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我欣賞這樣活著的女人!

我欣賞這樣活著的女人!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不雨亦瀟瀟?·?主播?| 阿成

有書君說

在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女子雖說不多,但總有那麼幾位「巾幗不讓鬚眉」。

她們憑藉自己的德行和才華,在歷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但仔細想想,古往今來,能詩善文的才女不在少數,而蘸墨寫史的女子卻寥寥無幾。

在古代,有資格講經著史的多為男子,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二十四史」的作者,幾乎清一色都是男子。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二十四史」的眾多作者中就有一位女作者,也是唯一一位女作者。

她便是有著「中國女史學家第一人」的東漢才女班昭。

飽經風霜,以史留名

公元45年的一天,班家的小女兒班昭出生了。

當時,她的父親班彪正在潛心修史,渴望編寫出堪比《史記》的傳世之作。

大哥班固也早已才名在外,二哥班超則常常拿著《公羊春秋》閱讀,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文史並重的家風使班昭從小就耳濡目染,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

范曄在《後漢書》中評價其「博學高才」。

班昭

然而,上天給了班昭頗多才華,同樣也給了她頗多磨難。

在班昭9歲的時候,父親班彪去世。

好不容易到了出嫁的年齡,可不幸的是,嫁到夫家沒幾天,丈夫也早早去世了。

父親和丈夫的雙雙離世,使得她還沒有來得及感受親情和愛情的溫存,這無疑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人們常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身為寡婦,班昭不僅要承受生活壓力,還要遭受輿論的攻擊。

好在班昭心氣極高,年紀不大就有了獨立意識。

她沒有選擇再嫁,而是獨自帶著子女生活,為自己贏得了賢惠、守節的好名聲,深受鄉里稱讚。

遭遇磨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磨難中放任自流。

在磨難的洪流中,班昭沒有選擇逃避與放棄,而是以堅毅的品質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公元92年,大哥班固因受權臣牽連,入獄後沒過多久便死去了,只留下尚未完成的《漢書》。

漢和帝親政後,因《漢書》未完一事深感遺憾,於是便命人去尋找《漢書》編撰的接替者。

由於班昭自幼秉承家學,更兼手中還有父兄未完成的散稿,於是,這項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在進入東觀藏書閣後,班昭為了實現父親和兄長的遺願,開始大量閱讀史書;

終於將父兄遺留下的散稿整理出來,編成了《漢書》,並且還補寫了八表,以及《天文志》。

《漢書》剛面世時,許多人都讀不懂,就連大學者馬融也要拜伏在藏書閣下,跟隨班昭學習《漢書》。

在封建時期,女子參與史書編撰稱得上是一項空前絕後的大事件,班昭也因此成了後世女作家們崇拜的對象。

清代女作家趙傅在《後漢列女頌(並序)》中就贊她「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更是將金星上的隕石坑以她的名字來命名。

朝中大家,幕後議政

漢和帝有感於班昭在編著《漢書》時的突出表現,同時對班昭的才華也十分欽佩,於是便乾脆請班昭入宮教授后妃們讀詩誦史,讓班昭做她們的老師。

一時之間,後宮之中出現了「左右習誦,朝夕濟濟」的局面。

班昭憑藉其豐富的學識,高尚的品德,深得后妃們稱讚,並被尊稱為「大家」。

也就是這時,班昭和還沒有成為皇后的妃子鄧綏成了「忘年閨蜜」。

兩人亦師亦友,情同姐妹,這也為班昭日後參與朝政打下了基礎。

鄧綏在宮中處處隱忍,以退為進,最後成功擊敗了皇后陰氏,於公元102年成為漢和帝的新皇后。

四年後,漢和帝英年早逝,而新君漢殤帝劉隆生下只百餘日。

於是,鄧綏成了太后,並順理成章地臨朝專政。

雖然女性的身份讓班昭無法走上朝廷,但她卻始終在幕後為鄧太后出謀劃策,協助她處理政務、治理國家。

對於班昭的「閨蜜干政」,史書並未遮掩。

《後漢書·列女傳》記載:

