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裝甲軍團陳兵邊境!為什麼利比亞打內戰,埃及這麼上心?

裝甲軍團陳兵邊境!為什麼利比亞打內戰,埃及這麼上心?

自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崛起之後,隨著帝國的建立,該民族也擴散到了整個西亞和北非地區。不過阿拉伯軍隊的武力值卻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大而不斷降低,早在阿拉伯帝國仍在的時期,其武力就逐步依靠突厥人,而到了近現代,阿拉伯人自己組成的軍隊戰力更是費拉不堪。

但軍隊戰鬥力低,卻並不代表其打仗少,直到現在的敘利亞、葉門、利比亞等國依然處於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不過這些戰爭的水平其實是比較低的,而且我們很難以正常軍隊的戰力值來評估阿拉伯人的作戰。

註:利比亞主要人口分布於沿海地帶,中部面積看似廣大,但多為沙漠

比如利比亞的內戰,自卡扎菲時代結束後,該國分為以西部的黎波里為首都的民族團結政府和以東部托布魯克為大本營的國民代表大會勢力,另外在利比亞南部還有遊離、分散的部族武裝觀望。

其中西部政府是被聯合國所承認的,但東部政權在國際上得到承認的國家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地區實力派國家。

2019年,東部政權哈夫塔爾將軍麾下的國民軍開始大舉西進,並一度控制了全國80%的區域。如果利比亞國民軍能攻下西部政權的大本營——的黎波里,那麼利比亞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但是,阿拉伯人作戰只能是菜雞互啄,的黎波里的民族團結政府軍在2020年初等來了土耳其的直接軍事干預,國民軍畢其功於一役的設想落空。

土耳其的直接出兵其實主要帶來的是敘利亞戰場上的「自由軍」炮灰,另外多提供的是軍事武器、策略上的支援。

利比亞國民軍的核心戰力其實是一部分俄羅斯僱傭軍,但在5月份有數百名俄籍僱傭軍突然撤離。而且國民軍本身也是派別林立,出於共同的利益關係才聚合在了一起,當形勢突變之際,不少武裝又倒戈相向。

因此在這個6月份,利比亞的戰場形勢從雙方對峙演變為了哈夫塔爾麾下國民軍的敗局。

在這種情況下,哈夫塔爾赴埃及求援。埃及總統賽西提出了所謂的「開羅宣言」倡議,其內容主要是:在利比亞建立民選總統委員會,在日內瓦進行談判,要求所有外國士兵撤離,解散民兵組織等。

不過土耳其認為,這個宣言的核心在於拯救失敗的哈夫塔爾,因為過於「不真誠」,所以予以拒絕。言外之意就是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

由於形勢嚴峻,埃及總統賽西在6月20日表示,埃及對利比亞事務任何可能的直接干預「都將具有合法地位,因為其目的是制止鄰國的流血事件並確保邊界安全」。同時,塞西承諾,「如果利比亞人民要求,埃及軍隊將進入利比亞。」

我們知道,這樣的說法其實是為埃及軍隊在必要的情況下出兵利比亞提前造勢,打好預防針。

而在賽西做出承諾的時候,埃及軍隊的裝甲兵團已經集結在了西部邊境地區,躍躍欲試。由於多年來投靠美國的因素,埃及軍隊的主力裝甲兵團已經基本完成了美械化,其M1A1坦克的裝備量達到了四位數,不僅僅在北非,在全球陸軍中也是規模不小的。

埃及陸軍裝甲集群規模很大

對於埃及的強烈反應,利比亞西部政權在一份特別聲明中指出,埃及總統塞西有關利比亞危機的講話是對利比亞主權的侵犯,可以被視為宣戰。顯然,西部政權對於埃及的出兵威脅是很不滿的,而在這種不滿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擔憂。

那麼利比亞的亂局何以牽動到埃及也打算直接出兵呢?

