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少得病的關鍵很簡單

少得病的關鍵很簡單

少得病,特別是少得慢性病的關鍵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不生氣」。

漢語里把發怒說成「生氣」,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原來人一發怒,真的會在體內產生「氣」,嚴格說來「生氣」就是一個中醫的名詞。

《黃帝內經?靈樞》中對疾病的原因有一段說明:「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起居」,生氣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不但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更是造成人體各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謂的生氣並不單指發出來的脾氣,有些悶在心裡的生氣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生悶氣會使得氣在胸腹腔中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另外一種有氣無處發的「窩囊氣」,某些人也許外表看似無事,其實心裡經常處於生氣或著急的狀態。這樣很容易形成橫逆的氣滯,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嚴重的會造成胃出血。

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氣太盛時會使脾臟也跟著旺起來,生氣會造成肝熱,相反的肝熱也會讓人很容易生氣。從中醫的觀點,怒傷肝,肝傷了更容易發怒,兩者會互為因果而形成惡性循環。當人體長期透支體力,使血氣下降到陰虛火重的水平,由於這時的人體使用的能量是透支的「火」,肝必定比較熱,肝火也比較旺,人就很容易生氣。因此,調養血氣,使血氣上升超越陰虛的水平,也會使人的脾氣變得比較平和。

由於生氣會使身體造成許多問題,因此,日常保養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氣」。所謂的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而是修養身心,開闊心胸,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如實在避免不了生氣,可立刻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在足背第一、二跖趾關節後方凹陷中),可以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這時這個穴位會很痛,必需反覆按摩,直到這個穴位不再疼痛為止。或者吃些可以疏泄肝氣的食物,如陳皮、山藥等,也很有幫助。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沁園春 贈王提點
太玄朗然子進道詩 其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