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疼痛是常見的癥狀,胸脘脅痛需疏肝,痛經散寒良附丸

疼痛是常見的癥狀,胸脘脅痛需疏肝,痛經散寒良附丸

疼痛是常見的癥狀,痛的厲害影響工作、生活,痛的不厲害也會影響睡眠。

想要對付它至少得搞明白兩個問題:

病性、病位。

病性主要指的是虛實,虛則缺乏滋養「不榮則痛」,實則運行阻滯「不通則痛」。

不通則痛

氣滯、血瘀、痰阻(濕阻)、寒凝、熱壅。

氣滯、血瘀、痰阻都很直接、常見,比如搬東西岔氣了是氣滯,被東西砸了是血瘀,喉嚨胸部有痰脹滿排不出來是痰阻。

寒凝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津液代謝阻滯,而產生氣滯、血瘀、痰阻,比如冬天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呼吸不暢、喉嚨痰多?

氣滯、血瘀、痰阻也會生寒,很簡單的例子,睡一覺起來手麻,一摸手腳冰涼,手麻是受壓導致血脈不通,血脈不通自然運行緩慢,運行緩慢那就「涼涼」。

氣血痰寒都好說,熱怎麼也痛?

直接把手放火上,疼不疼?這是灼痛!而我們這裡說的是不通則痛,就好比地震了,大家都往外跑,門只有一個,而且就那麼大,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往外擠,結果可想而知,卡住了。卡住了倒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關鍵是,你憑啥搶在我前面先出去,後面的就會拉前面的以便自己上前,那就各種撕扯了。這就是熱壅!

我們常說「熱則迫血妄行」,血流緩慢會疼痛,流的快了那就不應該吧?實際上血管就那麼大,不能無限擴張,就跟水壩一樣,處理不過來就溢出來,這就好比血管爆裂,流出來就是「離經之血」,最終變成了瘀血。

不能擴張,在血管里也會發生車禍,大家車速都很快剎不住了。更可況我們前面還說了,火本身也會導致疼痛。

虛痛基本就是實痛反過來。

不榮則痛

氣虛、血虛、津虧、陰傷、陽耗。

當然虛寒、虛熱也有,只不過我們一般就不特殊強調了。氣虛、陽虛即是虛寒,血虛、津虧、陰傷伴見虛熱。

順帶一說,結石、腫瘤這類導致的疼痛屬於不通則痛,都是氣滯、血瘀、痰阻的變種,就不一一舉例了。

病位主要就看疼痛的部位,對應相應的臟腑及經絡循行所在。

比如我們今天的重點,胸脘脅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也就是這幾種么?

脘痛指上腹部胃附近的區域,有的時候分不清就說上腹痛。

少腹痛是小腹痛,有的時候分不清就說下腹痛。

如果還是分不清就說腹痛,有的時候也指代整個肚子痛。因為腹腔里有很多臟器,大部分還是腸子,所以腹痛的定位經常不準,何況也不是人人都這麼專業。為了區分這種情況,某個部位痛就籠統說腹痛,多個部位疼痛就說全腹痛或大腹痛。

脅痛是胸的側面、腋窩以下的區域。

胸痛是人的正前方,鎖骨以下、膈以上部位的疼痛。而非大家平時理解的胸口痛,胸口痛多半是跟心臟有關,而胸痛還包含肺臟的問題。

簡單總結下:胸痛-肺,脘痛-胃,脅痛-肝。

為啥脅痛是肝呢?

因為肝經循行於人體的側面。還記得前面說的吧?除了所在區域臟腑直接相關,還跟經絡所過密切相關。

肝經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

夾胃脘痛,肝胃不和,所以情緒不佳影響食慾。

上貫膈胸痛,肝肺不調,所以情緒激動容易咳嗽。

布脅肋脅痛,女性月經前、痛經、產後為啥乳房脹痛?抵小腹就是子宮呀!下面不通暢,上面也會受影響。

說了這麼久,大家應該整明白了,搞了半天,這麼多癥狀,就是肝的問題,在後面搞暗箱操作。

對的!肝主疏泄,就是調節。朱丹溪說「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這次介紹良附丸,用於氣滯寒凝證。

藥物組成

高良姜9g、香附9g。

啥?兩個葯?好不好使啊!

