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端午節鬥草被唐朝安樂公主玩出了花,謝靈運的鬍鬚都未能倖免

端午節鬥草被唐朝安樂公主玩出了花,謝靈運的鬍鬚都未能倖免

圖片來自網路

學習推薦1:尋道網重啟祝由術鬼門十三針南宗太乙丹道面授(請點藍字了解詳情)

學習推薦2:道醫訪談顛覆你疾病的認知(請點藍字了解詳情)

引言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要論民俗的豐富,除了春節,那也就是端午節了。雖然隨著歷史的變遷,端午節的很多民俗已經消失了,但仍然保留著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結五綵線等。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已經遺失了的民俗—鬥草。

「鬥草」這種民俗究竟起源於何時,史無明文。但據南北朝時期的梁代筆記《荊楚歲時記》記載: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

「鬥草」似乎應該是最晚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圖片來自網路

「鬥草」的形式

那「鬥草」這種民俗究竟是怎麼一種玩法呢?其實很簡單。

「鬥草」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武鬥」,就是拿著一些韌性比較強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力拉扯,以不斷為勝。「武鬥」主要存在於民間,是一種小孩子之間的遊戲 。如白居易《觀兒戲》詩云: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描述的就是兒童們鬥草的場景。

另一種是「文斗」,主要存在於婦女、士人們之間。就是儘可能多的選擇花朵和稀有物品來進行比較,輸者要麼賦詩、要麼飲酒、要麼輸掉彩頭。如李商隱《代應二首》:曉陌攜籠去,桑林路隔淮。如何鬥百草,賭取鳳皇釵。

可是,「鬥草」這種民俗進了宮廷,那就完全變了味道,其目的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一種民間的小遊戲變成了權貴們之間攀比富貴的手段。

圖片來自網路

安樂公主鬥百草

據《劉賓客嘉話》:「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

安樂公主在唐朝歷史上是有名的奢靡無度。據史書記載,安樂公主曾經做過一條百鳥裙,就花費了一億錢。她舉辦的鬥百草盛會自然是匯聚了大量的奇珍異品,豪奢無比。

可是,安樂公主仍然不滿足。因為鬥草中的「武鬥」講究的是草要結實,有韌性;而「文斗」講究的是奇異、稀少,單純有數量是贏不了的。以安樂公主舉辦鬥草大會的檔次來看,自然不能是「武鬥」,那從哪裡能夠得到稀奇物品,壓倒眾人呢?

安樂公主打起了謝靈運鬍鬚的主意。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了,謝靈運是南北朝時候的人,和安樂公主所在的唐朝中宗年間,相隔已經有接近二百七八十年了,難道安樂公主為了得到謝靈運的鬍鬚還能把謝靈運從地下挖出來?

圖片來自網路

這倒不能!何況即使挖出來,鬍鬚也早就腐朽了。

安樂公主之所以要打謝靈運鬍鬚的主意,是因為謝靈運的鬍鬚仍然存在於世。

謝靈運生前一副鬍鬚甚是漂亮,號稱「美髯公」。公元433年,謝靈運因謀反罪名被殺害在廣州之時,他把自己的鬍鬚捐贈給了廣州祇洹寺,用於給維摩詰造像貼須。祇洹寺的僧人們對謝靈運的鬍鬚珍愛異常,保存了270多年仍然完好無損。

可這個消息不知道怎麼被安樂公主知道了。她見這次鬥草大會自己沒有什麼稀奇的物事,怕輸掉比賽,丟了面子,就派人到廣州祇洹寺把謝靈運的鬍鬚給割了一部分。為了防止其他人有樣學樣,她下令把剩餘的鬍鬚一併毀掉。

維摩詰像 圖片來自網路

後語

一種民俗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折射,鬥草這種民俗就是先人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擁抱自然的反映。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的孩子們走出課堂,奔向野外,在草與草的角力中感受民俗文化,感受大自然吧!

溫馨提示:不得破壞公物呦!

圖片來自網路

課程諮詢、丹道交流、

武學探討請加

編輯姜燕泉微信

jiangyq04。1305176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內丹養生根本功夫之——自在清閑法
太極拳的內丹修鍊(五)五氣朝元與呼吸吐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