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後一顆北斗推遲發射,加燃料後程序不可逆,誓要奪回4000億市場

最後一顆北斗推遲發射,加燃料後程序不可逆,誓要奪回4000億市場

近期,在北斗3號工程即將組網完成、未來發展方向已瞄準中國衛星導航界的4000億市場之後,中國西昌發射中心傳來消息,由於執行任務的長征三乙運載火箭在發射的數小時前發現了技術故障,因此最後一顆北斗導航衛星被推遲發射任務,理論上來說,在採用有毒液體燃料的火箭加註燃料後發射程序不可逆,但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避免所有可能導致發射失敗的風險,發射任務還是被暫緩了,當然,北斗即將組網完成無疑依然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次北斗衛星的發射誓要奪回4000億市場。

追根溯源,自從第一顆試驗星於世紀之初上天開始,北斗系統已經發展了20年的時間,包含4顆試驗星的第一套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是為了驗證衛星導航技術,同時在建立一套覆蓋中國境內的試驗型軍用定位系統,而第二套北斗導航系統則開始面向民用市場,為國內用戶提供商業化的導航服務,第三套北斗導航系統則是具備提供全球導航服務的能力,對中國航天科技發展而言可謂意義深遠。

那麼,執行這顆重要衛星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究竟是出現了什麼故障呢?我們不妨從長征3號乙型的箭體構造進行分析,這是一款三級液體燃料火箭,一般來說,由於燃料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會有損害箭體的可能性,這款火箭在進入發射流程前燃料儲罐都是空的,在發射升空的若干小時前才會開始加註液體燃料,從時間上推斷,這次正是在加註三級燃料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因此長征3號乙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就被推遲了。

可以說,這次衛星發射任務的推遲並不丟人,而且很可能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挽回了巨大的損失,儘管傳統液體燃料火箭在加註燃料後執行發射中止並不容易,涉及到燃料抽出、箭體消洗等一系列複雜且具有風險的流程,但至少整流罩內的載荷並不會受到安全威脅,可以輕易移出、入庫儲存並等待下一次發射,如果等到火箭點火之後才發現存在故障隱患,恐怕就一切都晚了。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因發射前安全檢查不到位、航天工作者瀆職導致航天發射活動失敗的慘痛教訓,那就是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在這架滿載7名航天員的昂貴航天器踏上不歸之路前,曾經有技術人員提出助推火箭燃料儲罐密封圈可能由於低溫失效的問題,但由於其上級的專斷與自負,這架太空梭還是準時發射升空,然而尚未飛出地面觀眾人群的視野,就連同上面的7個人一起炸成了碎片,釀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總而言之,在耗資巨大、存在安全風險並且一旦失敗就意味著許多人心血化為烏有、已有技術成果需要歸零推倒重來的航天活動當中,小心謹慎絕對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北斗3號工程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推遲,恰恰體現了中國航天人極端細緻、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對此予以肯定的同時,我們不妨再多給些耐心,繼續期待北斗系統最終組網成型的那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小徹 的精彩文章:

大批美軍即將捲土重來?又一南海國家露出真面目,俄:引狼入室
如果不是這3個科學家,美國不會如此忌憚中國?第二個眾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