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黃光裕假釋,掉隊的國美能翻盤嗎?

黃光裕假釋,掉隊的國美能翻盤嗎?

2020年6月24日,依據官方消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刑罰執行機關的報請,依法裁定對黃光裕予以假釋,假釋考驗期限自假釋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也是因此,今天下午在網上傳言的黃光裕出獄的消息,正式得到了官方的證明,塵埃落定。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11月23日,黃光裕被北京警方拘查。2010年8月30日,法院宣判,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獲刑14年。刑期從自2008年11月17日起至2022年11月l6日止。

黃光裕入獄服刑後共計獲得過兩次減刑機會。第一次減刑發生在2012年,當年6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2)一中刑減字第2608號」刑事裁定,對黃光裕減刑10個月。

2021年2月16日正是黃光裕減刑後服刑期滿的時間。也是此次假釋到期時間。

根據《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

此外,根據《監獄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規定的假釋條件的,由監獄根據考核結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釋建議,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假釋建議書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審核裁定。

這幾年,關於黃光裕即將出獄的消息一波接著一波,每次都會帶起一波國美繫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2015年傳出該消息時,不僅是國美電器,連稍微沾的上點邊的所謂「國美概念股」,三聯商社、中關村、山東金泰等股票都一起上漲。

此次出獄傳聞也意料之中的帶起了國美系股價的大漲,這充分說明投資人對於黃光裕出獄之後,能夠帶領國美改變現狀,甚至得以復甦,是有極大的期待的。

黃光裕是何許人也?

2004年、2005年和2008年三度在胡潤百富榜排名第一,200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

第一次問鼎中國首富時,黃光裕只有35歲,比拼多多上市時的黃崢還要年輕3歲。

媒體問他做了中國首富是什麼感覺,他笑一笑說:「就像左手握右手,什麼感覺都沒有。」

可以說在當時,黃光裕的「江湖地位」堪比如今的馬雲、馬化騰。

哪怕身陷囹圄,媒體上關於他出獄的傳聞也從未停過。A股中甚至還有他的「出獄概念股」。

而坊間最喜歡議論的,是那一樁隱秘的權力之爭。

這樁懸案,持續時間之久,波及範圍之廣,局勢變化之快,足以被載入中國商業發展的史冊,直到今天,它的餘波仍在持續。

而若要追問國美衰落的原因,也要從中去找尋答案。

01

黃光裕已經入獄12年了。

而在這些年中,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身陷囹圄的階下囚,竟仍能控制著國美。

事實上,許多人至今相信,如果一旦放黃光裕出來,他絕對能攪動乾坤。

一位國美老兵對蛋蛋姐說,什麼阿里中供鐵軍、美團地推,與國美當年面對的競爭相比,全都是戰五渣。

如果翻看現在互聯網公司的商業套路,早在十幾年前就被黃光裕玩了個遍。

譬如尋找流量紅利。國美創業初期中國互聯網還沒有普及,黃光裕在報紙中縫打廣告,刊登各種家電的折扣價格。

幾十塊錢的廣告投入就曾換來100多件商品的銷售額,這個ROI恐怕放到今天也無人匹敵。

要說打補貼、價格戰,更是被黃光裕玩出了花。

2000年國美推出特價彩電,9家彩電公司威脅要斷供;

2001年引發空調行業「跳水大戰」,導致格力直接跟他翻臉。

黃光裕在媒體上開懟:「現在降價是我們說了算。」

2003年國美進軍廣州、深圳,把市場價格拉低10%-15%,一年之內當地有300多家電器零售商倒閉

門前排起搶購長隊的不只有Apple Store和喜茶,十幾年前的國美就經常如此。

再來看什麼快速迭代的方法論,一直是黃光裕最為推崇的。

在國美,一向是有想法馬上做,發現不對馬上改,他自己也對外說:

「我不會花3個月來謀劃,把這個規劃書的標點符號都給它改清楚了,再去實施。我是邊做邊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 我就去做。

黃光裕自己的偶像,則是與他同為潮汕人的香港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的理念,反覆被黃光裕引用,後面通常會加上的,還有國美進軍房地產的故事。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

