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藥「六陳」藥性良,講的是哪六味葯?

中藥「六陳」藥性良,講的是哪六味葯?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這首《好時光》為唐明皇李隆基所作,通過對新婚夫妻的描寫,勸人珍惜寶貴時光,莫將青春虛度,詞牌《好時光》由「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句而來。有人早慧,少年成名,如甘羅十二拜秦相,江東赤壁有周郎;有人晚達,厚積薄發,到老年方能一展身手,如百里七十見秦穆,姜尚八十歲遇文王。

藥材一如人生,有些藥材「生鮮」者效果為佳,如蘆根、白茅根、麥冬、石斛等;有些藥材須經過歲月的沉澱、時光的洗禮,其性味和功效都發生了一定改變後,才會有更好的療效,是為「中藥陳用」。

一、中藥陳用淵源長

現存最早的關於中藥陳用的記載,可能是《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七年之病是指大病、難治之病,三年之艾是指三年以上的陳艾。原來,新艾氣味辛烈、含揮髮油多,艾灸時燃燒快、火力強、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而陳艾含揮髮油少,燃燒緩慢、煙少、艾灰不易脫落,火力溫和,溫而不燥,潤能通經,療效更好,故李時珍說:「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曾國藩在《冰鑒》中也說:「三年之艾,不以未病而不蓄」。

《神農本草經》最早提出用藥須分新陳:「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但沒有涉及具體藥物。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記載了六味宜陳用的藥材:「凡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其餘須精新也。」唐代《新修本草》明確提出「六陳」的概念,其「狼毒」條下記載:「與麻黃、橘皮、半夏、吳茱萸、枳實為六陳也。」「六陳」指的是採收後需要通過一定方法的陳放貯存,使藥物由新葯變為陳葯,再入葯使用的六味中藥。此後,為了便於記憶和普及,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六陳歌》,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李東垣《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中所載:「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葯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隨著中藥理論的發展,藥物的採收、加工、炮製、貯藏等經驗不斷豐富,後世醫家對中藥陳用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李時珍《本草綱目》除沿襲「六陳」中藥外,還提出:「然大黃、木賊、荊芥、芫花、槐花之類,亦宜陳久,不獨六陳也。」

清代吳儀洛《本草從新》中羅列了近40味(類)陳用藥物:「如南星、半夏、麻黃、大黃、木賊、棕櫚、芫花、槐花、荊芥、枳實、枳殼、橘皮、香欒、佛手柑、山茱萸、燕窩、蛤蚧、沙糖、壁土、秋石、金汁、鍛石(石灰)、米、麥、酒、醬、醋、茶、姜、芥、艾、墨、蒸餅、諸曲、諸膠之類,皆以陳久者為佳,或取其烈性減,或取其火氣脫也。」

而「六陳歌」在原先的基礎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如明代杜文燮《葯鑒·六陳藥性》:「陳皮須用來年陳,麻黃三載始堪行。大黃必用錦紋者,不過三年力不全。醫家不用新荊芥,木賊從來不用鮮。芫花本是陰中物,不怕如絲爛似綿。」

一般認為,中藥陳用可以減輕或去除藥物的燥烈之性、滋膩之性、腥臭之氣、毒副作用,增強臨床療效。比如,「六陳」中的枳實、陳皮、麻黃、吳茱萸都含有一定量的揮髮油,這些揮髮油多有燥烈之性,刺激性強,服用時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半夏、狼毒有毒,刺激性更強,使用不當有中毒危險。經過長時間放置後,揮髮油揮發,燥烈之性變弱,毒性也會降低,不易出現副作用。

二、中藥「六陳」藥性良

1

枳實

「年深枳殼最堪誇,枳實看來小更嘉。殼可寬中真暢快,實能破積有擒拿。高低部位休投誤,緩急功能莫認差。若是氣虛無阻滯,兩般慎勿亂相加。」(清代趙瑾叔《枳殼枳實》)

