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任性其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

任性其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曾說過:「任性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

我們經常在商場看見三歲小孩為了買玩具買糖果會躺地哭鬧不止,只要家長沒有做到自己的要求,就誓不罷休,這樣的做法在我們看來是任性的。

很多人認為孩子難免任性,但是任性不只是會出現在兒童的身上,成年人也會存在任性的心理,只是經常將自己的任性隱藏起來,不讓別人發覺

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科克(William Coke)的研究表明,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並不是無理取鬧

任性的人通常憑著自己的興趣喜好來做事情,並不在意這些事情是否合理,或者帶來什麼好處或壞處。他們單純地表達著自己的喜好,不顧後果。

為什麼說孩童時期的人簡單得像一張白紙,很多人都羨慕孩子般的純真。因為他們敢愛敢恨,對喜歡的事物,會直接表露出來,不參雜半點其他。

看到鄰居家的小孩子有玩具車玩具槍,自己也想玩,就衝上去搶,對方不給就大哭大鬧,非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如果誰要是將他們惹生氣了,就直接不理睬對方,將怒氣表露出來,不在意他人的想法。正是他們這種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任性,其實是內心真實想法的表露,是一種心理需求,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

任性的人都很真實

任性的人活得都很真實,他們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不摻雜任何虛假,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掩藏自己的內心。

當下是什麼想法,想做什麼事情就要去做,不會瞻前顧後,最終什麼都沒做,所以他們的執行能力是很強的,當然很多人也認為他們是三分鐘熱度,畢竟任性的人是不考慮後果的。

但其實,在生活和工作上大家都不會去防備任性的人,因為他們活得真實、活出自我。不會去算計別人,始終做著忠於自己內心的事,因為他們不會心有雜念。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內心想法,想要的就直接去爭取,不會拐彎抹角去得到。

為什麼人們活得不真實?

隨著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隱藏自己的內心想法,不將其表露出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人。

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如果直接將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顧場合的說出來,就會讓他人認為自己很傻,不懂得「看眼色」。

這樣的人是不會被大家所喜歡的,所以,久而久之人們也就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而是觀察大家是怎麼想的,也跟著「從眾」。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Rogers)認為,人們會孤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過多的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而內在的、不加任何修飾的自我是不會被人喜歡的。

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不會有什麼,但是時間長了,別人就不會再想和這樣的人相處了,會覺得要包容他們的任性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想要任性的人經過這一系列的深思熟慮後,也會將任性這一想法扼殺在搖籃之中,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給自己添麻煩。

任性是一種美德?

任性是一種美德,很多人並不這麼認為,那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保持純真、保持任性的,萬事都有很多面,他們只看到了任性不好的方面,卻沒有看到好的一面。

隨著人生的經歷,很多人都在做著改變,但是,也有人能將「任性」堅持到底,始終保持著初衷,不忘初心,即使經歷了生活的磨練與挫折,他們還是能夠保持那一抹真實,那麼任性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德呢?

一種被人們一直忽視、低估的美德。所以,當我們還存有任性時,不要煩惱,要銘記這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看上去很勤奮的人,卻生活在社會底層,原因主要有2點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