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最好的關係,大都勢均力敵

最好的關係,大都勢均力敵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夢舒?·?主播?| 阿成

有書君說

人們常說,自古才女多薄命,但元代才女管道升是個例外。

她成婚時已經28歲,在當時算得上是「大齡剩女」。

嫁的丈夫卻是當世書畫大師趙孟頫,才子佳人,羨煞世人。

她與丈夫一生一世一雙人,雖歷經波折,仍初心不改。

她與丈夫亦師亦友亦知音,以絕世才華,雙雙流芳千古。

她一生順風順水,令無數後人羨慕。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她的幸福密碼。

寧可等待,也不將就

管道升,出生於南宋末年吳興望族,父親是名士管坤,傳說是春秋時期齊國大臣管仲的後人。

管坤不是平常男子。他性格倜儻洒脫,為人任俠仗義,極受鄉鄰尊敬,被尊稱為管公。

管公一生只有兩女,沒有兒子。在當時的社會,這是「絕後」大事。

好在他性格洒脫。既然命中注定無子,就把一腔父愛都投注到女兒身上。

管公尤其鍾愛小女兒管道升,她天資聰穎,「翰墨詞章,不學而能」。

可無論多寵愛女兒,終究要把她嫁到別人家做媳婦。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力挑個能力出眾、人品上佳的女婿。

可擇婿談何容易。

當時正值亂世,元朝南侵,南宋滅亡。劇烈的社會變遷中,個人的命運如一葉浮萍,難以預料。也許昨日還是富貴人家,今日就家破人亡。

管公愛女心切,愈發挑剔女婿的人選。這一挑,就挑了好多年。

直到管道升從妙齡少女變成「大齡剩女」,管公還是沒找到合適的女婿。

其實管公曾經看好一個男子,就是同鄉趙孟頫。

趙孟頫,是宋朝宗室。祖先是宋太祖之子趙德芳,五世祖是宋孝宗之父趙子偁。祖父、父親都是南宋的高官。

趙孟頫本人也不凡。不但生得十分俊美。而且自幼聰敏,過目不忘,下筆成文,運筆如風。

十四歲時,他就通過考試,成為司戶參軍。

管公認定了趙孟頫是個奇才。

若生在太平年間,女兒和趙孟頫算得上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然而當時正值朝代交替。趙孟頫千好萬好,僅「前朝宗室」的身份,就讓管公退避三色。

可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南宋滅亡後,趙孟頫蟄伏在家中,繼續研習經義,兩次拒絕元朝的出仕邀請。

可第三次徵召,他不敢拒絕。因為這是行台侍御史程鉅夫奉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

他隨程鉅夫進京覲見皇帝。一見面,趙孟頫就憑瀟洒出塵的風姿,贏得忽必烈的欣賞。

忽必烈當即讓他坐在右丞葉李之上,又讓他起草詔書。

趙孟頫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忽必烈讀了之後,更為滿意:「這說出了朕的心裡話。」從此開始重用趙孟頫。