枳實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乾燥幼果,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效;枳殼為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作用較枳實緩和。

枳實、枳殼含有較多的揮髮油,辛溫行散,極易耗氣傷正,但這些揮髮油對溫度和日晒較為敏感,長期放置後散失較多,從而去其烈氣,降低燥性。

故《本草圖經》載:「今醫家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枳殼,皆以翻肚如盆口狀,須陳久者為勝。」

2

陳皮

「廣皮陳久始稱良,須把浮膜盡去光。質配升沉同上下,性隨補瀉共溫涼。消痰更有中和妙,下氣曾無猛烈傷。百病諸方皆可入,莫嫌暖肚橘皮湯。」(清代趙瑾叔《陳皮》)

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隨著貯藏時間延長,陳皮的揮髮油發生聚合和氧化反應,黃酮類物質含量增加,外觀表現為顏色加深,苦、辛味減少,氣味更加香醇。

故王好古說:「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現在一般認為,陳皮入葯,陳久者長於理氣,貯存期較短者袪痰效果更佳。

3

麻黃

「龍沙狗骨總休言,家在中牟有故園。節去汗多方可發,沫存心惡不禁煩。根旁余雪何曾積,食後寒風未許翻。用得解肌第一葉,傷寒夙學有淵源。」(清代趙瑾叔《麻黃》)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麻黃是發汗解表之要葯,但使用不當,其辛溫宣散之氣極易耗氣傷正,導致發汗過多亡陽。麻黃經陳放之後變得醇和,發汗而不易傷正,不出現過汗之象。

另外,麻黃中的麻黃鹼有中樞興奮作用,存置一兩年後,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也會降低。

4

吳茱萸

「茱萸九日可飛陽,系臂還須用絳囊。葉落井間能辟疫,子懸屋內可除殃。殺蟲破郁功偏大,下氣溫中力更強。開口鹽湯先泡過,食多昏目發癰瘡。」(清代趙瑾叔《吳茱萸》)

吳茱萸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疏毛吳茱萸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味辛、苦,性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

吳茱萸的揮髮油含量很高,性味辛烈燥熱,容易使人走動火氣,昏目發瘡,陳放後,其揮髮油含量減少,可緩和辛溫燥熱之性而減少副作用。

5

半夏

「時當半夏已生齊,霹靂痰宮震鼓鼙。制以生薑經可引,代將貝母見休迷。管教痰濕難存胃,須識胎兒易墮臍。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清代趙瑾叔《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半夏辛溫有毒,新鮮者毒性強,經過炮製後毒性降低,存放日久可使炮製時的輔料更多的滲透到內部,充分進行理化反應,則性味更純正,毒副作用更小。另外通過發酵法炮製而成的半夏曲也以陳久者為佳。

6

狼毒

狼毒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的根,味苦、辛,性平,有毒,歸肺、脾、肝經,具有瀉水逐飲、破積殺蟲的功效。狼毒有大毒,李時珍說:「觀其名,知其毒矣。」狼毒經炮製陳化後,毒性降低,故陶弘景說:「(狼毒)陳而沉水者良。」

中藥陳用雖有一定好處,但也不是愈陳愈好,過於陳久的中藥可能會導致藥性喪失殆盡,所以必須把握好度。半夏、狼毒這類中藥,必須炮製後陳放才能減少毒性,單靠陳放則無濟於事。

另外,中藥在陳放的過程中要注意日光、空氣、溫度、濕度的影響,避免發生霉變、腐爛、蟲蛀、鼠咬,否則也難以達到中藥陳用的目的。

玄夢養真丸

葯食同源 滋補助睡眠

限時優惠,買二贈一

點擊小程序鏈接購買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中國預言奇書,《推背圖》第四十四象,將在不久後應驗!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藥王孫思邈曾說,此穴無所不治!三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
老子:能靜下來的人,身體絕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