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除濕良藥茯苓還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除濕良藥茯苓還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茯苓又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赤茯苓、白茯苓。茯苓性味甘、淡,歸經心、脾、腎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

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鬆軟,略具彈性。利水消腫。

茯苓塊: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將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塊狀或片狀。清利濕熱。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健脾滲透濕

《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

《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1、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可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2、可用於小便不利,水腫(五苓散,苓桂甘湯),痰飲。

3、健脾:脾氣虛弱證(四君子湯)。

4、安神:可用於心悸。

5、改善失眠:除去外皮之後的外層呈淡紅色者,稱赤茯苓,內層白色者,稱白茯苓,中間有細松根穿過者稱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於利濕,白茯苓偏於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茯苓的服用禁忌

1、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3、《藥性論》:"忌米醋。"

4、《本草經疏》:"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5、《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乾俱禁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除濕 的精彩文章:

新風除濕一體機的使用效果變得很差,怎麼回事?-點擊這裡了解
南方暴雨破紀錄,正需亞都除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