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博士學位,40歲圈粉無數,他憑什麼這麼牛

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博士學位,40歲圈粉無數,他憑什麼這麼牛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花開半夏 · 主播 | 晏嬌

年初,2019年十大科技謠言一度刷屏。

5g基站比4g輻射更強,對人體危害很大

用3D面具可破解人臉識別系統

中國高鐵輻射會造成女性不孕

這些鋪天蓋地的謠言,披著高科技的幌子,

常常讓我們感到恐慌,情緒焦躁,無處安放。

於是你急忙地上網搜索,網上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讓人越看越糊塗。

人對某件事情的擔憂,焦慮,往往是因為不了解事物的本質所致。

有了開闊的視野,積極的思維方式,才能在這個信息炸裂的時代,不盲從不跟隨,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那如果,專業知識能變成好玩又走心的科普,是不是就能賜給我們一雙慧眼,撥開層層迷霧?

比爾·蓋茨曾說過,力量並不來自掌握的知識,而是來自分享的知識。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來自專業大V的知識分享,似乎更容易得到網友的擁躉。

不妨來看看。

40多歲,被80多萬粉絲關注的「科普大V」

石墨烯好比一張紙,石墨好比很多張紙摞起來。

拿著一張紙,你還可以把它捲成一個管子,這就是碳納米管,簡稱碳管。

你看,這些碳材料的結構都很容易理解。

在最近的一期視頻里,頭條科普網紅作者「科技袁人」袁嵐峰,對碳基半導體做出形象比喻。

4歲進中科大,23歲獲博士學位,這位40歲圈粉無數的「科普大v」,憑什麼這麼牛?

答案是:好的理論,就是儘可能簡單。

不試圖說服別人,只傳遞科學精神,這也是袁嵐峰堅持的科普基礎。

但科學本身,是晦澀的公式和難懂的術語,如何把它們變得有趣、易懂?

袁嵐峰說:「要選擇直面困難,並從困難中學習,不斷創新與嘗試,走著瞧」。

秉持著「走著瞧」的勇者精神,袁嵐峰將量子信息、博弈論、人工智慧、晶元等深奧的知識,

講解得幽默又風趣,通俗又易懂,他也因此被網友稱作「江湖百曉生」。

袁嵐峰覺得,在科普這條路上,機遇與困難同在,而這,也是一種修鍊。

人生亦如此,乘風破浪,柳暗花明又一村。

奧卡姆剃刀,行走的5G教科書

如果有人和你講,5G最大的兩個特點,就是萬物互聯和極低時延。是不是雲里霧裡?

有了5G,挖掘機師傅不用去工地,在空調屋裡就能幹活,

偏遠地區的人再也不用往北京上海跑了,遠程同步治療將成為可能。

用以上兩個形象的場景去比喻,再配以立體畫面,詼諧的語氣,是不是就立刻明白了?

這是「5G脫口秀」《奧侃》里的一期內容。

而《奧侃》的主人公,是被粉絲稱為「行走的5G教科書」奧卡姆剃刀,

這位通信領域的博士,有30多年知識根基,曾在新華網科技論壇上寫科普連載多年。

從三尺講台到互聯網,他從事科普十多個年頭,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不只是興趣愛好,也是專業特長。」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要像一把尖利的剃刀,把假設、想像都剔除掉,儘可能還原事實。

這是奧卡姆剃刀原理,也是這位通信博士的科普初衷。

入駐頭條3年,他被80萬網友追更,還常被網友布置「作業」。

深厚的專業根基,充滿煙火氣的內容,使奧卡姆剃刀的4篇科普成千萬爆款,36篇獲百萬點擊,被308萬人點贊。

如今,《奧侃》已經累計播放1.4億。

從圖文到視頻的嘗試,他感慨良多:

「視頻化是必然趨勢,它是一種輕鬆舒適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又能讓人們深度理解。」

類似於奧卡姆剃刀這樣的大牛,在頭條還有很多。

EyeOpener:碩士海歸變身「探索之王」

「為什麼象徵電話的圖標像個啞鈴?」

「從高貴到不入流,黃色為什麼變了?」

「人死後埋在土裡,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些讓人好奇的冷知識,均出自福建青年EyeOpener之手。

還記不記得曾經刷爆朋友圈的無厘頭:

「辣條掉在地上一秒鐘,還能接著吃嗎?」

這樣一則搞笑又漲知識的短視頻,曾被數百萬網友點贊。

帶人漲知識的EyeOpener是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海歸碩士,

平時喜歡瀏覽一些像vimeo、YOUTUBE等有趣有料的視頻網站,

憑藉對知識的興趣探索,他選擇擁抱互聯網,做一名科普愛好者。

他坦言自己不是懂得多,只是涉獵過,

看到有趣的話題,就像「大學寫論文一樣」搜資料,求證真實性。

他在頭條開設的《熊貓奇聞錄》,從科學、真實、嚴謹的角度,帶領觀眾解謎破案,

從社會學心理學角度分析案件,高能解讀,引650萬人點贊。

有看了視頻後「入坑」的網友留言:

「以為博主是個青銅,一看視頻,才知道是個王者」。

也有網友感嘆:「看你視頻總能學到新知識,喜歡!」

EyeOpener說,好奇心是驅使他創作的最大動力之一,他從來不為自己的認知設限。

知所未知,至所未至。

面對同樣的事實,大多數人看到的是危機,只有對事物深入了解的人,才會看到機會。

這些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用紮實的專業知識,向網友科普,讓更多人了解到豐富多元的世界,

與此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奧卡姆剃刀藉助頭條「IP-UP計劃」,視頻化嘗試「首戰告捷」;

進入不惑之年的大學教授袁嵐峰,走著瞧著就把自己變成了科普界的「江湖百曉生」;

曾被認為「不務正業」的碩士海歸EyeOpener,短短兩年,成為被600多萬粉絲催更的 「知識達人」。

和奧卡姆剃刀、科技袁人、EyeOpener一樣,

更多創作者正加入進來,其中不乏科普創作者和政經大拿。

大學老師@三一博士,在頭條開設《理程碑》,從工程基建角度做深度科普。

人大國關學院教授金燦榮@政委點金,從國際政治角度,解讀新聞背後的國際形勢。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通過《維為道來》輸出戰術知識,帶網友探究新聞背後的道理。

這些作品,讓我們在觀察世界時擁有了更豐富的視角。

創作者IP-UP計劃也將傾斜20億流量、投入1000萬資金,聯合多位創作者定製獨家視頻節目,多場景服務創作者IP打造。

不管是文章、微頭條,還是視頻,只要內容過硬、找准節奏,在頭條都會有受眾願意為之點贊傳播。

這是一個創意迸發的時代,也是一個創作者百家爭鳴的時代。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知識的傳播者,見證創作、成就價值。

想和他們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創造出不一樣的生活,那就來頭條創作,讓知識產生價值,遇到更好的人生。

- END -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無論跟誰結婚,請先跟對方交換這4個問題
「死於2歲,葬於36歲」:他被「殺」後,全世界突然開始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