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人有時會感到孤獨?

為什麼人有時會感到孤獨?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孤獨?

其實如果以我來說,我們不應該是有時候覺得很孤獨,而是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感受到孤獨,這才是健康的人生、理性的人生、覺悟生命的人生。

「哇!每個時候都覺得很孤獨,那豈不是太難過了?」是的。所以大家都在熱熱鬧鬧、紛紛囂囂當中逃離孤獨的場景。

孤獨其實是人生的實相。就是說他孤孤單單,無人傾吐心聲,沒有第二個人了解他的心思。

即使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間,仍然有不可溝通的孤獨感;即使是父子、親朋、關係至親的人,在對方內心深處仍然有不可探知的地方,對方也無法慰藉我們這顆孤獨的心。

《無量壽經》就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孤獨是人生的實相,每一個人都是隨各人的業力獨自展現他的生命,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為他負責。

人為什麼會覺得孤獨呢?

是因為他離開了佛性之家,離開了生命的本體和本源。

如同一個遊子,離開了溫暖的家,如同一個浪子,孤苦飄零,好像一片樹葉離開了支撐它的大樹,獨自被風吹向遠處,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上,這當然孤獨了。

我們只有回歸到佛性之家,回歸到生命的本體、生命的源頭,回歸到真實的自我,才可以消除一切孤獨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覺得孤獨,有時又覺得不孤獨。

其實覺得孤獨的時候,反而是清醒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人生的真相會浮現出來。

當我們不覺得孤獨的時候,反而是迷茫的時候,因為我們害怕孤獨,需要熱鬧,在熱鬧場中迷失了自己,就好像一個人喝醉了酒,他當然也無所謂孤獨不孤獨。

也有的人為了逃避孤獨感,所謂「借酒澆愁」。人要去合群,人要隨大眾,人要去結社,成立種種社會團體,所以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這一切都說明了人要逃避孤獨感。

因為孤獨是難熬、難耐、難以容忍、難過的。

人藉助於冒險、運動、藥物麻醉等種種刺激,旅遊、婚姻、愛情、家庭等種種社會活動,以此擺脫孤獨。

但這些都只是一時的緩兵之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孤獨的問題。

所謂「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你的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你會非常無奈,毫無旁人,唯有一個人獨自遠去。去向哪裡?不知道。

你必須一個人上路,來送的人也不可能真正送到你,這是一種巨大的孤獨和恐懼。

面臨一無所知的未來,告別暫時熟悉的花花世界,這種孤獨和恐懼,一般人是難以抵抗的。

很多人抵抗不了這種孤獨,犯抑鬱症,犯種種精神毛病,其實也是孤獨感的壓迫,讓他的精神作出一種反應,通過犯這種病來遺忘它。如果他仍然保持清醒,又沒有辦法戰勝孤獨,那很可能會自殺。

像有些非常敏感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就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剝離、人生的孤獨感,又沒有排遣解決的辦法,最後結束了生命。

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會依託他所信仰的對象,但在我們看來是假託的神和主,他假想回到神和主的懷抱,以擺脫孤獨感。

應該說,這在人類一切的文明文化中,相對來講是比較久遠一點的解決孤獨的辦法。但這個並非究竟。

所以剛才說到,「要回到佛性之都」,就是你完全覺悟佛性、成佛,與宇宙萬法一體,這種大自在、大安穩才能徹底消除孤獨感。

如果仍然有主客二元的對立,那都不是究竟的。

而以凈土宗來說,我們念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旦到達凈土,就究竟成佛,這當然就徹底免除孤獨。

雖然還在這個世間,但也能體會到佛凡一體。雖然是凡夫,但是跟阿彌陀佛一體,這樣心中也就掃除了孤獨的陰影。

人生的幸福、人生的品質、人生的尊嚴和價值,在專修念佛人那裡,他雖然講不出來,也寫不出漂亮的文章,但是他的生命是豐富圓滿的,是喜樂的,告別了生命分離的孤獨所帶來的痛苦。

因為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尊無量光壽的佛,我們孤獨、痛苦、分離、飄零的生命有了一種回歸無量光壽佛性生命的回家感覺、精神安慰。

所以,當我們內心感受到孤獨的時候,倒是值得歡喜的時候,這體現了佛性的招喚;當我們在熱鬧場中忘記孤獨的時候,反而是迷茫和麻醉最深的時候。

所謂「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正在戲台下看戲,整個人的精神埋沒在劇情當中,演員也在那裡演,都覺得挺好。「梆!」這個戲總要終場,收場的鑼鼓一敲響,你就要卸妝了。你還在那裡演皇上,演大臣,演什麼,這鑼鼓一敲,你在哪兒呢?

我們在世間扮演妻子,扮演丈夫,扮演兒子,扮演成功者,扮演精英,即使扮演一個販夫走卒,你也有一個身份在扮演,還覺得挺熱鬧。

可是無常來了,「下台了,某某人,你不要在這演了,現在閻羅王要請你去了」,這就是「頃刻一聲鑼鼓歇」。請問你要回到哪裡去呢?「不知何處是家鄉」。

願一切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回歸佛性之都,回歸生命的本源。

答主:凈宗法師

往期回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人生五味終無謂 念佛一味無逆違
念佛好比中「頭獎」 往生好比兌「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