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泉溪野蔬:地 筍

泉溪野蔬:地 筍

我以前走路的時候,手裡總拿著一件我自標榜的「走路神器」。

先是一塊石頭,長約十餘公分,柱狀形,一端尖,一端平,我握著它,用它敲打肩、背、腰、屁股,時間長了,我把自己的頸肩綜合症敲好了,所以我也美譽它為「醒石」,因為它把行將死亡的肌肉敲醒了。

後來是一根竹竿,毛竹梢頭,兩臂張開的長度,走路時我把它架在脖子上,然後把兩隻手擱在上面,以此來拉伸兩臂及肩膀的經脈,目的是在於「端正自己」,這根竹桿後來我用它體罰過孩子,一怒之下竟被我敲破了,好在折磨我二十多年的頸椎病已被我無師自通地治癒,所以破了也就破了。

現在走路我只帶手機。一邊走路,一邊聽歌,儘是享受。倘要說手機也是「走路神器」,那就是它的圖片識別功能。看到路邊有一種陌生的草,俯身拍張照片,就得知這種草的稱呼、價值、功效等等。尤其是在泉溪邊行走時,邊走邊拍,將要持續一年以上,因為我關注草木才剛開始。

那麼我的走路,也終於升級了。先前是用「走路神器」進行物理治療,現在則是用「走路神器」進行本草治療了。識別本草,採食本草,食療養生,會成為今後的一種走路方式和飲食方式。

今天說一說地筍。地筍不是山上的竹筍,地筍是一種水邊的植物。這個季節,正是地筍茂盛生長的季節,也正是採食葉子的最佳時機。

百度上有「地筍」的介紹。其實地筍的稱呼是不科學的,地筍是就其根部而言的,而其地上部分則應稱之為「澤蘭」。

澤蘭,也稱水香、都梁香、虎蘭、孩兒菊、風葯。味苦,微溫,無毒。這種草的歷史很悠久,遠在春秋時代,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蘭草、香草。從《詩經》上看,詩人們是很欣賞蘭的,多處寫到蘭,甚至以蘭比喻人的形象和品性。如《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這段詩翻譯出來的意思是:在那池塘水岸坡,蒲草和澤蘭正茂盛生長。那裡有個美人兒,身高體大實在好。翻來覆去睡不著,心中想念好難過。詩人由澤畔的「蒲」和「蕳」,想到了身材高大且心中思慕的愛人。

這個「蕳」(jiān),就是蘭草。因為長在水邊,所以也叫澤蘭。《本草注》云:「蘭草、澤蘭,二物同名。」王逸注《楚辭》稱:「蘭,香草也。」洪興祖補註:「蘭芷之類,古人皆以為佩也。」由於蘭有香味,暑天佩之可以驅除人身上的異味,同時蘭生長在水邊澤畔,喜歡清幽潔凈,不尚炫耀,雖處幽澗不為人知,仍然暗自散發香氣,故有著高貴的品性。

因為是一種有香味的草,所以澤蘭是野草隊伍里的美女!大澤蘭就是大美女,小澤蘭就是小美女。我所發現的,是小澤蘭。

澤蘭的食用。《本草通玄》:「澤蘭,芳香悅脾,可以扶氣;疏利悅肝,可以行血。」《本草逢源》:「專治產後血敗,流於腰股,拘攣疼痛,破宿血,消癥瘕,除水腫,身面四肢浮腫。」春夏季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

澤蘭的根,才叫地筍。根莖橫走,具節,節上密生鬚根。它有多種別名,如地筍子、地蠶子、地藕等。還有人稱之為「野三七」,更有甚者稱之為「地參」。地筍具有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

歷史上,地筍曾受到多個帝王的喜愛。相傳,喜歡微服私訪的康熙皇帝有一次借宿農家,農戶拿出地筍來招待康熙。或許是康熙太餓了,吃到地筍之後竟讚不絕口,覺得它實在是菜中的珍品。於是不久後,就將地筍作為貢品,讓地方上每年都要進貢朝廷。後來乾隆也非常喜歡地筍,於是給它起了一個符合皇家身份的名字——「地參」。康熙和乾隆都是清朝歷史上高壽的皇帝,或許和他們喜愛地參也有一定的關係呢。

現在,皇帝曾經吃過且愛吃的地參,正以一種寂寂無名的野草姿態,落寞地生長在泉溪邊,而我在這個夏天,竟與它有了一次不期而遇。

周六下午,我採摘了它的一些嫩葉,用水焯過後,試著炒著吃,味道頗佳。一人吃了一盤,感覺它是野菜中的極品。不苦不酸,齒頰生香,沁人心脾,勝出馬蘭頭一籌。周日又去採摘,試著做冷盤,用做馬蘭頭的方式炮製,味道則比清炒遜色得多。我猜想,若是用它放湯,或者用它輔佐肉類燉煮,味道或能出類拔萃,日後當一一試驗品嘗,讓它成為一道著名的野蔬。

目前只發現了它的一處生長地,偌大的一片,擠擠挨挨地,已長高到我的胸部了,即將迎來它的花期。昨天試著去下游尋找它的第二片第三片生長地,竟無功而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澤蘭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