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世界上最貴的子彈,李鴻章表示還想再挨一槍

世界上最貴的子彈,李鴻章表示還想再挨一槍

毋庸置疑的是,在現代戰爭中,成本並不高的子彈,已經在戰場上形成了主導地位,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最簡單的一種殺人工具。隨著科技越發的進步後,士兵們的武器、戰爭的模式等的發展,加之防彈衣之類的防護裝備越發普及之後,在現代戰爭中,成功擊斃一名敵人所需的子彈數,平均下來得10萬發左右,要知道的,戰場上使用頻率最高的子彈,可不僅僅只為了殺人,更加主要的是為了起到壓製作用。而就現代戰爭的主要模式來看,最為呈現的還是巷戰和治安戰,往往交戰雙方的中心距離點,都是不太遠的,甚至是很近,所以,這時候說得直白些,想要壓制敵人,靠的就是火力夠猛,壓得敵方不敢向前。不過,這戰場上消耗掉如此多的子彈數,也不會有哪方表現出捨不得,因為當今製造子彈這件事,幾乎每個國家都可以大批量完成的,況且其成本如此低廉。

製造子彈,並不是一件較難的事情,而我國目前也已經算是,當今世上子彈產量 、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了,十分完善的生產線,為我們創造了足夠的條件。隨著各國綜合實力的提升,科學技術越發有進步之後,不同型號的子彈,也都被製造了出來,但是,除了個別特殊子彈的造價很高以外比如狙擊槍彈。那些技術含量很一般的步槍子彈和手槍子彈的造價,往往在市場上都是較為低廉的,畢竟戰場上這類子彈的消耗數,是非常龐大的。就算是處於和平時期,平時光是軍隊中士兵們的射擊訓練,子彈的消耗數量,也是超乎常人想像的。所以,為了保證子彈能夠一直不缺乏的提供,常規子彈的價格都不能高因此,縱觀全球子彈的出口市場都便宜,目的就是能夠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大批量生產。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最早起源於中國,隨著火藥的逐步發展,人們將其製作成為攻擊力較強的火炮,並最早被我國所使用,隨著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往於絲綢之路進行商品貿易,他們也就此成為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有我國最早發明的火藥技術開始被西方人所知曉,發展到 16世紀中葉的時候,各式火器就已經逐步佔領了歐洲的戰場,不過這個時期的中西方火器之間還沒有一個較大的差異,到後來明朝被滅亡以後,這時候的中國火器較之於西方火器之間的差異才被拉大。雖然火藥最早是誕生於中國,但清政府在閉關鎖國的時候,西方在幹嘛,那時的西方已經經歷了工業革命的洗禮,工業技術發展加快,但中國卻與西方沒有了技術互通的機會,這也讓晚晴時期,西方列強可以用他們火力強勁的堅船利炮,一舉轟開中國大門,而那時的我們也才侃侃醒悟。後來國內的不少有識之士們,開始主張要革新,要解放思想,洋務運動就此掀起,發現自身的差距與落後,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文明和技術,主動引進高知識技術人才,開始真正屬於我們的發展崛起道路,儘管這條路我們走得很艱難。

子彈是價格低廉,但是它的價值,對於使用它的士兵而言,絕不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如果以製作流程和步驟來看,一些子彈已經實現了批量化,可是另外一些工藝特殊的專用子彈的產量還是比較少,付出的多一點,價格肯定也要高一些。那些已經實現大量供應的彈藥,比如手槍,以及口徑比較小的步槍,它們使用的子彈製造成本都在幾元錢以內,只要是步槍,即使是威力很大的全威力步槍的彈藥,也最高不會超出10塊。比較過後,狙擊槍就不一樣了,使用的子彈要貴得多。

如果調查一下所有子彈的價格,有一種狙擊步槍彈是成本最貴的了,比普通子彈貴了很多倍,只是要比起導彈的話,還是這些子彈要便宜點。只是,我們在估量一顆子彈的價值時,要把眼光放開一點,不要看得太狹隘,造價以外的東西也應該算進去,你能用它為自己爭回來多少,才是重點。至今最貴的子彈,不是幾千元的狙擊步槍子彈,而是對李鴻章用的那顆,價值難以估計。

李鴻章,本名章桐,字漸甫,號少荃,是當時洋務運動的領導者,而且他還很熟悉西方的文化,科技和制度等等,這還要與他長期擔任北洋通商大臣的經歷有關,正因如此才讓他有了與洋人打交道的機會,所以千萬別以為北洋通商大臣是個沒有用的官職,這個官職的權利可還是很大的,通商、洋務、外交、海防、關稅都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正是這些經歷,讓李鴻章比其他人更懂得和洋人談判,且他本身也有能力,地位還高的人,便成為了為國談判的首選之人,而當時的慈禧太后也是對李鴻章非常信任。很多人認為李鴻章簽訂不不平等條約,是賣國的行為,是為人所不齒的,但其實在當時那樣的一個社會背景和世界局勢之下,清朝想要跟西方列強討價還價?完全沒有實力可言,李鴻章的初心當然是救國,但也有心無力,他只是盡自己所能,在談判桌上盡量幫中國爭取一絲尊嚴。

