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聖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與印度當前的危機有扯不開的聯繫

「聖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與印度當前的危機有扯不開的聯繫

種族主義與種姓制度有關係、有相同點嗎?

馬克思說,

印度本來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運,而它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是什麼歷史的話,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歷史。

馬克思還認為,

是蒸汽機使印度能夠同歐洲經常地、迅速地交往,把印度的主要港口同整個東南海洋上的港口聯繫了起來,使印度擺脫了孤立狀態,而孤立狀態是它過去處於停滯狀態的主要原因。

從馬克思的觀點看,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具有雙重性,一是建設性,一是破壞性。英國殖民了印度破壞了當地的原有狀態,而帶去的蒸汽機和鐵路卻也改變了印度孤立的狀態,促進了印度的發展。

據消息知,最近,在美國因為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跪殺而引起騷亂後,駐美國的印度大使館前的聖雄甘地雕像被人破壞、上面竟然塗鴉這麼樣意思的話,說,甘地是種族主義者。

我覺得,這句話看似無理取鬧,實則確實深有見解的。

甘地名言:

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

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過最強大的暴力。

從這幾句話看,明顯的是受印度教、佛教影響的味道。比如,其中,「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過最強大的暴力」,這就有種種族制度的思想的味道。這裡引申一下,印度教影響下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宗教人員、神職人員;第二等級剎帝利:包括國王、武士、政治統治者;第三等級吠舍:商人、手工業者等等,第四等級首陀羅,就是從事各種比較低賤的工作的,苦力勞動之類的,如拉車、掃地等。用一個人來作比喻的話,婆羅門就好比是人的嘴,剎帝利好比是手,吠舍就是腿,首陀羅尼就是腳。

完全可以說甘地應用了印度人民的種姓制度下的道德觀念,把「非暴力不合作」巧妙的與高等種姓的道德觀念結合起來,把第一種姓婆羅門那種僧侶式的行為觀念,吃素、極端的信仰與普遍的底層人們結合起來,實質上是迎合了占絕大多數的底層人們對於改變自身狀況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是巧妙的迎合運用了當時印度人們改變自身地位的心理、精神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大不列顛殖民下的印度當時也有愛國主義、民族救亡運動口號但卻根本聚攏不起來人。然後才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這種精神掀起了獨立運動。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起初只是在南非為反對當地的種族歧視而摸索出來的,後來甘地有所啟發,把他帶到印度,發展成了自己的反殖民的獨立運動思想。

然而,本質上說,甘地的這種迎合藉助印度人民受印度教里的種姓制度影響下的思想觀念,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種族主義而已,是重新定義種姓制度下的一些道德觀念,來反對種族主義,來反對殖民壓迫。也就是說仍舊在種姓制度的框架內,深埋著種姓制度的因素。把非暴力拔高且與最高種姓的道德相聯繫起來,把暴力通通貶低為是低種姓的作為,不論是進步的暴力革命,還是恐怖主義的暴力,還是侵略的暴力等等,顯然,甘地是空想的理想主義者而已。是宗教神學等級制度及思想的完美人物形象而已。

我們知道,印度的甘地是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是印度人民心中的完美聖人兼英雄,被尊稱為「聖雄」、印度的「國父」。而有人批評他、反對他,甚至說他是種族主義者,原因就在於,毋庸置疑,甘地雖確實具有偉大的精神力量,確實對印度的獨立運動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哲學摻入的宗教神學的成分太大,嚴重的唯心主義色彩,對鼓舞當時的深受宗教影響的印度人民,確實恰到好處,算是把握住了印度人民當時的心理需求。只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明顯的是排斥工業化,排斥科學發展的思想體系,也就為民族解放運動後的印度埋下了這種固執的、執著的傳統宗教信仰至高的精神文化。可謂是成也唯心的精神,遺留禍害也是甘地這種唯心的極端誇大的精神,甘地這種精神不科學,但甘地成了印度的聖雄,兼具聖人與英雄兩種品性的完美人物。印度人膜拜的偶像。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不徹底性表現在,雖然,印度從大不列顛殖民之下獨立了,但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方式而獨立的這個事實,也使印度遺留了不少種姓制度的一系列相應的文化觀念。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是促進了印度人民的團結一致的反抗的精神,印度能獨立,也是得益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客觀環境,英國正忙於對抗德國,而對於印度的控制變得更弱。

「瞧那位倫敦法學院畢業的善於煽動的律師,現在卻裝成東方人常見的苦行僧模樣,半裸身子,瘦如骨柴,居然還心安理得地與副王(印度總督)平起平坐,進出王府,裝模作樣與英王的代表一起用餐喝茶,真是令人作嘔。」——丘吉爾

當然,此起彼伏,也是因為如此,甘地領導下的印度反抗殖民的精神高漲。只是甘地這種利用宗教心理的反抗精神,過度的誇大精神作用,過多的保守傳統並未能為印度引進來先進的科技、思想體系等。

