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言多必失,閉嘴見修養

言多必失,閉嘴見修養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雲端 ·?主播?| 應猶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越大,話就越少了?」

底下有一個回答說:

「因為吃夠了說錯話的虧。」

的確,人的很多麻煩都是因為一時快語而引起的,所以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傷人的話,不要說

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有時候,傷人最深的,不是利器,而是語言。

語言的力量,遠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大。

一句冷漠的言辭,可能就會在別人心上留下一道永遠撫不平的傷痕。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獵人養著一隻從小就從深山裡撿回來的狗熊,他們之間原本感情非常深厚,可是有一天,狗熊把鄰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

鄰居找上門來索要賠償,他很生氣,就拿起棍子打了狗熊一通,而且口中還不斷罵著:

「畜牲就是畜牲,我白養你了。」

打完後,他把狗熊趕出了家門。

第二天,他就後悔了,可是狗熊已經回到了山裡,他找不到了。

後來有一次上山打獵,獵人碰到了一隻老虎,以為這次死定了,狗熊卻突然出現把老虎趕跑,救了他。

他高興地走上前,撫摸著狗熊說:

「太好了,上次我打了你還疼嗎?跟我回去吧!」

狗熊說:

「早就不疼了,可是你說過的話卻還在讓我疼,很疼很疼。」

說完,狗熊頭也不回地走了。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

身體上的疼痛,痛過了也就忘了,可他人一句傷人的話卻能讓自己難過很久很久,就算已經過去很多年,提起卻仍難以釋懷。

《增廣賢文·上集》中說:「傷人一語,利如刀割。」

當矛盾發生時,很多人都會被憤怒沖昏頭腦而口不擇言,什麼傷人說什麼,句句都往對方最痛的地方戳。

等冷靜下來再想彌補時,已為時晚矣。

感情是很脆弱的東西,往上劃一刀,就留一道印跡,劃多了,就變得千瘡百孔。

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記住,傷人的話,不要說。

別因為圖一時之快,給他人造成傷害,也給自己留下遺憾。

歧義的話,謹慎說

馬東在《奇葩說》結束時曾總結:

「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

在與人交流時,我們常常會遇到詞不達意的情況,明明心裡想說的是這個意思,表達出來的卻大相徑庭。

一句話,幾個字,都能夠引起一場誤會,甚至結束一段關係。

我就曾經因為說錯話,而差點失去一位朋友:

我的朋友叫雨薇,是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

有一次她在很難過的時候找我傾訴,我為了鼓勵她,就說:

「這都沒什麼大不了的,誰都會有難過的時候,我曾經也有過困難,但不是都熬過來了,沒事的。」

緊接著,我還給她講了自己一段難熬的時光,本是為了給她打氣,讓她有力量度過難關,可她在聽完之後,就不說話了。

從那之後,她幾乎沒有再跟我說過心裡話。

過了很久很久,直到她的抑鬱症已經徹底好轉之後,雨薇才跟我說起了當時的感受:

「我知道你是好意,但『這沒什大不了的』在當時的我聽來,就等於『你怎麼這麼矯情,為這麼大點事要死要活的』,所以我就變得更難過了。」

同樣的一句話,在境況不同的人聽來,語義千差萬別。

也許我們出發點是善良的,卻可能會因為粗心,表達不得當產生了反效果,反而傷害了在乎的人。

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話一旦出口,就收不回去了。

正因如此,每句話在說出口之前,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這麼說是否合適。

尤其是一些有歧義的話,在表達時更要三思而後行。

一句話產生的影響,往往要花上十倍百倍的精力去挽回,只有謹言,才能避免誤會的發生。

消極的話,要少說

有兩個文采相當的秀才相約一起上京赴考,在去往考場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

看到黑黑的棺材,一個秀才心如死灰,喃喃自語道:

「完了,遇到這麼晦氣的事情,這次肯定考不過。」

然而,另一個秀才看到棺材後,反而很開心地說道:

「棺材,有『官』又有『財』,這意味著我一定會高中的!」

於是,兩人懷著不一樣的心情去應考,最終果然,消極的秀才落榜,而積極的秀才中了狀元。

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自我實現的語言」:

一旦說了一句話,我們就會把事情朝這句話語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也就是所謂的「一語成讖」。

有時候我們沒能做成一件事,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多麼難,也不是因為運氣不好,而只是從一開始,我們給自己下了消極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們要警惕自己,負能量的話,能少說就少說。

因為當「我不行」、「我做不到」這些話說出口時,也許原本能做到的事,就因此而變得難如登天。

負能量的話,影響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身邊的人。

蔡康永在採訪時談起與言語消極的人相處時就曾說:

「這樣的人會讓我覺得活著很沒勁,碰到他會把我的能量都吸走。」

大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去游西湖,到的那天剛好下了點小雨,有一位同學就在喋喋不休地抱怨:

「好不容易來一趟趕上這個鬼天氣!」

「要麼下大點要麼別下,小毛毛雨下得煩死人了!」

結果一個班的人被他這麼一說心情也十分鬱悶,都沒了遊玩的興緻,只能提前打道回府。

可晚上在酒店,卻看到隔壁班的學生興沖沖地回來了。

因為在同樣遇到下雨天時,他們班的班長說的是:

「早就聽說細雨朦朧中的西湖是最好看的,咱們可太幸運了,第一次來就給趕上了!」

同樣的境遇,兩句不同的話,造成了兩個班的人完全不同的心情。

《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寫道:

「抱怨是最無益的舉動,如果無法改變,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怨天尤人只會讓一切變得更糟。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把精力用在解決問題或者改變心態上,才能跳出當前的困境,邁向雨後天晴。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人說的話越多,越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把話留在心裡。

謹言慎行,不是一種拘束,而是一種智慧。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能言善辯,左右逢源,面對什麼場合都能妙語連珠。

而是懂得在該說的時候說,在不該說的時候保持沉默。

不說傷人的話,別讓一時口快鑄成遺憾;

謹慎說容易被誤會的話,別讓一片好心辦了壞事;

少說消極的話,才不會讓自己和他人,在喪氣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守住嘴,就是守住了自己的福氣。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限時免費領取「英語實戰訓練營」直播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格局,叫「沉住氣」
62歲楊麗萍被罵上熱搜:女人不結婚,就是最大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