有句話叫「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意思就是積少成多。

這個方子出自《良方集腋》,大家應該明白這本書的主旨了,你就是淘寶天天逛也會踩雷,好的方子難得啊,你需要看用過的人評論、拍照才知道是不是「貨真價實」。

了解更多中醫養生中藥本草基礎知識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味本草

加關注

公眾號推薦

作者是清代醫家謝元慶,其方「或摘自歷代醫書,或采自當時良醫,或錄自家藏秘方」。

有的人可能又會有疑問,是不是只會讀書的理論家?

以醫名世,尤喜攜葯深入委巷,救人貧病,選錄435首方,復經驗證,以為窮鄉僻壤之用。

所以人家是工作環境艱苦,而且窮鄉僻壤想用高端的也消耗不起啊!

清朝重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侍郎、禮部侍郎)陳官俊給書寫序說:「使窮鄉僻壤,家置一編,遇有難症,檢方立愈」。

高良姜味辛性熱,辛能發散走表,熱能溫通散寒,故能止痛。

我們應該就見過這樣的場景,肚子疼,滿地打滾,痛的意識模糊,嘔吐流涎。

高良姜專入脾胃,可以溫中止嘔,既可用於實寒,也可用於虛寒,故能除「一切沉寒痼冷」。

高良姜也是姜,但和生薑、乾薑不一樣。

它們都是姜科,但高良姜是姜科植物高良姜,生薑、乾薑是姜科植物姜,而乾薑是生薑晒乾。

凡是姜都可以溫胃散寒止嘔。

區別是啥?

生薑是「止嘔聖葯」,止嘔最強,而且還入肺經,所以感冒使用更好!

高良姜專入脾胃,散寒力量強。

乾薑入心經可以回陽通脈用於救急,還入肺經散寒化飲用於喘咳。

如果只是脾胃之寒,三者均可,高良姜最專一。伴表寒生薑最佳,里寒甚乾薑最廣。

順帶一說,平時燉肉也經常放生薑、乾薑。除了去腥之外,「魚生火肉生痰」,痰飲就需要溫葯來化,尤其是豬頭是咸寒的,最易生濕。

香附味辛能行能散,入脾經能治腹痛、入肝經能治脅痛,還入三焦經通行一身上下。

《本草綱目》

「利三焦,解六郁,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是不是一身上下?

六郁說的是:氣、血、痰、火、濕、食。我們說過「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氣滯則血瘀、氣滯則痰凝、氣滯則濕阻、氣滯則食停、氣鬱則化火,所以氣鬱解諸郁除。

濕不困脾、食不停胃自無脘痛,痰不停聚、火熱不生自無胸痛,故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要葯。

說到這個血瘀,我們之前也說過肝經「抵小腹」,所以女性的月經不調,比如痛經、崩漏、月經後期都可以用。《本草綱目》說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話「氣病之總司,婦科之主帥」,意思治婦科病,用它!

而且藥物炮製的時候還說「良姜酒洗,香附醋洗」。

良姜酒洗,通行血脈,散寒止痛之力更強,起效更快。

香附醋洗,酸味入肝,引葯入經,葯病相符。

服藥的時候更說「米飲湯加入生薑汁一匙,鹽一撮」。

湯在古代指的是熱水,米飲顧護脾胃,溫服加薑汁,增強散寒止痛之力。加鹽引葯下行,因為香附通行三焦,沒個方向,就到處亂竄了。

謝元慶自己這麼評價「服之立止」!

那到底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胃脘痛[1]:治療7天,顆粒劑52例有效率92.31%,痊癒率50%;湯劑51例有效率90.20%,痊癒率52.94%。

治療4周[2]:36例有效率總有效率97.2%,治癒 有效32例;對照組溫胃舒膠囊總有效率72.22%,治癒 有效1例。

口服62例有效率80.6%,加針刺足三里有效率96.8%[3]。

參考文獻:

[1]良附丸中藥配方顆粒與飲片湯劑治療胃脘痛臨床對比研究[J].魏蘭福,田耀洲,夏軍權.時珍國醫國葯.2009(03)

[2]良附丸加味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寒凝氣滯證)的臨床研究[D].董岩.長春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2017

[3]針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療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J].袁壽榮,李洪健.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3)

推 ? 薦

原價:199元/30小包/1盒

粉絲價:99元/30小包/1盒

即可購買

一盒30小袋

買2盒減15元

3盒送一盒同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常聽大家說自己「濕氣重」,濕熱並見病難解,宣暢滲濕三仁湯
大椎穴:振奮人體陽氣最重要的萬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