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當下的年輕人,為啥熱衷「國風」文化?

當下的年輕人,為啥熱衷「國風」文化?

在近幾年的流行文化中,有一種風格廣受年輕人追捧。國風音樂、國潮服飾、國風類綜藝節目……不少國潮品牌逐漸成為人們的心頭好,並旋風式的席捲年輕人市場。

在新一代青年眼中,國潮國風不再是老氣、傳統的符號,更是一種國際的文化浪潮,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自我的表達。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青年已成為了國風文化逆襲的推動者。

△圖片自網路

1

表現形態

?其一,呈現在表象上的行為認同。行為認同指的是青年通過自身的實際行為表現出來的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可、接受和踐行。不論是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綜藝節目,還是民樂、古風舞等藝術形式,抑或是漢服圈、髮髻圈等興趣圈層,都得到了「國風」青年的廣泛關注。青年的關注不僅局限於「國風」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更聚焦於蘊藏在「國風」潮流背後的深厚歷史底蘊。新時代青年不僅是「國風」文化的持續關注者,更是「國風」潮流的深入參與者與重要推動者。人的能動性是推動文化創新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廣大青年群體的深入參與為「國風」文化潮流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生機與活力,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經久不息的動力源泉。

此外,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語言評價與參與行為實際上都在無形之中擴大了「國風」文化的宣傳力與影響力。青年的每一次點贊、轉發、評論都會吸引更多的朋輩群體共同關注「國風」文化、參與「國風」潮流,從而使「國風」文化在新時代青年群體中具有更強大的影響力。

?其二,展現在內核中的情感認同。情感認同指的是他人或群體的態度、思想、價值觀念等符合個體需要時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肯定的情緒體驗。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情感認同既表現在現實表達上、也體現在多元抉擇中、更彰顯在有效驅動上。

青年的情感表達更能真實展現出其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同程度。積極正面的情感表達越強烈,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同程度就越高。「國風」文化為青年提供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年從意識深處產生了情感共鳴。因而在面臨多元文化產品的抉擇時,青年更願意選擇能為自身提供積極情感體驗的「國風」文化,這也充分表明新時代中國青年對於「國風」文化具有深刻的情感認同。情感認同為人們追求價值實現提供了重要驅動力,即人們在對某種事物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後,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相應的態度,產生相應行為。

?其三,彰顯在本質上的價值認同。文化自信的核心是每一位公民的文化認同與價值認同。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認可、接受以及傳播行為真實描繪了青年群體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價值認同的現實圖景。

區別於凸顯在行為方式上的行為認同以及顯現在情感表達中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蘊藏在主體的價值認知深處,呈現的方式更隱蔽、呈現的效果更模糊、呈現的維度也更多元。文化的最深層次是價值觀,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價值觀的不同。價值認同在整個認同體系中始終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發揮著獨一無二的關鍵作用。行為認同與情感認同對於青年的影響都是較為短暫的,而價值認同的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因而從價值觀的角度深入思考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認同的問題才能真正切中要害,真正接觸到問題的核心。價值認同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價值觀念只有經過廣泛的實踐、長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內化成為青年的價值認同。

△國際時裝周上的國風元素,圖片自網路

2

現實原因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往存在的「文化自卑」「文化無用」等錯誤思想逐漸被糾正,取而代之的是國民不斷增強的文化自覺與日益提升的文化自信,而青年對於「國風」文化潮流的爭相追逐實質上是其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日益提升的現實表現。

一是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文化吸引力是影響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要致力於提升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近些年來,中華文化在發展與傳播的過程中充分借鑒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根據知識背景、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等因素為不同的傳播對象提供契合其價值理念的文化產品,文化吸引力得到顯著提升。「國風」文化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依據青年群體的特點、傾向,採用易於青年群體接受的方式,創造出大量廣受青年喜愛的優秀文化產品,同時也使「國風」文化潮流越來越受到青年的廣泛關注與深刻認同。

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不僅要注重提升文化的現實吸引力,更要思考如何增強文化的有效傳播力。隨著新聞傳播工作經驗的日益豐富以及傳播領域學術研究的不斷完善,中華文化的有效傳播力日益增強。當前「國風」文化從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介體、傳播環體四個維度推動傳播力的提升,取得的傳播效果也更加顯著。文化創新力不斷提高。「國風」文化也正是由於充分結合了當前的時代背景,從內容、形式、載體、媒介、環境等多個維度不斷推動創新發展才能逐漸在青年群體中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才能吸引更多青年的廣泛關注與深度參與。

二是文化自覺逐漸加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於199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

文化自覺集中體現在國民對於本國文化的認知、認同上。認知是認同的基礎與前提,而認同又是認知的發展與深化。表現在認知層面,就是對本國文化的來源、形成過程、發展趨勢有充分的了解,在認同層面對本國文化具有充分的肯定與贊同。國民只有在對中華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深刻的認同,其對於中華文化的認知程度與認同程度隨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與歷史教育的不斷普及而逐漸增強。青年群體的文化自覺逐漸增強,因而對於「國風」文化具有更加濃厚的關注興趣。

三是文化自信日益提升。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建設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時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視,因而在意識形態領域逐漸暴露出「文化迷茫」「價值迷失」等現實問題。隨著黨和國家對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進落實,國民的文化自信也日益提升。新時代青年對於「國風」文化的興趣也逐漸加強。

隨著推動文化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出台,公眾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也逐步提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幫助國民在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

3

積極引導

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培養一大批敢當大任、能當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與前提。針對新時代青年熱衷「國風」文化的行為,我們既要做密切關注者,也要做主動參與者,更要做積極引導者。

第一,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缺乏現實根基。傳統文化的創新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人民群眾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主導力量。在文化的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在創新發展「國風」文化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青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吸收青年的思維想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傳統文化的創新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文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努力克服「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傳統文化的創新必須以社會實踐為依據。「國風」文化的創新發展必須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依據時代背景創造出符合青年期待的優秀作品。一旦脫離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水之源。

第二,開展對傳統文化的辯證性思考與批判性運用。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既包括智慧的結晶,也包括腐朽的糟粕。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文化中有相當一部分落後、腐朽的內容已經嚴重脫離了當前的社會現實,但同時傳統文化中也存在著不少優秀的文化精華。新時代青年要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與獨特價值,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當前思想文化領域仍然存在著刻意貶低本國文化,無限誇大西方文化的問題。青年作為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抵制民族虛無主義錯誤思潮。

?第三,推動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性理解與系統性掌握。「國風」文化作品對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但同時也存在著對傳統文化闡述不夠系統、理解不夠準確等現實問題。文化的傳承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更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性理解與系統性掌握。

當前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模式存在重視形式而忽視內容、重視廣泛而忽視精深等現實問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青年應當選擇內涵更豐富、內容更深刻的「國風」文化產品,不能過於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國風」文化的內涵與實質。一方面「國風」文化創作者要儘力還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脈絡與內容框架,另一方面青年也要主動選擇脈絡更完善、框架更系統的「國風」文化產品,從而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貌。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向上流動的通道必然艱辛,向下流動的大門卻永遠敞開
低俗、賭博、違規……10家直播平台被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