1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聊起巨頭之爭,要麼是BAT,要麼是華為,要麼是淘寶、快手、抖音的直播大戰。

但在2006年,那年最熱門的話題是,中國家電「五強」大亂斗

國美是領頭羊,蘇寧排第二,在他們後面有三家位於第二梯隊,分別是上海的永樂電器、北京的大中電器以及南京的五星電器。

也是在那一年,國美完成了一個史詩級巨作:

作為行業老大,它一口氣收購了第3名的永樂電器和第4名的大中電器。

黃光裕甚至還對媒體放言:「不排除繼續併購蘇寧的可能性。」

這樣一統江山的陣勢,放在中國企業史里,無出其右者。

那是黃光裕的巔峰時刻。

但高處不勝寒。巔峰之後,四面皆是下坡。

黃光裕的危機,就隱藏在這次風風光光的收購背後。

因為這一次收購的真正策劃者,其實不是黃光裕,而是第三名永樂電器的董事長——

陳曉。

是的,看起來陳曉的永樂電器是被收購的一方,但實際上,他才是這場收購背後的策劃人和推動人。

在金融這個風雲匯聚的複雜戰場,未必表面上風光的,就是真正的大佬。

02

陳曉身高一米九,身材削瘦,走路會有些跛腳。

他創立永樂之前的人生,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

1歲時身患小兒麻痹,後遺症導致終身殘疾。後來趕上了恢復高考,成績優異,但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被錄取。

10歲時陳曉父親去世,他的母親獨自拉扯著陳曉和弟弟妹妹長大。34歲時,妻子重病去世,陳曉為給妻子治病背上了40萬元的債務。

他自己曾回憶,正是還債的壓力,讓他第一次產生了對財富的渴望,決心創業。

一連串的不幸穿插起陳曉的前半生,也塑造了他隱忍、堅毅的性格

陳曉和黃光裕的性格,完全是一塊硬幣的兩面。

黃光裕年少成名,以霸道、張揚著稱;

而陳曉比黃光裕大了整整10歲,更加老成,也更加細緻、務實。

與國美很早就大舉全國擴張不同,陳曉操盤永樂一直穩紮在華東,牢牢佔據著上海65%的市場份額。

雖然市場佔有率不及國美,但是守據著江南,也是大好河山。

然而這一切,卻因為一紙對賭協議而改變。

2004年,永樂獲得摩根士丹利5000萬美元投資,同時也與他們約定:

未來3年,如果永樂無法達到一定的利潤目標,陳曉就要出讓更多股份給摩根士丹利。

為了達到利潤目標,陳曉必須進入更多城市。

但是2005年行業競爭加劇,永樂的全國性擴張並不理想,業績距離對賭的目標越來越遠

這個時候陳曉只有一個辦法:收購其他家電連鎖公司,將他們的業績也納入永樂的報表,從而達到對賭的目標。

深耕北京市場的大中電器,行業排名老四,便成為了陳曉最佳的獵物。

據說在一次家電廠商峰會上,張大中扶了一把險些摔倒的陳曉,兩人自此便結為好友。之後永樂、大中又聯合河南通利、山東雅泰組成了採購聯盟,兩人關係自然更進一步。

2006年4月19日,永樂與大中正式宣布合併。

新公司坐擁京滬兩大市場,完全具備與國美、蘇寧三足鼎立的基礎。

但是,讓張大中沒想到的是,這並不是陳曉的計劃。或者說,只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陳曉主攻的對象,可能從來都不是大中——而是國美。

一個月後,陳曉將張大中和黃光裕叫到一起,三個人徹底攤牌。這個時候,後知後覺的張大中才發現自己被陳曉賣了。

原來,此時陳曉已經和黃光裕基本談妥,要將永樂賣給國美。這樣,他便不用考慮摩根士丹利的對賭協議。

而此前簽下大中電器的收購合約,則是他與國美談判的重要籌碼。

聽到這個消息的張大中,勃然大怒。

大中電器與國美大本營都在北京,兩家公司是同城死敵。

更讓他氣憤的是,合併時陳曉對張大中說,你我強強聯手,跟國美死磕到底。而背地裡一轉頭,卻把大中電器打包賣給了國美。

從此張大中與陳曉徹底絕交,逢人便說陳曉是「小人」。

於是,在國美宣布收購永樂後,大中電器的反應非常劇烈:

