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的經濟是最有活力的,德國為歐洲經濟發展貢獻超過五分之一的力量。也是歐盟各國中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在歐盟各國中德國已經是最強的了。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國被同盟國打敗,要割地賠款對各國進行彌補,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經歷了戰爭洗禮之後的德國,發展處處受限,經濟、政治都沒有好的發展前景。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德國又一次強大起來的,又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國家。它的裝備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德軍還是北約執行軍事任務的利器。好像什麼事情對他來說都不難,德國的恢復能力,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標杆。

現在的德國人早已經轉變了在1929時期的想法。這個時代的德國人,享受著繁榮安寧的生活環境,厭惡戰爭,不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覺得依靠之前的軍事裝備足安排好本國的戰事防禦。但是在二十世紀,德國成為了一戰的失敗者,德國人已經因為巨額賠償使得全國的經濟大幅度下降。而在之後的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徹底的擊垮了德國人,在當時,德國最多的就是失業工人,他們生氣、無奈,盼望著有朝一日德國能變得十分強大,在整個歐洲都可以獲得其他國家的尊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在國內積極建設經濟及公共工程等,創造了屬於德國的經濟奇蹟,經濟的增長速度同比增長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

在二戰正式爆發前的德國,雖然整體的經濟前景十分良好,但在經濟結構上卻沒有建設的很好,由於在那個時候全球各大市場基本上都已經被一些老牌強國給佔據完了,而且還存在著貿易保護,所以德國只能通過增大國內的需求量來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因為德國佔地面積小,人口數量也不多,因此希特勒上台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大力建設軍事,來增加全國的就業率並實現消費的增長,等到了1983年,德國在軍費開支上就差不多有財政預算的50%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再一次的陷入僵局,則德國不得不選擇貿易擴張,這就意味著要搶奪他國現有的殖民地和市場,於是戰爭爆發了,處於長年累月的壓迫之下的德國在戰爭打響之時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可怕的戰鬥力,而一直處於安了之中的法國自然無法與之抗衡。事實上,對於德國來說戰爭並不是最優的選擇,但是德國依舊堅定的踏上了征戰的旅程,納粹德國在戰爭中獲得了新生,也將被戰爭所毀滅。

德國雖然最後是輸的一方,同盟國贏得也確實不輕鬆。德國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與世界強國打的異常激烈,不管是輸的還是贏的,都不輕鬆。即使好多人喜歡說,德國輸掉戰爭以後,實力方面比起以前還是弱上幾分。可是這種程度的削弱會影響各國的實力嗎?一戰二戰是有差別的,一戰也是德國輸了,可是德國的領土上沒有發生過戰爭。遭受的處罰和產生的劣勢,對經濟和兵力的影響要更大一些。因為沒有完全禁止德國建立軍隊,不過有些兵種是不允許組建,部隊人數少了很多。至於經濟,支出的基本都是賠款,國內的工業依然完善,能繼續發展。希特勒掌管德國後,由政府借款,提高企業活躍度,幫工人們得到工作崗位,不止促進了德國的繁榮,工業也有了很大進步。

二戰開始前,工業產能方面德國已經躍居第二,只在美國之後,比其餘強國高上不少,德國在資源儲備上是很有信心的,為二戰做好了準備。二戰的整個階段,德國的資源供應不上,不是說它的工業基礎不好,德國稀缺的是那些造不出來的資源。這也就是為啥蘇聯會成為德國的重點目標,蘇聯擁有足夠多的資源,如果成功佔據蘇聯,德國就徹底沒有顧慮了,戰爭最後會怎麼樣就真的難以預測了。

單單從軍事的領域上來講,德軍在強大的時期,可以說是全球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隊大幅度縮水,雖然一度只有10萬人,但這10萬人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當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後,德國全面實施了義務兵制度,使得德軍規模逐漸變大,而且德國民眾對於一戰的結果普遍是不服的,以及德國人自古以來也算是戰鬥民族,因此德軍士兵的作戰意志和軍事素質普遍都非常高,這一點也在蘇德戰爭中很能體現,其實戰爭早期,德軍就一直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但德軍卻常常以少勝多,而到了蘇聯反攻時期,即便德軍一路潰敗,德軍也常常能打出比較好看的交換比,這就很能說明德軍的戰鬥力。縱觀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有1700萬人參與了戰爭,要是加上德國僕從國派來幫忙的軍隊,二戰期間,德軍總兵力將超過2000萬人,可見,納粹德國的戰爭動員能力十分可怕。