我們先簡單談談利比亞雙方政權的「後台」都有誰。

利比亞西部政權的核心支持方是土耳其、卡達、義大利等國,具體是土耳其出兵(主要是在敘利亞招募的兵員)、卡達出錢,義大利則在歐洲牽制其他歐洲國家干預;

而利比亞東部政權哈夫塔爾一方的支持方則是埃及、沙特、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以及俄羅斯、法國(法國在利比亞東部油田有很大投資)等大國。

但俄羅斯的介入並非對哈夫塔爾的全力支持,而是一種投機式的支援,既不投入較多資源,但卻能起到關鍵作用,而且還可作為對土耳其戰略利益的交換資本。

至於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是觀望態度,既不明確反對哪一方,但也不明確支持哪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和卡達對利比亞西部政權的支持是最主要和最堅定的;而埃及、沙特、阿聯酋對利比亞東部政權的支持也是最主要和最堅定的。

之所以如此,既有戰略利益的考量,也有穆斯林世界的內部之爭。

首先從戰略利益來說,利比亞本身有較多的石油,此外其在地中海南岸有漫長的海岸線,而地中海區域也發現了巨量的地下資源。

土耳其如今已經與利比亞西部政府簽署了共同開發地中海資源的協議,如果西部政府被推翻,那麼土耳其自然什麼也撈不著。因此在2020年初,土耳其直接出兵利比亞,幫助西部政府扭轉了敗局。

同一區域內的埃及也是地中海南岸國家,其自然不希望土耳其介入到分享資源的隊列中來。如果利比亞東部政府能一統全國,那麼埃及和利比亞兩家分割大量資源顯然要比東部政權戰敗後的狀況好很多,因此埃及必然要不惜血本地支持東部政權。

這是戰略和資源層面的衝突,此外利比亞背後支援力度最大的國家都是穆斯林國家,這裡還涉及一個穆斯林兄弟會的問題。

在阿拉伯世界,曾經的老大哥是埃及,後者與以色列和解之後「大哥」的位置是保不住了,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便落到了沙特的頭上。但海灣國家卡達雖然是個小不點,野心卻頗大,它與不是阿拉伯國家的土耳其(不過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聯手,對穆斯林兄弟會勢力進行支援,並通過後者控制其他阿拉伯國家,就此達到自己控制阿拉伯世界的目的。

賽西視察西北風級登陸艦

穆斯林兄弟會在阿拉伯之春後拿下了埃及政權,這就是埃及的穆爾西政府。不過穆爾西政府未能坐穩埃及的江山就被軍方推翻了,埃及進入了賽西時代。

由於穆斯林兄弟會的主張對於沙特等國家現有體制威脅極大,埃及的一度「失守」讓沙特等國也極為恐慌。因此當賽西執政後,沙特就出錢為其購置了西北風級登陸艦等武器,穩定埃及的局勢。畢竟,整個沙特等國需要在關鍵時刻以埃及的軍力為後盾。

不久之後,沙特聯合多國對於穆斯林兄弟會背後的卡達採取行動,但卡達也不屈服,豪擲重金尋求國際大國介入,而形勢緊張之際土耳其還一度調兵意圖保衛卡達。

在國際大國的調停下,卡達危機最終沒有演變為戰爭,但以卡達和土耳其為首的勢力已經與以沙特為首的勢力明確對立了。

為什麼講這些呢?因為被土耳其、卡達傾力支援的利比亞西部政權恰恰是穆斯林兄弟會勢力所掌控的。

穆兄會曾一度奪取了埃及的政權,如果這個組織控制的政府在埃及的西側長期存在,那麼對於埃及來說是難以安心的。

因此,出於種種因素考量,埃及最希望看到利比亞東部政權能統一全國,次一點的目標也不希望東部政權垮台。

如果利比亞西部軍隊在土耳其的支援下繼續向東部用兵,那麼埃及的出兵是肯定的。

埃軍雖然多年未有大戰了,但畢竟是正規軍的底子,收拾下利比亞的烏合之眾應該問題不大。而且埃及要直接下場的話,有地利之便,要比土耳其跨海支援更便利。

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東國家的命運基本掌握在世界大國手中。目前俄羅斯的表態是希望實現停火,而美國也做出表態,敦促各方停火,在聯合國的組織下進行「真誠會談」。

可見至少在美俄這邊,利比亞維持雙方的均勢是更合適的狀態,這樣的話世界大國才可以坐山觀貓斗,在各方的爭鬥中,攫取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關於抗日戰爭,有哪些誤導人的問題?結合戰史資料進行解答
吃得好就是戰鬥力!高原之上,解放軍的伙食保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