先是拒絕履行大中與永樂合併的條約,並沒收了永樂先前支付的1.5億保證金,雙方為此鬧上了仲裁法庭;

後來,張大中一度想要把公司賣給蘇寧,幾經周折還是在一年後被國美收購。

應該說,這一連串併購案,陳曉是真正的操縱者。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黃光裕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然,他和陳曉之間的「合作」,從來不是相敬如賓的。

兩人的博弈,一直到收購的最後一刻都沒有停止。從某種程度上,一直持續到今天。

原本雙方談妥之後,約定在7月17日股票一起停牌,宣布消息。

當日,永樂電器在開市5分鐘後宣布停牌,上海總部,企業中高層奉令24小時待命。

而國美那邊,卻遲遲沒有動靜。

事後有媒體解讀,黃光裕此舉是有意讓陳曉騎虎難下——永樂率先停牌,市面上早已流傳消息,陳曉必須要給股東一個交代。

這個時候如果國美臨時要求加價,永樂則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沒人知道一天的時間裡發生了什麼,有永樂高層聲稱,國美在最後一刻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現在已經無法被證實。

第二天上午9:30,國美股票停牌,公告「可能向永樂提出自願收購建議」,危機看似解除。

一個小時後,永樂召開了全國經理級以上員工大會。

會議上陳曉當場「闢謠」,說決不會把永樂賣給國美。會後全體員工一起唱國歌,宣誓效忠永樂。

有媒體爆料,員工大會後,陳曉便要求國美以現金收購(相比於原本換股的方式對陳曉團隊更加有利)。

外界都以為交易涼了,突然24日下午國美告訴媒體要在25日開發布會,時間由永樂定。

到了25日,永樂的新聞發言人黃建平卻大怒:「誰告訴你我們要開新聞發布會的,根本沒這回事。」

幾個小時後,下午3:30,永樂又向媒體送達通知:下午五點半在永樂南匯總部開會。

等到了5:30,記者在現場又遲遲見不到兩位主角的身影。一直到晚上7:15,兩人才攜手走進會場。

直到最後一刻尚且如此反覆,可見幾個月間的談判是有多麼艱難。

根據最終宣布的結果,國美的出價略高於早先的傳聞,雙方採用現金加換股的方式進行合併。由黃光裕出任新公司董事長,陳曉出任總裁。

這樣的任命並不反常,被併購一方的關鍵人物通常會在新公司擔任過渡性的職位,目的是協助完成兩家公司的整合。

然而對黃光裕來說,他自己可能完全沒想到,這一舉動為自己日後的危機埋下禍根

03

從永樂到國美,陳曉的身份已經變成了職業經理人。表面上看,黃光裕對這個「敗軍之將」禮敬有加。

換車時,黃光裕買了兩輛邁巴赫,其中一輛就給了陳曉。

在國美總部,陳曉的辦公室與黃光裕的一模一樣,同一個樓層,同樣的大小,同樣的裝修風格。

陳曉剛到國美北京總部上班,不適應北方飯菜,黃光裕的家人甚至一度每天請廚師給陳曉送飯。

以上種種,無一不是為了彰顯對陳曉的尊重。但實際管理中,陳曉在國美是被完全架空的角色。

在國美的權職體系內,黃光裕把控戰略和資本運作,王俊洲、李俊濤、孫一丁、魏秋立等7位國美舊將組成「決策委員會」負責日常運營。

黃光裕在國美內部是「教父」式的人物。陳曉在這個「決策委員會」沒有任何插手的餘地。

他的職責只有「協調各部門關係,貢獻行業經驗」。

到了2008年,陳曉就已經萌生退意,甚至和黃光裕提出過這樣的想法。

但是一場變故把他不得不推上前台。

黃光裕被抓了。

2008年,因涉嫌內幕交易,黃光裕及杜鵑夫婦二人先後被警方帶走。

國美頓時大亂,被國美壓著貨款的供應商慌了,借錢給國美的銀行也慌了。

如果他們都要求提前還款,發生擠兌,國美資金鏈隨時有斷裂的風險。

對國美來說,當務之急是找一個有足夠分量的人站出來穩住局面。

曾經執掌永樂電器的陳曉,成了不二人選。

2009年1月,陳曉接替黃光裕出任董事會主席。

今天的我們很難說,陳曉是在危難之際不得已扛起重任,還是他老謀深算地等到了這個天賜良機。

總之,在此之後,陳曉確實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但是他和黃光裕之間的分歧,卻也越來越凸顯,直至白熱化。

