是多樣化的有的形如錢幣,有的形如杏桃,還有的形如花卉。《釋名》記載的:「以丹注面曰勺」。這裡的勺就是面靨。

描斜紅

描斜紅

斜紅是用胭脂在女子眼角兩邊所畫的月牙,色彩較濃艷,有的還故意畫成殘破的形狀,看起來就像乾淨的臉上划了兩道傷疤。它始於南北朝時期,在唐朝時尤其受歡迎。南朝梁簡文帝《艷歌篇》中的:「分妝間淺靨,繞臉傅斜紅」描述就是斜紅這種面部裝飾。

從以上四種裝飾來看,它們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加美觀。

古代的卸妝——洗澡豆

洗澡豆

化妝必然要卸妝,否則對於皮膚的傷害極大。今天我們卸妝有卸妝水,一蘸一擦就乾淨了,那麼古代是用什麼來卸妝的呢?

澡豆是古人卸妝所使用的東西,它主要由食材豆子、中藥、香料等磨製而成。而且為了防止洗完之後臉部緊繃,就在裡面加入了豬胰,改善澡豆的滋潤度。相傳澡豆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且澡豆的功能也是多樣化的,不僅充當化妝前的洗面奶還充當卸妝。一物兩用,性價比也是很高了。

古代髮髻

古代髮髻

頭髮在古人看來是非常重要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頭髮是生命的代表。比如歷史上楊貴妃以剪掉頭髮表示自己已經離開人世。

在一頭烏黑的秀髮中呈現出各種精緻的髮髻,帶上華麗的頭飾也是古代妝容中不可缺少的。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成百上千種髮髻,比如靈蛇髻,比如朝天髻,都代表了當時社會條件下的時尚。

化妝手法挺重要

化妝的程序是化妝的核心流程,但是化妝的手法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妝容的風格。

仕女圖中酒暈妝

古代的化妝手法主要包括兩種。據唐《妝台記》記載:一種是先打底上白粉或者鉛粉,然後再在臉上拍胭脂。如果想要「桃花妝」就把腮紅打的薄一點,如果想要「酒暈妝」就把腮紅打的厚一點。今天的桃花妝就是源於此;另一種手法就是先用胭脂水暈染臉頰,,然後再上白粉,呈現出一種若有若無的朦朧感,又叫做「飛霞妝」也就是今天我們在腮紅打好後,加上一層散粉去定妝。

04化妝工具少不了

今天我們的化妝工具從底妝的粉底刷散粉刷到眼妝的睫毛刷眼影刷,再到口紅的唇刷,化妝工具裝備齊全。縱觀古代的化妝工具則相對簡單。

如果取材本身便於使用,那麼就使用自帶的工具,比比如畫眉毛的柳枝。如若取材不便,能用手就用手,不能用就使用「香綿粉撲」。它將圓形的絲綿和圓形的背托縫在一起,最後再加上一個紐帶方便使用時手拿。事實上,這種粉撲已經類似於今天使用的粉餅撲。

西漢馬王堆出土的梳妝工具中就出現了出現了橢圓形,用淺黃色絹和絲綿縫在一起的粉撲。由此可見粉撲早已開始使用。

護膚一樣很重要

每一位精緻的小仙女們都知道化妝經常化妝是對皮膚有傷害的,那麼既想愛美又不想傷害肌膚怎麼辦呢?那就做好護膚工作,水乳精華霜用起來,面膜敷起來。在物資匱乏的古代,護理皮膚大多是動物油脂和花瓣草藥,或塗抹、或擦拭、或熏染。儘管古代沒有這麼多護膚的東西,但是那些為後人所熟知的美女們都有自己護膚秘訣。

楊貴妃的「楊太真紅玉膏」:將杏仁、滑石、龍腦、麝香等混在一起碾碎敷在臉上,從而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也就是今天的面膜。

再比如歷史上慈禧為了護膚使用珍珠粉、牛奶、人蔘、銀耳,還自製了香肥皂等以提升自己的皮膚質量。

化妝或者素顏

關於化妝好還是素顏好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有人認為「女為悅己者容」,化妝可以提升自己的信心,是一種儀式感,不僅僅是給別人看更是讓自己愉悅;還有人認為化妝是一種偽裝,掩蓋了自己的瑕疵,純自然的才是最美好的。

事實上,這種爭論沒有答案,因為這個話題早已在幾千年的古代仙女們就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每個人也都有對於化妝與美的界定。追求精緻與追求自然都無可厚非。堅持自己所選擇的,並尊重別人所堅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 的精彩文章:

女人顏值再高,3種化妝習慣不能有,影響氣質還顯得很low
化妝品科普|你買的化妝適合你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