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國神話之濟公:高僧也說家常話

中國神話之濟公:高僧也說家常話

提起活佛濟公,真可謂是家喻戶曉,他那句著名的口頭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一時間成了一些修行之人大開葷戒的由頭,殊不知,這只是活佛的前兩句,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濟公後兩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特別是在後來,隨著我對濟公活佛的深入了解,對後兩句的體會愈發贊同。

在許多影視作品眾,活佛濟公一般都是一副癲狂的模樣,說什麼話好像也是有一搭沒一搭,讓人摸不清東西;當然了,故事總是會往喜劇方向發展,畫面熱鬧,情節簡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般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那麼歷史上的濟公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歷史記載,濟公真有其人,他原是浙江台州人,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據說此人,才華橫溢,一生樂善好施,而且特別喜歡懲處為富不仁之徒,所以深受人民百姓愛戴和擁護。我前幾年出去遊歷,在一些地方也聽到過許多關於濟公的不同版本,這也說明了,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後來的演繹自然也就加進了各各地方的特色。

按照史料的記載,據說濟公的祖上曾做過宋太宗的駙馬爺,最後還是鎮國軍的節度使。到了濟公父母這一代,家住天台北門外永寧村,父親李茂春到了不惑之年,無奈膝下無子,由於家裡時代信佛,便虔誠拜佛,並許下宏願,終於喜得一子,國清寺主持給他取俗名修緣,從此他便於佛門結下不解之緣。

可以說,濟公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關於他的傳奇故事,自南宋以來,一直被不斷演繹,以至於他成了佛道兩界都非常受歡迎的人物,像在濟公故鄉天台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以及他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凈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緣出家」等廣為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為廣泛,這是因為那裡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

當然了,在我們普通老百姓心目中,他確實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神仙,首先,濟公愛吃酒肉,這在修行者的眼裡是犯了大戒律的事,但在他這裡這都不是什麼事,也就是說,我們看一個人的修行,不能光看他吃了什麼,還要看他幹了什麼。據說,濟公擅長中醫之術,一生勤於治病救人。而且和他的瘋癲相映成趣,他的善行更是讓人容易產生喜劇效果。這也是我們祖先在如此惡劣的世道里,始終保持生活樂觀的大智慧,正是這樣一種智慧,讓我們把俗世的苦難喜劇化,變成一顆顆撫慰心靈的小藥丸。

相傳少年濟公當年去靈隱寺找主持慧遠法師,終日里不思吃齋念佛,天天就想著弄點葷的,打點牙祭,而且常常在寺廟裡做癲狂之狀,那些和他一同修行的同門把他告到了師父慧遠法師那裡,在細數濟公之不循規蹈矩的種種惡行之後,要師父把他逐出師門,慧遠法師卻說

「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從此在沒有人敢拿這說事,看來有一個慧眼識珠的高師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濟公不僅經歷奇特,而且之後關於他的塑像也很弔詭,因為濟公不太愛守紀律,所以羅漢堂中,他經常不在其列,北京的碧雲寺中,你如果不注意,就找不到他,因為他蹲在了房樑上,按照民間老百姓的說法,是因為羅漢堂開會,他去晚了,所以只好屈尊與此,還有,在江南的一些廟裡,濟公常常站在過道里,形象也是一身邋遢,手執一把破扇子,面部表情極為豐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感覺他在盯著你。

雖然民間關於濟公的傳說很多(還有一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但作為一名耳熟能詳的神仙,他的神格還是相當穩定,他樂善好施,不循規蹈矩,愛打抱不平,做事不拘一格。我後來想到,就是這種穩定的神格,加上他身世的真實,給了老百姓口口相傳,以至於出現眾多版本的根本原因。

除了這些傳說之外,濟公身為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干、拾得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不同的是,佛道雙修的色彩,從而使他在眾多的佛門弟子中獨樹一幟。從濟公本人寫的詩里也能看出他的活佛的形象,他寫過一首《清早飲酒》:從來諸事不相關,獨有香醪真箇貪。清早若無三碗酒。怎禁門外朔風寒。

我有時候想,作為一名神仙,濟公確實做到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在今天看來,尤其難得, 即使虔誠修行之人,哪個又能輕易做到呢?因為這遠不是吃不吃肉喝不喝酒的問題,這是心中究竟有沒有佛的問題。

明日黃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話之九天玄女:天書怎麼寫?
中國神話之如何能讓妖精愛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