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哪種訓練方式更適合自己?

哪種訓練方式更適合自己?

昨天發布了關於功能性訓練方式的介紹,小編也讀完了一本關於功能性訓練的相關書籍《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

今天圍繞訓練方式這個話題,小編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Part 1. 對於新手,該如何選擇

「當對於事物處於無知狀態時,最容易感受到痛苦和迷茫。」

由於新手的運動健身知識儲備很少,甚至都沒去過健身房,在面對健身房裡琳琅滿目的器械時很容易感到窒息和絕望。這種情況最好的健身方式,就是招一名正規合格教練,花錢讓他帶你入門(注意黑體加粗的「正規合格」)。這能直接讓你避開訓練初期的迷茫和無助,也更能幫助你真正的開始堅持健身。或者找一名身邊有健身習慣的好朋友,讓他健身時帶帶你(記得要請對方一兩頓飯表示感謝哦)。

對於小編這種貧窮孤獨的靈魂,只能靠著自己自學來打怪升級了,之後把收穫和感悟分享給大家。多看小編的文章,也能讓你更快速的入門健身。

Part 2. 認清自己的需求

「世間沒有最好,只有合適!」

當入門健身之後,相信每個人都會想知道千百種的訓練方式和動作裡面,哪個是最好的?很不幸,如果這樣想,其實是思考錯了方向。健身方式和動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最好」。而更應該是認清自己的需求,去練習能夠最大化滿足自己需求的,也就是最合適的。

如果你的需求是提高耐力,提高心肺能力,減重減脂,那麼可以嘗試騎車、跑步之類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果你的需求是把肌肉練大,可以嘗試倒蹬、高位下拉、彎舉等增肌性的器械訓練。如果你的需求是提高速度和爆發力,可以嘗試變速跑、交叉跑、深蹲、引體向上這類功能性訓練。如果你的需求是矯正體態,可以嘗試面拉、側抬腿等專項訓練動作。

合適是以你的需求為前提的,所以要在入門後問問自己,健身的目的和追求是什麼?

Part 3. 合理安排訓練計劃

「人生是場馬拉松,目光要放長遠。」

在自己或者教練/朋友幫你確定出一份訓練計劃後,要在實際實施中檢查對自己是否合適。一份訓練計劃要包括哪天進行訓練,每次的訓練包括哪幾個動作,每個動作要做幾組,每組要做幾個,每組之間要休息多久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並不是每天都去訓練效果最好,也並不是每組動作都做到力竭效果最好。要結合自己身體的恢復情況來判斷。切勿急於求成,反倒兩三年把自己練殘了,一些跑馬拉松或者健身的,由於練得太猛,把半月板都磨穿了都案例時有發生。健身是一輩子的事情,沒必要一次就要全練完。

如果覺得喜歡,就請肆無忌憚的訂閱、分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分鐘健身知識 的精彩文章:

一文帶你看懂什麼是功能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