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番薯引入傳奇:西班牙視為機密,中國人用藤條編成籃子偷運回來

番薯引入傳奇:西班牙視為機密,中國人用藤條編成籃子偷運回來

外形樸素,帶著臟泥的番薯,可謂價格最為低賤的農作物之一。而在饑荒年代,番薯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它在人類歷史上的貢獻絕對不低於五谷稻米。

番薯,原產於南美,它能夠傳入到中國,還要歸功於我國民眾,特別是閩南人的聰明和堅韌。

番薯傳入中國有三條路線。

從菲律賓傳入

洪武年間,專門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蘇得道發現了蘇祿國的一種神奇農作物,它適應性強大,產量高,這就是番薯。

蘇得道出身商賈世家,一直跟著父親在海上做生意,但他從小聰明好學,小時候就喜歡讀農書,他明白這種作物一旦在國內種植成功了,會給人們帶來多大的好處。於是,蘇得道將番薯偷偷帶回了故土福建。

洪武二十年,蘇得道將番薯小心翼翼種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當年就得到了大豐收。第二年,他將根莖分給了鄉鄰擴散播種,他的家鄉一下子就多了數百畝的番薯。

番薯耐貧瘠,易繁殖、栽培,很快就在老百姓之間傳開。人們有了新的口糧,開始思考怎麼將番薯保存下來。番薯體積大的,不容易保存,蘇得道在菲律賓的時候學習了當地人制番薯粉的技術告訴給了大家。蘇得道的外孫曾宗源覺得國外這種制粉方式不方便,於是進行了改良,將大粉技術改良成小粉,蘇得道看孫子如此聰明,甚為欣慰。

至今,蘇家的後人仍然記得祖上帶回番薯的功德。當地人稱蘇得道夫婦為「番薯公」和「番薯媽」,每年正月初一,蘇家後人都會製作番薯粉團過節。

蘇得道雖然是位商人,但傳播番薯的整個過程都是無私的。他後來全家移居蘇祿國,卻為故土留下了救人性命的農作物,功在千秋。

從越南引入

這條路線有兩個故事。

宣統年間所著的《東莞縣誌》之中記載,在萬曆年間,東莞人陳益到了安南古國,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當地的酋長招待了陳益,第一道菜就是番薯。

陳益第一次吃這種香甜的果實,不僅美味還可以充饑。陳益向當地的土人打聽這種植物的栽培方法,想要偷偷帶回去種植。當地人看出了陳益的意圖,統治者不允許陳益帶回去,否則就要將他處死。陳益只好賄賂了酋長身邊的奴隸,得到了番薯的種子,偷偷潛回了國內。

而在道光年間所修撰的《電白縣誌》之中如此記載:番薯來自於交趾國(今越南),當地的國王不允許外國人將番薯種子帶走,被查出就是死罪。吳川人林懷蘭是個游醫,醫術精湛,在交州遊歷。交州關將得了病,找到了林懷蘭,林懷蘭治好將領的病之後,被關將介紹給了國王。

國王的公主久病不愈,林懷蘭將她治癒了。國王非常高興,宴請林懷蘭,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熟番薯,林懷蘭提出想要嘗一嘗生番薯,國王同意了。林懷蘭將生番薯藏在身上,匆匆和國王告辭回國。在林懷蘭過關的時候,守關的將領就是他救的那位病人,將領搜出了他身上的番薯,林懷蘭向將領求情,希望他能夠放過林懷蘭。將領陷入矛盾之中,如果放走他,就是自己不忠,不放走,救命恩人被殺死,自己也是不義。於是將領投水自盡,讓林懷蘭走了。林懷蘭將番薯帶回了自己的家鄉電白縣,後人為他建了一座專門祭祀他的寺廟,為「番薯林公廟」。

林懷蘭和陳益的故事非常相似,所處的年代也是相近的。所以史學家們研究認為,這兩個故事本質上是同源,只不過後代流傳有了偏差。

從東南亞引入

陳振龍,福建長樂人,明朝嘉靖年間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陳振龍20歲中舉,但在官場上一直不順,最終決定是棄儒從商,在海外經商。

嘉靖年間,海禁非常嚴格,「片板不許下海」,萬曆年間,海禁政策有所寬鬆,和福建商隊貿易來往最為密切的就是菲律賓了。十六世紀,菲律賓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他們開始和明朝政府交涉,拉動了大批閔商前往呂宋。陳振龍就是其中一個,他一直來往於呂宋和中國之間。

陳振龍和兒子陳經綸在呂宋當地發現了一種叫「巴塔塔」的農作物,當地的土著人在漫山遍野都種了這種作物,以此充饑。陳振龍想到家鄉「隘山扼海,土瘠民貧」,很想將這種作物帶回家鄉。

隨處可見的番薯,只要一段根莖就能活,但西班牙人「珍其種,不與中國人」。陳振龍下定決心要將它們帶回家鄉,於是他賄賂了當地的土著,得到幾尺番薯藤。第一次,陳振龍將番薯藤藏在箱子里,被查禁了;第二次,陳振龍將番薯藤藏在了抬貨物的竹杠之內,但還是無法帶出。

陳振龍左右為難,這個時候,福建又發生大旱,顆粒無收,眼看著又是一年饑荒,陳振龍更加急迫。在嚴密規劃之下,他將番薯藤編進了竹籃裡面,再塗上了泥土,以此騙過檢查的人員。也有人說,他是將番薯藤編進了船上汲水的繩子里,外面塗上污泥,就這樣矇混過關了。

番薯,這種開著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就這樣被偷進了國內。三個月之後,陳振龍將番薯種活了,還結了很多果實。福建巡撫金學曾知道之後興奮不已,在旌表陳氏父子此行「事屬義舉」之後,他認為朱薯的引種,「雖曰人事,實獲天恩」。

現在福建福州市的烏山之上,還有一座清代「先薯亭」,就是為了紀念萬曆年間推廣紅薯的陳振龍和金學曾而修建的。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番薯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食物,豈知當年它是農作物界的風雲人物,從美洲遠渡重洋,以諜戰片的方式傳入了中國。

番薯在南方生根發芽之後,在災荒之年救了無數人的性命。無論番薯是從哪條路上引入,我們都能看出當年中國儒商的胸懷天下和足智多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幸福的人,不需要讀王小波
巧姐兒淪落煙花巷,李紈賈璉為何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