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法國造的傘兵步槍,用珍貴的鋁當槍托,如果不是投降太早,它能成為經典武器

法國造的傘兵步槍,用珍貴的鋁當槍托,如果不是投降太早,它能成為經典武器

眾所周知,法國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但表現天差地別。如果說一戰期間的法軍是協約國主力,為抗擊德軍侵略貢獻巨大力量的話,那麼二戰期間的法軍就真的只能用沒有存在感來形容了,苦心修建的馬其諾防線被德軍繞過,開戰38天被打到投降,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被打敗的大國,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其實法國的軍工研發水平還是很強的,可惜敗得實在太快,很多先進武器還沒來得及發揮就被丟在地上,這就導致它們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多少名氣。

Crosse Repliable 39,這是法國專門為傘兵部隊準備的短管步槍,前面兩個單詞是法語,譯為「可摺疊槍托」,而後面則是定型年份,證明它是1939年誕生的。

其實一戰期間還沒有所謂的「傘兵」概念,畢竟當時飛機能載彈就不錯了。直到上世紀30年代,科技的進步讓飛機性能穩步提升,於是歐洲興起了傘兵部隊的風潮。

組建傘兵部隊容易,後續的武器選配卻難住了法國人,因為栓動步槍太長了,勒貝爾1886步槍和貝蒂埃1892步槍長達1300mm,哪怕是改短之後的MAS36步槍,長度也達到了1020mm,對傘兵來說極其不便。

為了保證傘兵跳傘順利,早期跳傘採取人槍分離模式,即傘兵攜帶手槍、刺刀跳傘,栓動步槍、輕機槍等長武器通過空投箱另外投遞,待傘兵落地後再去尋找。這裡有一個問題,一旦空投武器的操作員判斷失誤,空投箱與傘兵的落地位置很可能相差極遠,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讓傘兵隨身攜帶長武器,這樣一落地就有戰鬥力,所以縮短栓動步槍的長度成為必然。

CR39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1937年立項,經過兩年的時間研究、測試,最終於1939年被法國空降部隊採用。圖為CR39與MAS36的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很像,因為CR39本就是在MAS36的基礎上開發的,槍管從575mm縮短到450mm,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CR39就是MAS36的短管型號。

CR39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鑄鋁槍托,與傳統的木質槍托相比,鑄鋁槍托要輕很多,而且可以摺疊,這讓它的便攜性得到提升。要知道二戰時期的工業水平不比今天,鋁在當時屬於非常珍貴的金屬,而法國人捨得用鋁製造槍托,可見他們對傘兵的重視。

鑄鋁槍托其實就是兩片鋁板固定在一起,內部中空,且安裝了一個卷簧。這個卷簧與步槍背帶的一頭相連,它的設計有點類似汽車安全帶,可以自動將背帶縮緊,這樣當槍托摺疊時,背帶就能縮進槍托之內,避免背帶亂甩影響行動。

卷簧的設計還是具有人機功效的,不過其本身穩定性不佳,比較容易受損,因此實用性不高。

因為是MAS36的衍生型號,所以CR39發射的也是7.5×54mm步槍彈,這種子彈的特點是彈頭很輕,這讓它獲得了775m/s的高初速,別看它是短管武器,但射程不輸普通栓動步槍。

至於性能方面,MAS36本身是一款相當出色的武器,不僅可靠性高,而且在二戰所有栓動步槍中,它是唯一射速能跟得上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存在。作為MAS36的衍生型號,CE39自然也繼承了不錯的性能。

可惜CR39剛開始量產沒多久,法國就沒了,後來伴隨著傘兵部隊的投降,早期生產的2000支CR39步槍盡數被德軍繳獲。由於彈藥不通用,德軍看不上這批武器,於是將它們丟給警察部隊使用,幾乎沒參與過什麼戰鬥。

無論是在法國人手中,亦或是德國人手中,CR39參與的戰鬥少得可憐,自然沒什麼成名的機會。

二戰之後,法國恢復了CR39步槍的生產,還用它參與越南、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但法軍在這兩場戰爭中的表現依舊很差,而且50年代已是自動步槍的天下,CR39淪為陪襯,所以到1960年,聖艾蒂安兵工廠終止了CR39的生產工作,總產量僅僅定格在34000支。

從武器本身來說,CR39步槍的性能是很不錯的,如果法國能在德軍的攻勢下堅持下來,CR39未嘗沒有成為經典武器的機會。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法國的戰敗讓包括CR39在內的一大票法式武器失去表現機會,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各國警方繳獲的自製武器,真假格洛克手槍擺一起,土作坊能將外形還原九成
全重九公斤,堪比捷克式輕機槍,芬蘭人是怎麼想的?為何突擊步槍會這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