在那之後,黃光裕雖然在監獄中,但依然可以通過信件與外界聯繫。

入獄之初,主要幫助黃光裕在外界活動的是三個人,他的私人律師鄒曉春以及兩個妹妹黃秀虹、黃燕虹。

為了制約陳曉,黃光裕提議讓自己的大妹妹黃秀虹出任總裁,但遭到陳曉的反對。

作為妥協,黃光裕指定了兩位心腹老臣——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與陳曉一同組成「三人決策委員會」,代為簽署文件。

隨後,陳曉確實拯救了危難之際的國美。

他利用自己舊時的關係,安撫供應商,避免了擠兌;

又將自己的股權抵押給銀行,換得銀行不提前收回貸款。

漸漸的,國美在陳曉的管理下重回正軌。

而接下來,便是這一場載入史冊的商界權力之爭的高潮了:

陳曉開始奪權。

其實陳曉能有機會奪權,還要得益於2006年黃光裕的一個「騷操作」。

當時,黃光裕對公司章程進行了一次重大的修改。

修改後,國美電器董事會擁有如下權力:

國美電器董事會可以隨時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於股東大會設置的董事人數限制;

國美電器董事會可以各種方式增發、回購股份,包括供股、發行可轉債、實施對管理層的股權激勵,以及回購已發行股份。

稍微解釋一下,一般來說,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擁有最高權利,董事會則是由股東授權管理公司的機構。

也就是說,普通的公司里,董事會要聽股東大會的。

但在黃光裕修改了公司章程之後,國美董事會的權力凌駕於股東大會之上。

這樣即便黃光裕的股份比例低於50%,已經無法絕對控制股東大會,仍舊可以通過控制董事會來掌控公司。

此後他4次減持,個人持股由70%降到了35%,依然可以在公司說一不二。

通過減持,黃光裕累計套現約70億港幣,這筆資金大部分被他投入到房地產業務中。

黃光裕沒有想到的是,一朝東窗事發,曾經賦予自己的權柄落入他人之手,反倒為陳曉「黃袍加身」提供了便利。

利用這個「便利」,陳曉做了兩件事讓格局徹底扭轉。

第一步,是拉來「貝恩資本」投資國美。

最初找貝恩資本入股的目的,是利用融資款緩解國美資金緊張。但是貝恩的董事總經理竺稼,與陳曉頗有淵源。

先前竺稼在摩根士丹利時,正是他主導了摩根士丹利對永樂的投資,之後永樂在香港上市,也是竺稼團隊做的保薦人。

此外,貝恩資本入股的交易中,貝恩將獲得三個國美的董事會席位,相當於「陳曉的人」在董事會多了三票。

而這一條款,在簽約前黃光裕並不知情。

至於為什麼管理層可以推動股權融資,卻不需要通知大股東黃光裕,這正是因為他自己在2006年修改了公司章程。

第二步更為致命,利用這個空檔,陳曉完成了對管理層中黃光裕舊部的拉攏。

2009年6月30日,在國美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國美副總裁孫一丁被選為董事會執行董事。

孫一丁是跟隨黃光裕創業並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員大將,外界一直認為此人是由黃光裕提名、代表黃家的利益。

但實際上此人卻是在陳曉的授意之下進入董事會的。

一周之後,陳曉拋出了針對包括執行董事及高管在內的百餘名管理層的大規模股權激勵計劃。

執行董事成員中,陳曉獲得2200萬股,王俊洲獲得2000萬股,魏秋立1800萬股,孫一丁1300萬股,伍健華1000萬股。

通過股權激勵計劃,一干黃光裕舊部全被陳曉收買。

在黃光裕時期,國美從未有高管享受過此等待遇。陳曉能夠收買人心,也與黃光裕昔日的管理風格不無關係。

黃光裕在國美一向「唯我獨尊」,當他在布置一件事,下面從來都是鴉雀無聲的。

黃光裕小時候家境清貧,最困難時要撿垃圾為生,他16歲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跟著20歲的哥哥從老家廣東汕頭北上內蒙古做生意。

