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青少年心理諮詢:當愛玩手機,不願上學,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青少年心理諮詢:當愛玩手機,不願上學,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青少年心理諮詢導讀

很多父母會發現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你不知道TA為何就悶悶不樂、脾氣暴躁,也不知道為何一件很小的事情又瞬間讓TA明朗起來。

若TA出現厭學、沉溺於網路聊天、打遊戲,對其他事情不感興趣,更讓父母頭疼、無奈。當發展到不去上學時,父母軟硬兼施,常常也難讓孩子有所改變。

青少年心理諮詢為你解析:面對孩子不願意上學的情況,父母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亮亮今年15歲,從小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聰明,成績優異,還考上了全市數一數二的初中,讓媽媽很欣慰。

但自從進入初二,媽媽感覺亮亮變了,變得不愛學習了,從前放學回家便自覺做作業,做完作業就看看書,然後洗澡睡覺,現在回來後書包一丟,躺在沙發上,鬧著玩手機,一會兒跟同學聊天,一會兒玩遊戲,甚至吃飯、洗澡都不願放下。

媽媽很生氣,多次勸誡亮亮,甚至沒收了亮亮的手機。但亮亮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竟然在學校借同學的手機玩,而且還是在課堂上偷偷玩,被老師發現請了家長。

現在母子倆天天因為亮亮玩手機的事情而吵架,亮亮的情緒越來越糟糕,甚至不去上學、不讀書,對媽媽和老師充滿怨氣。

媽媽很緊張也很無奈,知道不能妥協,但又不知道除了妥協還能怎麼辦……無計可施的媽媽只好帶亮亮來心理諮詢中心求助。

青少年心理諮詢解析

孩子沉迷手機而不肯上學,作為家長確實很著急、很焦慮,而且越管教,孩子越對抗。

令人疑惑的是,當亮亮與媽媽出現這樣的矛盾時,卻沒有看見父親參與其中。在諮詢師與和亮亮單獨溝通時,問亮亮:「為何爸爸沒有過來呢?」

亮亮回答說:「爸爸太忙了,整天就知道工作。他經常不回家吃飯,也沒有時間去開家長會,對家裡的事情都不管……」

在亮亮的內心,他感覺爸爸一點兒都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不愛這個家,在這個家中彷彿不存在。

當諮詢師向媽媽提出同樣的問題時,媽媽立刻表達了對老公的憤怒,「他爸從來就不管我,也不管孩子!他眼裡只有工作!孩子長這麼大,他就從來沒有操過一次心!他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

原來,在亮亮出生後,爸爸變成了一個工作狂,總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工作,極少過問孩子和家庭的事情。

幾次的諮詢後,諮詢師了解到,亮亮出生前,媽媽和爸爸還是很恩愛的,彼此相互支持、鼓勵。亮亮出生後,奶奶過來照顧,婆媳之間有些矛盾,爸爸不會處理,導致婆媳矛盾加劇。最後,家人一致決定讓小夫妻倆自己帶孩子,奶奶回老家。

對此,爸爸是有怨氣的。畢竟兩個年輕人既要帶孩子又要上班,很辛苦,爸爸感到很疲憊,對媽媽有些怨氣。

最後,要強的媽媽決定自己一個人帶孩子,什麼都不靠老公,便把所有的感情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能把孩子照顧得完美。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爸爸變成了「工作狂」。

▎為何如此巧合呢?

通過深入了解,原因逐漸明了:當妻子把本該屬於丈夫的愛、關懷和包容全都給了孩子,丈夫感覺到強烈的被忽視感,不知道如何再融入這個家庭,只好到工作中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而爸爸的逃離讓他在家的時間越來越短,參與感越來越少,漸漸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

男人的力量感和女人的力量感是非常不同的。當家庭缺少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時,女人雖然表面很堅韌,能吃苦,能為孩子忍受辛勞和孤寂,但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擔憂。

媽媽越是焦慮,也就越把所有的情感需求和期待轉移到孩子身上去,比如希望孩子強大,希望孩子乖,希望孩子成長順利……

當男孩比較小時,他還是能夠聽從媽媽的教導。然而,由於父親的缺位,男孩與媽媽關係過於緊密,未能在3歲後及時與媽媽分離,未能在爸爸的帶領下進入更廣闊的世界,一直糾纏在與媽媽的關係中。

愛與恨交織,愛與自由相互衝突,進入青春期後,男孩再次渴望與媽媽分離,渴望有一點點自由的空間可以做自己,對抗、逃離是很多孩子採用的方式。

面對青春期孩子這種方式,很多媽媽會感到驚慌失措,曾經那個聽話、懂事、好哄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溝通,越來越不願意敞開心扉,離你越來越遠了……

而且,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孩子早已經摸清媽媽的脾氣,也知道你愛他,不會真拿他怎樣,即使媽媽暴跳如雷,青春期的孩子也不再像小孩子那般會被「嚇」著了。

當媽媽的管教失效時,爸爸依舊缺位而導致管不了,便會出現「家裡管不了,學校不管了,社會沒人管」的狀態。

青少年心理諮詢提醒

孩子的幼年,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而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貫徹終身。

在陪伴中,父母給了孩子很好的示範,例如,對口腹之慾的剋制,對滿足慾望和等待之間的平衡,對精神世界的不斷追求,對生活的堅忍與奮鬥,經歷困境的從容……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

而且,在親子互動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批評孩子不懂事時,孩子也在抱怨你不理解他;責怪孩子快把你逼瘋了,你基本也快把孩子逼瘋了;覺得跟孩子親近不了、有隔閡時,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與你親近……

改變親子關係,第一步是從接納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孩子才願意慢慢放下對你的戒備與對抗,這時教育才能起效。

若感到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已經很對立、對抗,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兒童心理諮詢:3歲寶寶愛唱反調,怎麼回事?
為什麼他愛工作勝過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