恰好這段時間,管公帶著女兒管道升也來到京城。

看到趙孟頫不但沒受朝廷猜忌,反而前途光明,管公很是高興。

隨後趙孟頫一系列正直寬厚的施政之舉,更博得了管公的激賞。

他認定趙孟頫是良配,就鄭重將女兒嫁了過去。

這一年,管道升二十八歲,趙孟頫三十五歲。

知音夫妻,神仙眷屬

事實證明,管公看人的眼光極准。

管道升嫁的雖晚,卻嫁對了人。

趙孟頫,是個極難得的自己有才華,又懂得欣賞妻子才華的好丈夫。

在趙孟頫的包容和耳濡目染下,管道升非但沒有在婚後的瑣碎生活中磨滅了靈氣,反而取得了越來越高的藝術成就。

待字閨中時,管道升雖然喜歡書畫,卻不擅長。而趙孟頫恰好是當世的書畫大家。

結婚以後,管道升如魚得水。她常常在丈夫作畫時,陪在身側。一邊鋪紙研墨,一邊觀摩趙孟頫的運筆技巧。

不久以後,居然無師自通,小有成就。這份聰穎,讓趙孟頫大為驚喜。

管道升作品

兩人經常聯手作畫。管道升筆意清絕,負責畫風姿秀麗的竹葉。趙孟頫筆鋒雄健,負責補出勁挺有骨的竹竿。夫妻合作,珠聯璧合。

比起在繪畫領域的成就,管道升在書法上的成就,更令後人讚歎。

趙孟頫的書法集晉、唐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

管道升很喜歡丈夫的字,對他的「尺幅小卷,專意仿摹」。學成之後,居然與丈夫的書法十分神似,小楷端莊華貴,行書幽新俊逸。

趙孟頫十分得意,誇讚妻子「落筆秀媚,超逸絕塵」。

管道升的書法偶然流出,當時世人「爭購之,後學為之模範」。

元朝皇室也對她推崇備至。元仁宗特意命令管道升書寫《千文文》,將作品用玉軸裝裱,送祕書監裝池收藏」,又讓趙孟頫用六種字體寫了六卷,其子趙雍寫一卷,收藏在一起。

元仁宗自豪地宣布:

「讓後世人知道我朝有出名的女書法家,而且是一家人都擅長書法。多麼神奇。」

後人給了管道升極高的評價,將她與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並稱為「書壇二夫人」。

管道升作品

終此一生,管道升和趙孟頫在藝術上,互為知音,互相欣賞。

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神仙眷侶。

你儂我儂,同衾同槨

生活不只有風花雪月,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子女教養、人情往來等瑣事。

在這些方面,管道升同樣做得十分出色。

她將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對有困難的族人及時搭救。

她對三子六女精心教導。三個兒子全部成為著名的書法家,三代出了七個大畫家。趙家一時門庭興盛,聲望日隆。

她隨丈夫輾轉各地赴任,將交際應酬做得滴水不漏,為趙孟頫增添不少助力。

更難得的是,她身處富貴之中,卻能保持清醒。

當時趙孟頫仕途順遂,一路做到魏國公。管道升也得封魏國夫人,這就是後人稱她為「管夫人」的由來。

管夫人認為仕途險惡,趙孟頫身份特殊,幾次寫詞勸丈夫隱退。

「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

「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閑去雲水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

她以自己的通透和智慧,成為丈夫最可靠的賢內助。

可再濃烈的感情,也會在時光中悄悄變化。

中年以後,管夫人「玉貌一衰難再好」,又因繁重的家事,脾氣越發暴躁。

身居高位的趙孟頫覺得黃臉婆失去魅力,很想納幾個年輕貌美的小妾。

可畢竟夫妻和美許多年,趙孟頫不好貿然行事,就寫詞試探:

我學士,爾夫人。

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

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也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辛苦操勞多年,夫君不但不體貼,居然還要移情別戀?

換做普通的婦人,要麼大罵負心漢,一哭二鬧三上吊。要麼強裝賢惠,同意小妾進門,再黯然神傷。

管夫人卻不吵不鬧,只提筆回了一首《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言辭直白,而情真意切。一下子喚起了趙孟頫的舊情。

兩人重歸於好,至死都堅持一生一世一雙人。

幾年後管夫人因病逝去,趙孟頫悲痛欲絕。

他冒著酷暑,跋涉三千里護棺南歸。又親自書寫墓志銘,深情懷念妻子:

「夫人云亡,夫喪賢婦,子失慈恃,家無內助。」

他沒有再娶,而是懷著對愛妻的思念,孤獨地度過餘生。

三年後,趙孟頫病逝。

死後,他與管夫人合葬,實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管夫人是歷代才女中,少有能一生幸福的女子。

既因為她足夠幸運,得遇良人。更因為她足夠努力,始終堅持成長。

愛人彼此相知,才能走得更近。

夫妻相互匹敵,才能走得更遠。

最好的愛情,莫過於此:

志同道合,互相欣賞。攜手一生,相伴終老。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腹有詩書氣自華,歲月從不敗美人】系列

已經結束啦

明天開始

【人間煙火,山河遠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系列

進行正式連載

想知道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每天記得準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個「在看」噢

點擊閱讀原文,限時免費領取「英語實戰訓練營」直播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徵兆,現在不改,將來要吃大虧
一首「告別歌」聽哭無數人:錯過一次,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