撫今追昔,看那落後腐朽的清王朝時期,就算不亂當時複雜的朝廷問題,國人對於日本的心情一直都是追尾複雜的,原本它也就是個東夷的彈丸小國,而且還是個要給我國王朝進貢的存在,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就是當時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多次在清王朝的疆土上橫著走。雖然和前前後後清王朝簽訂的所有條約數比起來,和日本單獨出現在條約上的時候不多,也就8個。但是就是這看似不值一提的「8個」,個個都是喪權辱國,大名鼎鼎。8個條約中,賠款條約有3個,分別是《中日北京專條》,也就是簡稱的「北京條約」,賠償金額簡直就是獅子大開口, 撫恤金與軍費的賠款共計高達50萬兩。1895年,也就是甲午結束後,著名的《馬關條約》簽訂了,總共賠款達2.3億兩,其中3000萬兩為「贖遼費」。而這還是已經少賠了日本一億兩白銀的結果。原因自然是因為李中堂在去往日本談判的時候,遇險後換來的少賠一億兩白銀。

當時,由於甲午中日戰爭的失利,清政府不得不向日本求和,與其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前往日本談判,日本政府在馬關條約的簽訂上可以說是獅子大開口,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還想繼續爭取,比如更少的賠款之類的,清政府這邊不鬆口,談判便沒有辦法繼續推進。一次,李鴻章從談判地點回驛站途中,一個日本人,由於不滿李鴻章在談判中的態度,帶著槍準備刺殺他,小山豐太郎的子彈精準打中了李鴻章的臉,血流不止,由於遭到了襲擊,李鴻章選擇不簽字的決定順理成章。由於李鴻章是被日本人刺殺的,這之後,李鴻章手上的籌碼增加了,日本方面反而慌張了,李鴻章不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是清政府派過來的使節,這樣一來馬關條約還怎麼簽?李鴻章在日本受傷,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簡直不能再壞了。

人已經受傷了,日本政府只能先道歉再說,李鴻章就順桿爬,要求日本減免一億白銀的賠款,一億白銀是多少各位讀者可能沒什麼概念,這樣說吧,摺合人民幣是1000多億左右。於是這顆子彈,就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子彈。然而,李鴻章的腦迴路也是異於常人,在看到中彈可以少賠錢之後,說多來幾槍也無妨,即使代價是自己的生命,都心甘情願,李鴻章的愛國之心也是天地可鑒的,只不過自己無力改變當時晚清政府的腐敗而已。

這顆子彈讓中國經歷的就是,不平淡條約像烏雲一樣覆蓋在中國的土地上,1898年4月的某一天,法國搶佔廣州灣99年;到了1898年6月9日,新界又被給了英國;後來,中東鐵路都給了俄國。在清朝末尾,直接把整個領土都給了列強,中國已經是列強的囊中物,只能任由別人處置。國際上有個慣例,國外土地使用權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就是可以一直使用,另一種是有限的時間內才能使用。永久使用權里還有個小規定,就是如果這塊地佔領了超過100年還沒被討回,就永久成為了別國的土地。簡單地說,要是清朝廷沒有爭取一下,而是直接答應列強簽一百年的話,基本上就是直接把土地送給別人了,肯定會一直被後人戳著脊梁骨罵。由於清政府沒有完全順應列強,爭取了99年,也為後來國土成功要回創造了條件,這種無奈中帶著點聰明的救國方法,就是李鴻章提出來的。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從滄海桑田,歷史變遷中一步步走來,而曾經的一紙南京條約更讓當時的中國進入了一段屈辱的血淚史,自那以後,中國面臨的是各種割地賠款和不公平條約的簽訂,猶如一個個的枷鎖狠狠遏制住了中國,或也正因身處那樣的困境之中,中華民族的潛力被激發出來,中華民族再次崛起,如今的中國早已擺脫了往日受人欺辱的局面,如今的中國讓世界矚目,更沒有人再敢對中國肆意挑釁,東方雄獅早已蘇醒,當我們的雙腳正式邁入21世紀這個嶄新的時代,遙望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紅色土地,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中國的種種成就,都無一不是在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崛起了。我們在多年的風雨中走來,我們艱苦努力多年,如今的我們可以自豪的宣布,我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也曾經歷過被人踩在腳下,毫無尊嚴的日子,我們被輕易擊倒,但我們依舊會艱難的站起來,我們永遠不會忘卻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們始終記得我們是炎黃子孫的後代,是龍的傳人。

清朝內外交困之際,李鴻章見識到外國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開辦洋務運動,然而中國還是受外國的欺辱,清王朝還是淪為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工具。對於列強在條約中提出的割地賠款、開設工廠等不平等要求,他也在談判桌上為了國家的權益與其唇槍舌戰,但是清王朝的現狀擺在那裡,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初心,滿足列強的無理需求。他創立了一批近代軍用工業,對抵禦外國侵略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他與外國簽訂條約是也曾據理力爭,在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時委會中國的領土完整,最後沒有割讓中國的土地;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我軍損失,他也與日本進行談判磋商,這些事迹都是他對中國不能抹滅的貢獻。每個人的一生都做過貢獻也有過過失。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代表的階層不同,他的視野也不同,只要站在國家的角度上,不諂媚、不賣國。我們就不能以偏概全,匆忙就給他下了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暴走 的精彩文章:

盤點那些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
二戰時美國作為蘇聯的盟友,對蘇聯都有過哪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