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孩子們,別再下河救人了

孩子們,別再下河救人了

今天的新聞特別讓哥心痛。

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的一群小學生相約到河灘玩耍,期間1個孩子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個孩子前去施救。

沒想到,孩子們相繼落水,8人全部溺亡。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常年夏至過後,都是兒童溺水的高發期。

每一個溺亡的孩子都是整個家庭刻骨銘心的痛。

上周六的「底流新聞」里哥還提到,江西新余對全市四年級學生開展免費游泳教育。

理由很直接,讓孩子們都學會游泳,從源頭上遏制溺水事件的發生。

結果有哥迷說,會游泳也沒用,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善水者溺只是個寓言,類似於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而且不會水就能阻止孩子下河游泳了?

每年入夏,哪個學校不是三令五申?誰家爸媽不是耳提面命?

但是呢,孩子愛玩水是天性,偷偷摸摸的要去,成群結隊的更要去。

一句簡簡單單的「不許去河裡游泳」,就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全部。

說到底,大夥把兒童防溺水想的太簡單了。

說幾個觸目驚心的數據。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溺水報告》,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淹溺,意味著每天每小時有40人因淹溺而喪失性命。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就拿這次發生悲劇的重慶來說,在2017年就有超過300個孩子溺亡。

在我國,絕大多數報告兒童走失的案件,最後查實溺亡的佔比非常高。

溺水是1—14歲兒童的第一死因。

(via@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

事情和後果都很嚴重,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從重慶這起悲劇出發,遇到同伴落水千萬不要自己去救。

人在求救的情況下會非常慌張,無形中給施救者造成很大麻煩。

水性再好,嗆個幾口水立馬開始頭暈,體力下降的速度遠超你的想像,慌亂和恐懼也比你想像中的更駭人。

再加上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別說身體弱小的孩子,水下救人的危險很多大人都預估不到。

不是哥嚇唬大家,救人反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勇敢且正義,家長要準確的告訴孩子,不跳下水救人並不是「自己不夠朋友」。

見義勇為和當個好孩子,遠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生命重要。

正確的做法是,要麼丟給落水者觸手可及的救援工具,要麼大聲呼喊大人。

除此之外,你什麼都做不了。

(via@會飛的魚)

雖說如此,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多感受不到疼。

要是自己孩子溺水了呢,怎麼判斷?

現實中的溺水,遠沒有電影里那麼有戲劇性,你甚至聽不到孩子的掙扎和呼喊。

眨眼的功夫,孩子就沉下去了。

家長要注意一點,孩子溺水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身體是垂直的,而且眼神獃滯。

如果覺得判斷困難,可以更直接一點,孩子玩水時會發出聲音,如果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麼回事兒了。

孩子靜悄悄,做家長的就要上點心。

孩子溺水了如何去救?

如若身邊沒有專業人士,也沒有游泳圈之類的漂浮物。

情急之下非救不可,如果自己水性還可以,記得脫掉外衣外褲從後面救人,必要時刻甚至可以把溺水者打暈。

除此之外,平時還可以教孩子一種「水母漂」的姿勢等待救援,保留體力。

落水者要先憋住氣,像水母一樣彎下身軀,雙手抱胸,把自己的身體蜷縮成一個「冬瓜」,然後感覺自己的後背慢慢浮出水面時,雙手再緩緩張開,用力向下壓水,同時把頭抬出水面呼吸。

千萬切忌胡亂撲騰,消耗體力,保持鎮定最關鍵。

都落水了還讓孩子保持鎮定是不是太難了?

去年,湖南衡陽的一個四年級小姑娘落水,頭枕著書包教科書般的自救方式讓人驚嘆。

事後小姑娘自己說,當時想起家長的叮囑,落水後亂動會加速下沉,所以在水中極力保持鎮定,把浮起的書包枕在頭下,放鬆身體。

孩子的世界遠比成年人簡單,你怎麼說他怎麼做,關鍵時刻很可能救命。

有些民間的公益組織開始自發的進行防溺水宣講,效果很好,上過課的學校溺水事故下降了90%。

哥覺得我們應該把游泳、消防、急救這些技能的培訓,變成我們日常的教育。

把兒童防溺水變成一項必修課,某種程度上,他們比語數外更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哥 的精彩文章:

是時候還三文魚一個清白了
新城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被判五年,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