「及鄧太后臨朝,與聞政事,以出入之勤。」

班昭對朝政盡心儘力,讓鄧太后十分感動,於是她破格冊封班昭之子為關內侯。

有了班昭的指點,年輕的鄧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權就有章有法,讓大臣和老百姓稱讚不已。

鄧太后

鄧太后在執政中一遇到問題,便會召見班昭商議解決方法。

有一次,鄧太后的哥哥大將軍鄧騭以母親去世為由,想要辭官回鄉。

鄧騭一直率軍鎮守邊疆,可以說是國家的屏障。

鄧太后擔心哥哥辭官之後邊疆生變,所以準備拒絕他的請求。

但鄧騭態度很堅決,鄧太后只好去徵求班昭的意見。

班昭說:

「今國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

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

班昭這是含蓄地告訴鄧太后,如果鄧騭不急流勇退的話,等有朝一日你不再掌權,那麼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發大的禍端,鄧氏一族也會凶多吉少。

鄧太后心領神會,坦然接受了班昭的建議。

班昭生前一直為鄧太后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她去世後,為了表達對她的敬意與感謝,身為太后的鄧綏以學生之禮身穿素衣以表哀悼,並派使者監辦班昭的喪事。

文采斐然 ,毀譽參半

班昭不僅在史學上、政治上大放異彩,在文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當時全國各地每逢有貢物入京,皇帝、太后總會把班昭召進宮,讓她作賦歌頌。

有一次,班昭的二哥班超從西域送來了一隻非常美麗的大雀,班昭便被召入宮中,臨場寫下一篇《大雀賦》。

隨著時間的流逝,班昭紅顏已老,但她的才情依舊熠熠生輝。

晚年時,班昭曾跟隨自己的兒子到陳留赴任,她將自己一路的所見所聞寫了下來,於是便有了這讓後世傳唱千年的《東征賦》。

班昭

晚年的班昭,沒有了往日的悠然自得,她身患疾病,同時也為自己的兒女們操碎了心。

當時家中女兒們正當出嫁的年齡,班昭擔心她們不懂婦女禮儀,便於閑暇時作《女誡》七章,以資勉勵。

這《女誡》本是班昭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堪稱「古代女人日常行為規範」。

大儒馬融讀後認為很好,便讓自己的妻子、女兒也學習起來。

然而,班昭的小姑子卻反對女子們學習《女誡》,她認為《女誡》對女子的要求太嚴格繁瑣了。

比如在《女誡》「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的說法,認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易」,這樣才算是恪盡本分。

如此一來,寫出《女誡》的班昭,也被後世之人視為「男尊女卑」的鼓吹者。

其實,《女誡》所寫也並非全是「男尊女卑」。

比如,在「叔妹」篇中,班昭便告誡女兒們要與丈夫的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女兒的關愛。

回顧班昭的年少時期,父親和丈夫雙雙早逝,她沒有太多的機會去和他們溝通,也沒有辦法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

班昭寫成《女誡》,或許正是自己對女兒們的一種期望,期望他們能夠遵守婦道,好好愛自己的家人,不要像自己一樣,一生留有遺憾。

南宋詩人徐鈞曾讚美班昭:「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

康有為也稱讚班昭道:「以班昭之學,列於鬚眉男子中,亦屬鳳毛麟角。」

班昭為我們留下了流傳至今的史學巨著,也無心插柳地影響了中國女子近2000年的時間。

雖然後世之人對她褒貶不一,但依然無法掩蓋她的風采。

漢書曹大家,才女古今殊。

班昭已隨時光而逝,但她卻給後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財富。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系列

正在連載中

明天我們要講的是

蘇蕙的故事

想知道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領取北美名師英語直播課,僅剩最後200個名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檢驗感情的標準,永遠只有一個
一個男人的頂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