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近現代畫派之京津畫派

中國近現代畫派之京津畫派

畫派是指由獨特的繪畫藝術理念,形成「獨特美的符號」的繪畫形式或方式。在中國的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多種派別,最讓人熟知的當屬京津畫派、海上畫派、浙江畫派、嶺南畫派、長安畫派、金陵畫派六大畫派、代表著不同時期中國畫的發展水平。在藝術品市場高度商業化的今天,儘管畫派這一概念已 ?逐漸模糊,但其代表人物的作品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仍然備受藏家推崇,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向的風向標。

吳作人《畫家齊白石像》1954年

京? 津

京津畫派是指從20世紀初期開始,主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以北京、天津地區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和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是清末民初京津兩地國粹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結晶性產物。京津畫派主要起源於四個國畫團體:宣南畫社、中國畫學研究會、湖社畫會和松風畫會。

金城《秋山雨後》1924年

發? 展

隨著中國近現代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革,為適應新的社會審美需要,在文化知識界展開了對如何振興中國畫的激烈討論與不懈探索。以金城、陳師曾等人為代表,即所謂「保存國粹」的一派藝術家,主張延續國畫中宋元及以前國粹傳統,於中國畫發展內部尋找振興的動力。這派藝術家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傳統保留較多的北京、天津地區,在「美術革命」的思想逐漸走向極端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了所謂「京津畫派」。

齊白石《圈梅》1880年

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發起成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為「京津畫派」形成的標誌。畫會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為宗旨,開展研究、觀摩教學活動,指導青年藝術家學習傳統技法。「京津畫派」堅持中國繪畫的優良傳統,其「保存國粹」的創作主張探索出另一條革新中國畫的道路。

20世紀以來,京津地區國粹派名家輩出,這與「京津畫派」的貢獻分不開。特別是中國畫學研究會及其後的「湖社」等組織,培養了包括:劉子久、劉凌滄、趙夢朱、徐燕蓀、黃均、王叔暉等一批青年畫家。「湖社」在天津、山東、武漢、上海、汕頭等地建立的分會,將「京津畫派」的影響傳播到中國更廣泛的地區。使得日益走向極端的「美術革命」思潮得到遏制,保留並發揚了傳統中國畫中的藝術精粹,並將後來中國畫的發展引向了更加理智與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

李苦禪《萬里一擊中》1977年

名? 家

基本上沿襲了清代正統派的畫學思想,標榜清代四王,強調繼承古法。沒有統一的藝術模式、創作自由。

民國時期的代表畫家:金城、陳師曾、齊白石、蔣兆和、溥儒、劉奎齡、胡佩衡、陳半丁、陳少梅、江采白、姚茫父、王夢白、湯定之、王雪濤、董壽平、李苦禪、周懷民、吳作人。

新中國後的代表畫家:李可染、白雪石、田世光、啟功、孫其峰、崔子范、俞致貞、賈又福、劉力上、楊延文。

啟功《秋山》

市? 場

無論從歷史的演進還是從當代的畫家群體風格構成來看,京津畫壇的藝術是多樣化的,特別是北京這個重歸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重合的城市,仍然是個四方雜聚的城市,它所聚集的四方精英中,有著深厚文化傳統才子不在少數,加之誕生於20世紀初期的「京津畫派」,在歷史變革中,紀錄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進程,從而更凸顯出他們珍貴的學術意義。有專家認為,由於「京津畫派」多數畫家的藝術成就和優秀作品,早已被社會所認可,社會對畫家及其作品可能產生的種種影響,如今已逐漸淡化。因此,在藝術品市場迅速發展的形勢下,京津畫壇藝術的多樣性和審美的多樣性,同樣也為市場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這就為今天的收藏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廣闊空間。

胡潤研究院發布《2015胡潤最暢銷中國藝術家榜單》,榜單顯示2014年,齊白石以18.7億元總成交額首次超越張大千,成為「最暢銷中國藝術家」,而李可染在此表中排在第十,可見京津畫派對於中國國畫市場的影響力。

陳師曾《北京風俗:牆有耳》

來源:中國書法美術人物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吳子建先生四十餘年篆刻薈萃
薛永年:不容忽視的陳少梅及其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