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氣血津液—血

中醫氣血津液—血

一:什麼是血?

血:是循環於脈中的富有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脈: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稱「血腑」。

離經之血,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脈內循行而溢出脈外時,稱為出血,也就是離經之血。由於離經之血離開了脈道,失去了其發揮作用的條件,所以,就喪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二:血是怎麼生成的呢?

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而津液和營氣都是來自飲食物質。因此脾胃就是血液生成最主要的臟腑。假如中焦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華源不足,往往導致血虛。治療血虛最主要的是益脾氣,以達到養血的目的。

腎藏精,精生髓,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所以有「血之源頭在於腎」的說法。所以治療血虛的另外一個方法是益精填髓養血。

三:血在人體內是怎麼運行的呢?

血液正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脈管系統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臟腑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特別是 心,肺,肝,脾,四臟腑的關係尤為密切。

1,心主血脈:心氣是血液循行最主要的推動力,全身的血液,依賴心氣的推動,通過經脈而輸送到全身,發揮其濡養的作用。心氣充沛與否,心臟的搏動是否正常,在血液循環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2,肺朝百脈,助心行血:肺管呼吸而主導一身之氣,調節著全身的氣機,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肺助心行血的功能減弱 可能剪刀心悸,口唇青紫,舌爪甲紫暗等癥狀表現。

3,脾主統血: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脾氣健旺,氣血旺盛,則氣之固攝作用也就健全,而血液就不會溢出脈外,導致各種出血。

4,肝與血:肝與血的聯繫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液流量的功能;二: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是血液通暢循行的又一重要條件。

從上面可以看出,血液正常循行需要兩種力量:推動力和固攝力。推動力是血液循行的動力,具體體現在心主血脈,肺心行血和肝的疏泄功能上。另一方面是固攝的力量,它是保障血液不至外溢,具體體現在脾的統血和肝臧血功能方面。這兩種力量的協調平衡維持著血液的正常循行。假如推動力不足,可能出現血流速度緩慢,滯澀,甚至血瘀等改變;假如固攝力量不足,可能導致血液外溢,出現出血證。

綜上所述,血液循行是在心,肝,脾,肺等臟腑相互配合下進行的。因此,其中任何一個臟腑生理功能失調,都會引起血行失常。

血行失常不外出血和血瘀

兩種情況。出血,不重在止血而重在分清出血的原因和性質。採用諸如清熱止血,益氣止血,平肝止血,清肺止血,祛瘀止血等方法。血瘀則行血:總以活血祛瘀為主要,無論活血或者祛瘀,多在活血基礎上進行。一般不宜過猛,要想驅逐瘀血,常用攻下發同用,要想理氣活血,溫經活絡等。

四:血的作用是什麼呢?

1,營養滋潤全身:血的營養作用是由其組成成分決定的,血循行與脈內到達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提供滋潤和營養。

血的濡養作用可以從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反映出來。血的濡養作用正常,則面色紅潤,肌肉豐滿壯實,肌膚和毛髮光滑,當血的濡養作用減弱時,機體除臟腑功能低下外,還可見到面色不華或者萎黃,肌膚乾燥,之提或紙短麻木,運動不靈活等表現。

2,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這一作用是古人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而認識到的。無論何種原因形成的血虛或者運行失常,均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癥狀。心血虛,肝血虛,經常有驚悸、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的表現。失血多者還可能出現煩躁、恍惚。癲狂。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變。可見血液與神志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靈樞~營衛生會》說的「血者,神氣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血虛 的精彩文章:

肝不好的人,嘴裡常有「這種感覺」!常吃6類食物,養肝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