德國的工業部門發展的非常好使得它的武器生產體系很完備,為德軍在戰場保持較高的生存率提供了機會。在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戰機就有十多萬,坦克裝甲車就超過五萬輛,火炮生產達到16萬門以上,有著陸軍和空軍兩支頂尖的部隊。就算是實力不如陸空的海軍,能夠作戰的就有4500,在德國發動侵略戰爭期間共有1162艘軍艦支撐,雖然它整體的戰鬥力還是要略差於美蘇兩國,但是他軍事發展還是排在世界前列的,正因為在大後方有裝備儲存,德軍才能曾一度稱霸歐洲,才能差點拿下蘇聯,才能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武器裝備不僅質量好,而且技術先進,對於當時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武器。各項武器在德國都具備,而且耐損度非常高。相較來說,很多盟國的武器裝備不僅品種稀少,武器的質量也存在很大差距。對於高端裝備,德國在研製這方面的技術水平也非常高,發展速度也是極快的。全球第一款且在實戰中進行運用的巡航導彈,當屬德國的v1系列導彈。全球第一款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是德國的go-229戰鬥轟炸機,不僅如此,還有第一款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後來的飛行器就是基於這些武器的研製技術而發展的,除以上武器外,還有stg44突擊步槍,極大地促進了現代步兵的發展,也是成就,種種因素都導致德國在當時的軍事地位非常強勢。

納粹德國為什麼能在短期內崛起?各方面人才的豐富是一個關鍵的原因,在軍事領域中,曼施坦因、古德利安、隆美爾的二戰德軍中最閃耀的三顆「將星」,這3人雖然是軸心國將領,但在盟軍中也有極高的地位。還有就是各方面的科學家,20世紀最初的14年中,德國就獲得了18個諾貝爾獎,比同期的美國還要多五倍,這也讓德國設計製造出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優秀的人才是德國軍隊,乃至德國能從戰敗中不斷崛起的重要原因,有意思的是,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科技的迅速崛起,就離不開德國科學家的幫助。

如果一場戰爭的打響只是為了個人私利,那麼這場戰爭也無法贏得最終的勝利。即便是強大如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依然成為了戰敗者,舉國上下也無法避免的從興盛走向了衰敗。在德國正式宣布投降以後,在巴黎召開了一場戰勝國之間的會議,18個戰勝國都悉數到場,徹底清算德國在二戰中的罪行,另外還要重點討論一下德國的賠償問題。首先德國在當時的所有海外資源都被分給了其他戰勝國,除此之外,在賠償規定中還包括了巨額的賠償金需要德國支付。不僅需要德國各地都提供一定的資金,而德國土地在之後也會被分成西佔區和東占區。於此同時,還對德國的政治及軍事設定了限制,特別是當時的德軍國防軍也在這一政策下被迫解散,只剩下了很少的兵力充當防衛軍部隊。雖然之後德國又重新建立了聯邦國防軍,但是始終沒有安排很多的人力。

這兩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會發生,都在於帝國主義想要謀求更多的領土和資源,以及不滿於別的國家比自己擁有的多,但戰場確實加速了整個世界的融合和交流,拿中國舉例,以前中原政權和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勢不兩立,可是打著架的時候,雙方的文化其實也在交流,為我國成為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即使二戰結束後發生了冷戰,但是大家都不想在打仗了,對和平的呼喚也越發強烈,特別是手握重兵的國家,明白了輕易不能發動戰爭。德國衰退的跡象也證明,把所有的力量都拿去發動戰爭是不可取的。要是還有誰要阻止全球化,一心想稱霸,重蹈覆轍,它只會變得和二戰時的德國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暴走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兩顆原子彈都不算什麼
二戰時美國作為蘇聯的盟友,對蘇聯都有過哪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