在底層摸爬滾打的經歷給了他很強的求勝欲和控制欲,讓他面對競爭對手慘烈血腥、不留後路,也讓他在管理中敏感、強勢

他手下各區域大將,經常是半年做一次輪換。哪怕是他的親妹夫,曾擔任總經理的張志銘,也經歷過「五起五落」,在黃光裕面前「低眉順眼的像個小媳婦」。

而與黃光裕相比,陳曉氣場平和、儒雅,也更推崇將利益分享給下屬,在永樂時期,陳曉就將很大比例的股份分給了高管。

於是,陳曉打算在國美沿用這一招,推行「股權激勵」計劃。

剛開始,這引起了黃光裕的強烈反對。

但是,陳曉沒有理會。因為先前黃光裕修改了公司章程,董事會實施股權激勵不需要股東大會批准。

這也是陳曉進入國美以來第一次公開對抗黃光裕。

2010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黃光裕家族率先發難,投票否決了貝恩資本派駐國美三位董事連任的提案。

之後,戲劇性的一幕上演:國美電器董事會緊急開會表決,否決了前一天股東大會的決議。

董事會否決股東大會,可能放眼整個中國企業史都並不多見。

這件事也意味著,陳曉和黃光裕正式公開決裂。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事會的表決中,王俊洲、魏秋立、孫一丁等一干國美老臣,都站在了陳曉一邊。

這說明,國美管理層中黃光裕的嫡繫心腹,已經全部被陳曉籠絡。

04

日後陳曉回想起自己在國美的經歷時,這應該是他的黃金時刻:

只需要完成最後一步,就可以讓黃光裕徹底出局。

接下來,他只需要增發股票,將黃光裕的股份稀釋,讓他在股東大會的影響力減弱,黃家就將丟掉所有反抗的籌碼。

2010年7月初,黃家察覺到陳曉在與國際投行溝通增發的事項。

而黃光裕此時還是大股東身份,他的還擊方式是,在股東大會發起表決,一旦自己獲得50%以上的支持,就可以免除董事會增發新股的權力,並要求陳曉辭職。

於是,8月5日,國美電器發出公告,大股東黃光裕提出舉行臨時股東大會進行表決:

要求撤銷陳曉的執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職務,要求撤銷孫一丁的執行董事職務,並提名其私人律師鄒曉春、妹妹黃燕虹進入董事會擔任執行董事。

此外,黃家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輿論攻勢,在媒體面前公開指責:「陳曉一直在處心積慮地積極推動國美電器『去黃化』,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作為回應,陳曉說出了最狠、也是整個「陳黃之爭」中最為知名的一句名言:

「黃光裕在中國的政治生命其實已經結束,但是他卻一直沒有看清楚,還在掙扎。這樣的結果絕對是,魚會死,網不會破!

黃光裕提出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第二天,國美電器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將在香港正式起訴大股東黃光裕。

此後,香港高等法院凍結了黃光裕、杜鵑夫婦價值16.55億港元的資產。

國美電器同時還宣布,應大股東要求,將於9月28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這是雙方最終決戰的時刻。

如果陳曉在9月28日前完成增發,黃光裕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即便增發沒有完成,陳曉一方勝算依舊不小。

在國美的股份結構中,黃光裕佔30.6%。陳曉這邊,他本人加上管理層一共有5%,貝恩資本擁有9.8%的股份。

國美電器的機構投資人中,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達基金一共持股約21%。他們會站在陳曉這邊。