比如,甘地領導的運動就有「紡紗運動」,甘地認為這種人工紡紗才是抵抗西方工業化及經濟侵略的良好方法,當然,具體當時的客觀環境情況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高潮。但這不是根本的解決外國經濟侵略的方法,也不能打成聖科教條呀。試想,以手工業生產抵制西方工業化經濟侵略,這無異於是逆世界發展之潮流,是開歷史之倒車。可是,甘地的精神確實就被打成聖科教條了,從印度人民尊稱他為「聖雄」、「國父」可見一斑。

因此,可以說,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對於印度也是具有雙重性,一是在當時利用了印度人民宗教的心理觀念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二是,甘地的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被動的、極端保守消極的唯心精神給民族獨立後的印度遺留下來了嚴重的封建糟粕思想。不得不說印度有些地方到今天依然暗流涌動的盛行著種姓制度的文化觀念是有甘地的「貢獻」的。

甘地——印度的「國父」、聖雄,他是印度普遍人民心中的精神偶像,若印度人民,尤其是那些底層的人民,都效法學習甘地的苦行僧般的處理問題的法子。可想而知印度能會有多科學的社會形態嘛?

聖雄甘地的精神一方面掀起了印度獨立運動高潮,另一方面,也遂使得現在的印度依然階層森嚴,賤人文化名亡實存,雖不似古代的印度那麼名正言順,但是仍然暗流涌動。最典型的比如,印度的貧民窟,髒亂差五毒俱全,整個社會結構貧富懸殊巨大。這是印度國內最大的一個矛盾。

一如馬克思說,一切已死先輩們的傳統,會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一句話,印度的種姓制度還是深遠的影響著現在的印度。貧富兩極化的矛盾,種族之間的矛盾,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與印度歷史上的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及配套的種姓文化思想觀念有扯不開的聯繫。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法並未解決掉這些問題,反而某些層面說反而是有意無意的保護了這些糟粕。

印度疫情反映出印度矛盾重重

到今天為止,印度封國已經有三個月之久,但是印度的冠狀病毒病依然大流行。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印度國內的矛盾是有必然聯繫的。冠狀病毒在世界大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恰是世界各國之間的利益矛盾十分尖銳,彼此間不協同一致來對抗疫情,從而造成疫情肆虐。世界各國若要真的協同合作對抗疫情可能疫情根本不會有今天這麼嚴重的大流行,不會死那麼多人。然而,國際間利益紛爭,戰疫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役而已。

同樣,印度國內疫情幾個月下來沒有很好的控制住,其實正是反映的印度國內的矛盾重重。只是,各國國情、政情、文化觀念不一樣,遂通過媒體了解到的印度好像比現在的美國還要好些,起碼沒有騷亂啊。其實,印度遺留的種姓制度的毒瘤導致的今天的印度危機比美國的今天的種族主義要糟糕的多。只不過,美國相對更開放,信息更流通,而印度的政情更敏感,更保守、封閉而已。信息閉塞。其次是,相對印度而言,對於我國,美國的威脅對我們更大,超級大國美國遂被關注被口誅筆伐的也就多。其實,按目前的形勢看,印度的危機遠遠高於美國。若疫情形勢繼續嚴峻下去,印度與我國首先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則更大。對於矛盾的激化與其在國內爆發,相信印度的當權者定會往外引矛盾以轉移印度人民的視線,化解國內的矛盾。

另一方面,印度國內的疫情難以控制從思想文化觀念上來說,也可以歸結到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響的很大成分。抗疫當下,印度警察棍棒執法,這是個確鑿的事實,這難道不是暴力的表現形式嘛,這種強制抗疫,算不算暴力?

可是,這些對於被棍棒暴力執法的印度人民,他們會怎麼回應這種行為呢,顯然,學習效仿他們的聖人、英雄呀,甘地作為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聖雄,自然被搬出,幽靈般的浮現在人們腦際。非暴力不合作,你棍棒執法,那好,我就消極抗疫,我就是不合作,我忍忍忍、隱瞞、躲藏,不配合檢測,等等,就是不與你們聯繫合作。這樣的行為觀念,無疑也是印度疫情難以得到控制的內在的一個主要原因否。

問題是,這樣沒有回應式的回應貌似也可以抵抗暴力執法行為,但對於真正問題能得到科學的解決嘛,印度用幾個月的封國抗疫的事實證明給我們,不能。現在印度的疫情依然十分嚴峻是不可辯駁的事實。事實勝於甘地那種「宗教情感暴力」的理論說辭。甘地的思想主要成分是宗教思想,宗教是情感的範疇,暴力、權力等本質上就是情感的範疇。但是,缺乏理性,妄想純粹靠情感能解決社會問題,這是妄想,不科學的。究低是保守的、靜止孤立的、封閉的。而世界在本質上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聯繫的。

比如,我們諺語說,打是親罵是愛,對於老一輩父母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嚴管子女的教育方式而言,如果子女採取絕對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擊方式對抗父母,絕食、不學習、自殘、逃學等不論理的方式能不能真正解決處理掉這種客觀存在的家庭矛盾呢?顯然不能。傳統的家庭矛盾的雙重性是客觀存在的,為什麼不把有益的那一面積極吸收發展呢。話再說到甘地,甘地為什麼要排斥大不列顛的先進的工業化管理方式、機器、科技等現代化的東西呢。拿來主義,這是甘地思想中所嚴重缺乏的「營養」。

這也正如甘地自己所言,「真正的非暴力,威力超過最強大的暴力。」這種「真正的非暴力」換種說法實質就是一種真正的不論理的暴力,精神暴力。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非暴力不合作的處理問題的法子,就是這種像牛一樣的執拗的一條筋式的沉默方式來抵抗到底的處理問題的法子,這種法子顯然是走極端的表現。無論是滅亡還是爆發,不都是必然歷經更大的暴力嘛?!

