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消除懷恨之心的幾個妙招【朗讀篇】

消除懷恨之心的幾個妙招【朗讀篇】

太 橋 旦 曾 堪 布 教 言

通過前兩篇的內容,我們了解到懷恨之心的過患有多麼嚴重。那麼,怎樣祛除懷恨之心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具體的方法。

(一)遵守修學次第

大乘、金剛乘的法教,一定要有系統、有次第地修學,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佛陀說法是應病與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所以很多經典會出現看似矛盾之處。如果不講次第、不明根器地盲目學法,會越學越頭痛的。

清楚了大乘和金剛乘的次第,就會發現佛法是無盡的寶藏,尚有很多我們前所未聞的內容,像大海一樣深邃,像天空一樣廣闊。隨著修學的逐步深入,我們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歡喜、越來越勇猛精進。

我們現在身為人類,又遇到了金剛乘法教,想聞思、想實修,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這是極為幸運的。如果一輩子忙碌於名利、奔波於事業、沉迷於吃喝玩樂,幾十年的時光轉眼就會消失殆盡。假如來生變成了一隻寵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主人學佛,自己一句也聽不懂,這時候再想變回人類已經不可能了。所以現在一定要把握時機、珍惜時間、好好聞思,修學才能不斷深入。

《修心七要》屬於竅訣性的法教,不是理論性的。噶舉傳承還有《解脫莊嚴寶論》、中觀、般若等很多殊勝的法教,太殊勝、太偉大了,至於金剛乘的甚深密義和大手印教言,那就更是不可思議了。我們將來修學這些法教的時候,如果大家能理解,一定會歡喜得跳起來;而如果現在基礎沒打好,到時候也會跳起來——是著急得跳起來,因為一個字也聽不懂。

(二)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畢竟我們還是凡夫,由於無始以來的習氣,我們對眾生的懷恨之心肯定會常常生起,要儘力覺察到這種心態,然後儘快懺悔、對治、消除。

如果白天生起了捨棄眾生的念頭,晚上一定要懺悔。只要能加以對治和懺悔,就不屬於捨棄眾生,菩薩戒也沒有被毀壞。

(三)在生活中和修法中訓練菩提心

當菩提心慢慢展現的時候,懷恨之心就會自然消失;懷恨之心降低了,菩提心就沒有退失之憂,二者是此消彼長。

這樣說一說很容易,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菩提心要慢慢培養,要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中訓練利他的習慣。比如說,自己口渴了,倒一杯水喝是很自然的行為,這時也是訓練自己的好機會:先給別人倒一杯水,然後再給自己倒。吃東西、洗衣服……一切日常瑣事都可以這樣訓練:先考慮別人,再考慮自己。長此以往,菩提心的修持就能自然地融入生活。久而久之,利他之心就能像利己之心一樣熟練、自然、任運。

此外,要把慈悲心的訓練與修法、持咒結合起來。做功課的時候,要把所有心力集中起來,推翻懷恨之心,展現慈悲之心,這樣對修持菩提心的幫助會很大。慈悲心有了,等於擁有了一切法,如《攝正法經》所說:「欲獲得佛果,學多法不成,唯當學一法。何為學一法?此乃大悲心。」

(四)以德報怨

古代大德告誡我們:如果想去除懷恨之心,必須要以德報怨。

對於那些對我們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我們要加倍地對他產生慈悲之心;對於那些世間的惡人,比如拐賣兒童的人販,以及毒梟和貪官,他們也不是我們憤恨的對境,而是慈悲的對境。因為他們被貪嗔痴所主宰,做不了自己的主,他們做了壞事之後將承受難以想像的慘痛果報,是值得憐憫的。要念觀音心咒迴向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步入佛門。

以德報怨的道理何在呢?假如一位兒童得了精神病,傷害了他的母親,母親會恨他嗎?不會的,母親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加倍地疼愛他、保護他。一切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惡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對待惡人不僅不應該懷恨,反而要生起憐憫之心,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的人才有菩提心,這是聖者的特質。聖者不是頭上放光、身體騰空的人,這些魔術師也能做到;聖者也不是相貌酷似佛陀的人,這個花點錢在美容院就能做出來。聖者的考核標準就是能以德報怨,對於傷害他的人,反而能更加慈悲、更加關愛,這才是聖者的特質。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