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潘天壽:畫的布局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則

潘天壽:畫的布局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則

▲ 潘天壽《一聲四喜》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一、藝術與人生

高尚之藝術,能使人心感悟而漸進於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為人類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

——論畫殘稿

藝術原為安慰人類精神的至劑,其程度愈高,其意義愈深,其效能亦愈宏大。藝術以最純靜的,至高、至深、至優美、至奧妙的美之情趣,引人入勝地引導人類之品性道德達到最高點,而入藝術極樂之天國。蔡孑民先生主張以美育代宗教,亦就是這個意思。

——1949年,關於「國畫與詩」

中國畫向來重氣韻、重意境、重格調,同中國的詩一樣,靠的是胸襟、學問、修養。如果讀者看了一幅畫,讀了一首詩,亦能在胸襟、學養上有所提高和收穫,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好的畫,好的詩,可以使人超脫名利慾望的束縛。

——1963年,對來訪學生語

▲ 潘天壽 《訪荷浪》

二、藝術之民族性

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聽天閣畫談隨筆》

每一個國家民族,應有自己獨立的文藝,以為國家民族的光輝。民族繪畫的發展,對培養民族獨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觀念,是有重要意義的。

——1959年,《談談祖國目前的國畫情況》

藝術這個東西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強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域的作家創作出來的東西有不同的風格、形式、氣魄,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來,那不是藝術,而像機器生產。當然,藝術大的原則還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憑作家的表現有所不同,不同就是它的成就。

——1965年,在浙江美術學院附中作中國畫講座

三、繼承與變革

凡事有常必有變:常,承也;變,革也。承易而革難。然常從非常來,變從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故歷代出人頭地之畫家,每寥若晨星耳。

——《聽天閣畫談隨筆》

筆墨技法,既然是我們民族繪畫藝術的特點,這種技法,既然是多少年代、多少畫家的創作經驗積累起來的,因此我們就須重視它,很好地研究它、整理它,將它繼承下來。不要沒有經過分析就輕率地去抹煞和否定它。

——1955年,在文藝思想討論會上的發言提綱

出新,也就是要有時代性。同時,畫家必須有自己的個性、風格、特點。因繪畫是思想意識的反映,它表達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有的畫明顯,有的畫不明顯,但總之是有感情的。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個性。

——1963年,在泰安談中國畫問題

四、造化與心源

有萬物,無畫人,則畫無從生;有畫人,無萬物,則畫無從有;故實物非繪畫,攝影非繪畫,盲子不能為畫人。

——《聽天閣畫談隨筆》

荒村古渡,斷澗寒流,怪岩丑樹,一巒半嶺,高低上下,欹斜正側,無處不是詩材,亦無處不是畫材。窮鄉絕壑,籬落水邊,幽花雜卉,亂石叢篁,隨風搖曳,無處不是詩意,亦無處不是畫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隨意拾取之耳。「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惟詩人而兼畫家,能得個中至致。

——《聽天閣畫談隨筆》

繪畫之組成,不外乎造化、意識、技法三者,能掌握三者,運用自如,便是一時代之大作手。

——論畫殘稿

五、人品與畫品

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於胸中,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得其全,旁及藝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極。

——《聽天閣畫談隨筆》

藝術品,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無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學問,廣遠之見聞,刻苦之經驗,決難得有不凡之貢獻。故畫人滿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數十年中,每僅幾人而已。

——論畫殘稿

美情與利慾相背而不相容。去利慾愈遠,離美情愈近;名利權欲愈熾,則去美情愈遠矣。惟純(真)坦蕩之人,方能入美之至境。

——論畫殘稿

六、風格、獨創

畫畫不要平,要有傾向性。

——對學生語

在風格上,與其不痛不癢、模稜兩可,還不如走極端。

——1962年春,對來訪者語

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佔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誰就會被歷史淘汰,所以,你們不要以學像我為滿足。

——20世紀40年代,對學生語

▲ 潘天壽 1964年作 《松鷹圖》

七、氣骨、境界

畫人胸中生鬱勃之精神靈感,融會自然之形神,激發流(行)於運思揮毫之間者,氣韻是也。

——論畫殘稿

落筆須有剛正之骨,浩然之氣,輔以廣博之學養,高遠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禪;若少氣骨、欠修養,雖特技巧思,偏才捷徑,而成新格,終非大家氣象。

——論畫殘稿

藝術之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層上,一步一重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夢見。

——論畫殘稿

▲ 潘天壽《映日荷花別樣紅》

八、用筆

畫事之用筆,起於一點,雖形體細小,須慎重從事,嚴肅下筆,使在畫面上增一點不得,少一點不成,乃佳。

——《聽天閣畫談隨筆》

運筆應有天馬騰空之意致,不知其起止之所在。運意應有老僧補衲之沉靜,並一絲氣息而無之。以靜生動,以動致靜,得矣。

——《聽天閣畫談隨筆》

筆不能離墨,離墨則無筆,墨不能離筆,離筆則無墨。故筆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筆在,蓋筆墨兩者,相依則為用,相離則俱毀。

——《聽天閣畫談隨筆》

▲ 潘天壽 《朝霞圖》960年

九、用墨

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濕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青黃朱紫矣。

——《聽天閣畫談隨筆》

用墨須能變化複雜,又不落碎、弱、平、濁。遠視之,整體精神燦然豁人眼目者,可入堂奧。

——論畫殘稿

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

——論畫殘稿

▲潘天壽 《映日荷花》1963年

十、用色

吾國繪畫,筆為骨,墨為肉,色為飾。西子盛裝,固美;淡裝以至無飾,亦未尚不美。而此間風韻自別。

——論畫殘稿

色易艷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濟用色之難。

——《聽天閣畫談隨筆》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聽天閣畫談隨筆》

▲ 潘天壽 《鷲鷹磐石圖》 潘天壽紀念館藏(指畫)

十一、布置

畫之須重間架,猶人之樹骨。骨立而體勢可定,血肉地,神彩可生。

——《溪山臥遊錄》眉批

畫須站得住。故不可不重布局結構,亦即取捨、虛實、主次、疏密、穿插、掩映、斜正、撐持、開合、呼應,等等原則。如孫武論兵;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要之,須得智勇之將,遠慮深謀,統御全局耳。

——1963年,致學生信

一幅畫布局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則,即在規則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

——1961年,關於「中國畫布局問題」的講座

來源:微水墨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芥子園山水譜選粹之山石譜
李鱓——不拘繩墨,自得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