魯迅又說,「唯沉默是最大的蔑視」,蔑視本質就是一種精神的暴力。但是,有些事不僅僅是光靠精神力就能解決的,比如,要移開一座大山,想靠純粹的精神力,無論精神力有多暴,多威,卻總是不行動,坐而談經論道,那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正移開大山的,愚公移山有強大的精神力,但他還要付出實際的行動。說,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上天遂派大力神夜間偷偷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走了,這是神話。但是換到現代社會黑火藥來爆破,實際效果上肯定比愚公方式的人扛牛拉要強多了。而甘地追求的那種「真正的非暴力」,是種理想的空想的境界而已,本質上是逆社會發展的追求,而這也是印度歷史上的傳統的文化觀念。印度是文明古國,幾千年的停止狀態與這種文化觀念和種姓制度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甘地的精神境界是烏托邦的空想的理想境界,實際不可能達到。

所以,本質上說甘地的思想是嚴重的自相矛盾的。也具有雙重效用,特殊時期有一定的作用,煽起人民的情緒,掀起民族獨立運動,這種不是以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等理念來喚醒而掀起的獨立運動,同時也就對獨立後的印度遺留下了阻礙社會發展、公平公正,科學發展的頑固的糟粕思想,甘地的精神對於科學發展而言有一種逆反作用。當然甘地及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出現,不僅僅在於甘地個人,也在於當時印度的客觀的環境造就。甘地及甘地精神的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偶然。

善與惡,暴力與非暴力的辯證關係

黑格爾說,惡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善與惡是相對的,在二元對立的社會形態下,善與惡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比如,打人固然是惡的表現形式,但出於自衛或救人的需要,就不能說它一定是惡。比如,對於一個江洋大盜正在暴力搶劫,生命危險隨時有可能發生,這時有一個見義勇為的人以武力、暴力手段擊倒了江洋大盜,那麼這位見義勇為的人的暴力手段是善還是惡呢?暴力與非暴力是相對的,暴力與非暴力是有條件的,具體的時空具體的情況下相互轉化。在古代「郭巨埋兒」曾是美德的觀念行為,在今天社會的人們誰會覺得這是多麼高尚的行為嘛!假如有一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絲毫不論理的撒潑打滾的人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到眾人生命財產安全,那麼採取強制措施把這人清理開算不算暴力行為?撒潑打滾的人十分極端,而強制清理的人員與他不可避免的會時有發生身體碰撞,存在著極大的生命安危的問題。這種強制算不算暴力行為算不算是惡?

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體系汲取了不少印度教種姓制度下的僧侶那種高種姓的道德理論。非暴力未必公平、未必科學呀,種姓制度下的婆羅門確實有種所謂高貴優雅的觀念行為,很少與暴力形象聯繫起來,但這是錯覺而已。在本質上,婆羅門這種高種姓的存在是以種姓制度下的其它三個等級的種姓為基礎的。婆羅門的具體的暴力行為只不過是通過剎帝利及吠舍的行動而達到和表現出來。婆羅門是精神上的暴力統治。整體上種姓制度就是一種等級森嚴的不公平不科學的暴力統治的社會制度。總之,國家的本質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統治階級強有力的統治手段就是暴力機構暴力手段。

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無疑對獨立後的印度影響巨大,直到今天依然影響巨大。這種影響是雙重的。既有好的一面,掀起了印度反抗殖民的運動,也遺留了很多糟粕,過度誇大精神作用。神葯、神油、巫術到今天依然不鮮見。

綜上,總之,我認為,種姓制度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公平的維護暴力存在的腐朽制度。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卻汲取了這種制度里的眾多道德理論,本質上也就繼承了很多精神暴力行為的理論。

印度當今疫情難以控制、混亂的社會狀態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這種思想的影響是有割不開的聯繫的,這種思想觀念本質上是倒退的理想的排斥武力的極端的不科學的處理問題的法子。落後就要挨打,不去奮發圖強,想要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苦行僧式的道德口吻能徹底解決社會矛盾,那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說,這恰是培養、製造暴力混亂的生存沃土。

馬克思說的那句,「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是什麼歷史的話,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歷史。」今天看來依然適合印度且具有預言的作用。沒有歷史何必未來。所以,換句話說,印度的當下及未來很令人憂,縱觀今天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下的社會百態、整體情勢而言的話,印度國內的危機嚴重程度已不容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八卦 的精彩文章:

苟晶的班主任——別堵了,真相已經穿好褲子了正大踏步的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