這些機構投資人都是在黃光裕時代入股的國美,如今為何要選擇支持陳曉?很簡單,陳曉的留任有利於穩定股價,他們的投資回報也會更高。

唯一顧念舊情的只有黃光裕時代最早的戰略投資者華平基金。

總體算下來,雙方直接控制的投票權勢均力敵,兩邊都不得不想辦法獲得更多散戶投資者的支持

但此時,國美電器的散戶股東對大股東黃光裕並無好感。

因為黃光裕屢次在二級市場大規模套現減持,嚴重打壓了股價,使得中小散戶難以賺到錢。

看起來,黃光裕似乎大勢將去。

但此時,誰也沒料到,一個巨大的變數出現了:

黃光裕的夫人杜鵑,改判出獄了。

在商戰這種男人戲裡,女性經常只有花瓶戲份。

但是黃光裕的妻子杜鵑,卻不同。

在黃光裕入獄前,英文更好的杜鵑就一直負責國美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工作。

杜鵑獲得自由後,第一時間給陳曉發去簡訊,希望「見見面」。當時的陳曉正在進行環球路演,說自己9月12日回國,9月13日可以見面。

於是在陳曉回國之前,杜鵑先行與貝恩資本竺稼進行了商談。

在這一場扭轉乾坤的談判中,杜鵑打出了關鍵的一張牌:將非上市的300多家門店注入上市公司。

要知道,在此之前,這300多家門店歸黃家所有,並非上市公司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後,貝恩資本就可以依照股權比例分享其中一部分收益。

杜鵑的談判思路很簡單:我給你利益,你拋棄陳曉。

這次商談成為了關鍵的轉折點。

在杜鵑的勸說下,貝恩資本竺稼最終選擇與黃家妥協。

對陳曉來說,這無異於釜底抽薪。

大股東間的勢均力敵被打破,天平完全地倒向了黃光裕這一邊。

黃光裕和杜鵑何以在入獄後,依然能調動這麼多的資源、完美掌握關鍵的時間點?這是很多圍觀群眾感到困惑的。

其實,在整個「陳黃之爭」中,還有另一個扮演了關鍵角色的人物,就是前面被陳曉坑了一筆的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黃光裕一審判決之後,夫妻二人合計被處罰10億元。此時正處於爭取股東支持的關口,黃家極度缺乏現金,張大中向昔日死敵黃光裕伸出了援手

據財經媒體人吳曉波爆料,整個過程中,張大中給黃光裕提供了數億元無息貸款。

而最終取代陳曉成為國美新任董事會主席的人,正是張大中。

2011年3月9日,國美電器發布公告,正式宣布了陳曉辭去在公司的全部職務。

國美控制權之爭這出大戲,也就此落下帷幕。

尾聲

這場歷時兩年的交鋒背後,似乎由黃光裕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但實際上,凡是火併,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內鬥的真正結局是,沒有人是贏家。

很多人認為,陳黃之爭,成為國美由盛轉衰的開端。

原本體量只有國美一半的蘇寧,在這段時間奮起直追。等到黃光裕重新掌權時,國美已經被曾經的手下敗將反超。

但商場風雲,時刻都在變幻,蘇寧也沒有笑到最後。

現在放眼家電零售行業,佔據著最大市場份額的公司,是京東。

對黃光裕來說,一切的開端,正是自己在2006年大意修改了公司章程。

2010年獄中的黃光裕,對抗的是2006年春風得意的黃光裕。

那一年,他在零售領域打遍天下無敵手,開始憧憬構建更龐大的商業帝國——除了家電零售,還要有房地產和資本運作兩大板塊。

但是他卻忽略了——

當他在二級市場一次又一次減持套現,將資金挪去房地產的時候,劉強東正在董事會力排眾議,將重金砸到京東物流體系的建設中。

2010年獄中的黃光裕,戰勝了2006年的黃光裕,卻沒能戰勝劉強東,還有像拼多多這樣的後起之秀。

商業世界永恆不變的主題是創新。

其實,黃光裕沒有輸在修改條款,也沒有輸在陳曉奪權。

黃光裕錯過的,是一整個線上零售的時代。

我覺得,國美衰落的真正開端,甚至未必是在陳黃之爭——

而是當黃光裕沒有注意到線上零售的機會,卻將視線投到房地產的時候,便已註定。

12年過去了,黃光裕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再度歸來的他,還能不能在江湖有一席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現在不會還有人認為蘋果是高端機吧?
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躺進中國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