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棒!龍門這個村,貧困戶種茶葉也能入股分紅!!

棒!龍門這個村,貧困戶種茶葉也能入股分紅!!

6月的陳洞村氣溫陡升,貧困戶石細金正在自家的茶園裡為小茶樹鋤草鬆土

……

2016年4月,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縣人武部開始對口幫扶陳洞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為幫助當地村民脫貧,幫扶單位推進實施山茶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大山經濟」,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地派鎮陳洞村是省定貧困村,在幫扶單位掛鉤幫扶之前,當地村民收入單一,多數是靠山吃山,以山養家。地派鎮陳洞村地理環境優越,毗鄰桂峰山脈,常年霧氣繚繞,氣候溫差大,土壤富含礦物質,適合茶樹生長,自古有種茶的歷史,但沒有形成規模化,多數是以家庭作坊為主。

坐擁優質的生態資源,如何揚生態之長,補發展之短,帶動貧困戶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新路子?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實現自主「造血」?這些問題擺在了幫扶單位的面前。

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葉剛談到,在幫扶上,如果是通過一些生產物資的發放,只能解決暫時的一些生活生產上的困難,所以在給村裡面22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成立一個茶業合作社。通過產業扶貧,這種產業扶貧帶來一種長效機制,雖然每年的效益不是很明顯,但是,厚積薄髮長期帶來穩定的效益。通過這個產業可以帶動他們自己也參與進來,多一個增收途徑,從這個方面對貧困戶的收入也有很大的改善。通過四年來的幫扶,首先第一個是村容村貌方面有一個很大的改變,整體的硬體設施,道路硬底化,街道的照明,還有一個就是所有村民的衛生習慣,通過這些鄉規民約的約束,互相監督,最後由一種被動變成一種自律,現在整體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改變。通過多年來的幫扶,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追求,變得更強烈了。

2018年,陳洞村山茶產業第一期開始種植,面積達50畝,幫扶單位投入37萬多元,從駐地、茶苗、種植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2019年增加種植20畝,這一年茶園也開始出產茶葉,產量近2000斤,產值近30萬元。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為幫助貧困戶脫貧,去年扶貧單位及陳洞村村委根據政府完善扶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意見,對村幫扶的22戶貧困戶每戶幫扶2畝茶苗,聯合村民將茶園種植面積擴大到114畝,通過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施「專業市場 合作社 農戶」經營模式,建立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合作社與農戶共贏的產業扶貧模式。

陳洞村貧困戶黃土新就是其中的茶農代表。為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黃土新在家中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在家附近打些臨工,妻子則在家裡附近的酒店做服務員,家庭收入甚微。2016年被確定為精準扶貧戶後,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黃土新一家建起了新房,並在去年成功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黃土新告訴記者,以前生活比較困難,小孩子讀書學費都交不起。自從有了這個扶貧項目,他種植了2畝茶葉,一共4000棵。以前住在瓦房,下雨時候會漏雨,現在生活得到改善,蓋了樓房。小孩子讀書的學費還有其他的支出也不用擔憂。

說起貧困戶,還有一戶就是至今還住在瓦房的石細金。雖然她家住的是瓦房,但是房子已在村委還有幫扶單位的幫助下裝修加固了。雖然家中擺設顯得有些簡單,但是整齊、乾淨。身材瘦小的她,提起多年前丈夫離世後家中的情況時,依然眼含淚水。身邊兩個尚且年幼的孩子,讓她鼓起勇氣,用瘦弱的雙肩扛起養家的重擔。

四年來,陳洞村生產生活設施進一步完善,全村28戶貧困戶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到2019年底,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642元,教育、醫療、養老等保障實現全覆蓋,全部貧困戶達到脫貧「八有」標準。根據今年全省扶貧攻堅退出考核機制要求,陳洞村28戶貧困戶、113人全部符合退出要求,申請脫貧出列。

陳洞村黨支部書記葉樹太:原來村裡的經濟比較薄弱,產業単一,工作崗位少。隨著產業扶貧項目開展,成立了高橋茶葉專業合作社之後,村裡的貧困戶都入了股,村集體也參與了進來。今年的茶葉產量預計是5000斤 ,收入大概是100萬左右。村裡的貧困戶預計每人可以分到1000元的分紅。這個扶貧項目實現陳洞村產業脫貧,帶領著全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陳洞村的高橋茶葉專業合作社為脫貧攻堅、農民增收鋪設了一條好路子,也為龍門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茶罐子」添磚加瓦。

幫扶單位以小小的「東方神葉」為抓手,發展山茶產業,落實「真扶貧、扶真貧」,讓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寬。陳洞村經濟發展了,村民權益得到了保障,幹群關係和諧、村容村貌、村風民風煥然一新。

四年來通過幫扶單位、村幹部、貧困戶的共同努力,陳洞村正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闊步前進。

(完)

來源| 龍門發布

責編| 梁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棒葉萬年草 的精彩文章:

炎天種菜難,葉菜的爛葉疑問緊張,怎樣倖免這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