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板浦筆記:千古風流鹽都小鎮

板浦筆記:千古風流鹽都小鎮

寫不盡的鹽都板浦。若要談及淮鹽,蘇北老家鹽都板浦,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古今多少淮鹽事,請君只看板浦城。鹽都板浦,原以盛產鹽而名聞遐邇。歷史上,被稱為「鹽都」,譽為「富庶之地」、「小上海。」

鹽是淮鹽。淮鹽這塊招牌曾經熠熠生輝。

往事越千年。鹽都板浦留下了大量鹽的痕迹。漫步在鹽都板浦的街巷,鹽都板浦的空氣中似乎還散發著鹹鹹的味道,青石板上還留有鹽汁的遺迹······而位於鹽都板浦最南端,那綠波蕩漾的鹽河,自古便是最重要的水系,當年運鹽的主要航道,對鹽都板浦的形成與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河流是鹽都板浦的幸運。河流是鹽都板浦誕生、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鹽河,就扮演著這個角色。鹽河,明代以前稱為官河,至清末而易名鹽河。鹽河與鹽都板浦水乳交融。一段運鹽河,半部鹽都板浦史。鹽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鹽河水,蜿蜒曲折,一河錦繡,延綿不斷。鹽河水也映照著一個千年鹽都板浦的背影,鹽河水,則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這條鹽河項鏈上······

鹽河水清綿且長,悠悠鹽河千古流。一時間,鹽河成了文人傳頌的重要場所。這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膾炙人口的歌詠,可以隨意到任何一家圖書館,查閱、探索,如今仍然有蹤可尋。陳宣《海州志》用文字描述其繁忙景象:「鹽課所經,官舫估舶,帆檣相望。」

雍正年間漕運年間總督楊錫紱寫道:鹽河一線汐潮通,百里乘流向晚風。馬首正沖泥倦後,坐著明月海天空。

邱元武則是這樣描寫鹽河景象的:「波搖星宿動,帆掛米鹽來。」

此外,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也在詩中慨嘆,他寫道:舟車再易太匆匆,中運河干載短蓬;盡有春愁消不盡,船頭聽雨又聽風。

從上述的詩歌中,不難看出鹽河幾乎成了鹽都板浦的代言詞。

鹽河絕不是一條普通的河流,她是一條著名的、偉大的有生命的河流,她曾經背負著一代盛名,她像一條奔涌的血脈······緩緩地流過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一水鹽河橫貫了海州幾乎所有的河流。成為海州水運的樞紐,也是江淮乃至全國水運網路之間的咽喉。鹽河繁華,盛極一時。富甲一方的鹽都板浦也是得鹽河之福。故鹽河被板浦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板浦人深愛著這條河。鹽河的繁華是鹽都板浦的一個縮影,也是當時鹽都板浦經濟發展的產物。鹽河日夜不停地流淌著,是鹽都板浦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淮鹽,後一個字是鹽。鹽這種食物是好東西。鹽是最早,最基本的調味品,是五味之首,號稱「百味之祖」。烹制任何菜肴,不可無鹽。鹽維繫著人的生命線。在鹽的各種用途中,當首推其飲食調味的功用。的確,在五味中,以鹽的鹹味為冠。

從古至今歷代政府都把鹽視為國家財源和經濟命脈。中國在史前就已煮海為鹽。而公元前七世紀史春秋時代的齊國管仲則提出了「官山海」、「正鹽筴(策)」,讓百姓煮鹽,官府徵購,加稅後按定量賣給百姓,並以高價售往境外,從而獲得巨利。

鹽稅關乎高價富強。但也能使國家加快走向毀滅之路。如果經常流於橫徵暴斂,黑市私鹽應運而生,官方高壓嚴打必導致怨忿騷動,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及社會動蕩不安,終演變成不可收拾的暴動起義。

若處理不好,會影響到政權的瓦解,甚至亡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得就是這個理。

鹽稅,在中國古代稱之鹽賦、鹽課、鹽額、鹽利或額課,是歷代政府向鹽商徵收的稅款。

從漢唐直至明清,兩淮鹽課在財力上雄踞全國各大鹽區之首,史載「東南鹽利,視天下為最厚」,並有「煮海之利重於東南,而以兩淮為最」之說。到明清時,淮鹽鹽稅已佔國庫財源的1/3。就連陶鑄也忍不住無限感慨說:「東南財賦,淮鹽最大,天下鹽務,淮課最重。」鹽業的興旺,可見一斑。

淮鹽的豐厚利潤養肥了鹽商。他們在此建樓宇、築園亭、養嬌娘、聲色犬馬、務極奢侈······精肴饌,相習成風,代代傳承。鹽造就了鹽都板浦富庶精緻的鹽商美食文化,使得鹽都板浦名揚四海。一直流傳於灌、沭、贛那句「穿海州,吃板浦,南城古財主」的民諺,大概也由此而來吧!

「鹹味香千戶,淮鹽牽萬家。」鹽都板浦鹽味數不勝數。比方:腌制香腸、炒鹽豆、腌制鹹菜、捆肘、香豬蹄······

外地人無不被鹽都板浦的美食所誘惑,於是紛紛腰纏十萬貫,品味到板浦。

古人說:「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鹽都板浦亦是如此。鹽盛,則鎮盛;鹽衰,則鎮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淮鹽塑造了鹽都板浦,功不可沒。

璀璨的鹽文化、鹽稅文化的形成,同時絢爛了歷史千年時空,更是滋養了鹽都板浦綿綿的文脈。

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秋,河北大興的李汝璜到板浦場任鹽課司大使,年方二十歲的李汝珍也隨兄到此。初到鹽都板浦文採風流、青年才俊李汝珍,此時自己並不知道,若干年後,自己在鹽都板浦卻迎來了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巔峰到萬丈光芒,力透千古。山高水長,卧薪嘗膽。三十年如一日,熱血丹心寫春秋,李汝珍終於寫出一部如同鹽河一樣波瀾壯闊、浩瀚博大的作品-------《鏡花緣》,終成為文學經典、千古絕唱,李汝珍也成為中國文壇上最閃亮的那顆星。淮鹽成就了李汝珍,李汝珍成就了鹽都板浦。也燦爛了海州千年歷史時空。《鏡花緣》這一部曠世奇書,這是李汝珍留給鹽都板浦這塊土地深深的愛。

我猜想,也許只有鹽都板浦這個地方,才能誕生這一部偉大的作品。

翻開歷史,還可以發現,與淮鹽結緣的名流多如過江之鯽。譬如:陶鑄、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周恩來、朱德······

千古風流,澤被淮鹺。寫到鹽都板浦,不可不提繆秋傑。繆秋傑(1889~1966),字劍霜,號青霞,原籍江陰。繆秋傑是一個相當亮眼的人,他畢生務鹽,政績卓著,振興淮鹽,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更具風骨與氣節。鹽都板浦的歷史與繆秋傑緊緊地聯在一起。他的功績一直被後人所尊崇。繆秋傑的名字,就是鹽業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今日秋園的門楣背面,清晰地鐫刻著澤被淮鹺。澤被淮鹺,這四個字,無疑是當地百姓永久性用來紀念繆秋傑的。

鹽都板浦,英才輩出,人傑地靈,名揚天下。古往今來,鹽都板浦這一塊厚重大氣的土地,離不開淮鹽的哺育,從鹽都板浦走出的凌廷堪、程枚、江問漁、汪氏三魁、程君復、朱琳、陳津培······這些歷史上重量級的人物,已載入史冊,成為鹽都板浦小鎮歷史閃光的一頁。

我不知怎麼想到了艾青的詩句,現借用一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我愛得義無反顧。儘管,愛得近乎偏執。是的,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鹽都板浦人。我的骨子裡始終流淌著鹽都板浦人的血液。以至於,2020年的一個夏日的夜晚,我一個小人物,一個初級中學拿刀舞勺的廚子,不知天高地厚,卻大情懷,端坐在書房,抒寫這篇文章,抒懷古幽思之情。

我慶幸,老天待我不薄。讓我有機緣出生在這一座有歷史,有底蘊,鹽都板浦的這個地方,不能不說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分。

世事變遷,站在歷史的門檻上,回望歷史風雲。暇思萬緒,心裡時常泛起一股難以言述的惆悵和難過。穿越時空,將歷史的鏡頭拉到1938年農曆四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鹽都板浦遭到侵華日軍飛機轟炸,一瞬間,鹽都板浦,變成一片廢墟······以及海東移,再加之縣政府的遷出,從此一切繁華終落塵。市井繁榮、富家蘇北的鹽都板浦日趨衰敗,昔日風光不在,一蹶不振。曾經擁有的所謂繁華,已成「南柯一夢」、「咋日黃花。」

化悲痛為力量,讓思想展開翅膀。但有時文化,真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即使它的物化狀態已被消滅,或只是短短的存在一許,也為鹽都板浦的歷史年輪增加了一圈,使其成為蘇北地區最富有滄桑感及文化底蘊的古鎮之一。

時至今日,鹽都板浦它的精魂卻鍥而不捨的,任然堅韌地頑強地拼搏著,如涅槃的鳳凰,正在孕育著烈火中的再生。我深信,鹽都板浦已經根深蒂固的鹽文化,必然註定會導致新的城市在廢墟上重新再次崛起。

作者簡介:潘友國,土生土長連雲港海州區板浦人。喜歡看書、寫作。時常有文章發表。連雲港讀書研討會會員、連雲港作家協會會員。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2019年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路用語,你知道多少?
懷舊金曲《盛夏的果實》,?不要刻意說你還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