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瓦爾特P38原型槍,被德軍評為失敗品的瓦爾特MP手槍,到底哪出了問題?

瓦爾特P38原型槍,被德軍評為失敗品的瓦爾特MP手槍,到底哪出了問題?

瓦爾特P38,二戰德國陸軍制式手槍,也是德國最經典的手槍之一。如果說魯格P08的特點是肘節式槍機,那麼瓦爾特P38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外露式槍管了,這讓它看起來非常特別,有別於其他手槍的設計,一眼就能讓人記住。

如果要說瓦爾特P38的發展史,那麼就得從1933年說起了,當時希特勒接任德國元首之位,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國防軍重整軍備,一應制式武器的選型也被提上議程,瓦爾特作為德國有數的武器製造商,自然不願錯過獲得訂單的機會,於是立刻著手開發新武器。

手槍方面,瓦爾特送交德國陸軍軍械局測試的是「Walther MP III(瓦爾特MP手槍第三型)」,它可以認為是瓦爾特P38的原型槍,同樣採用外露式槍管,套筒較短,不過內部採用的是自由槍機和內置式擊錘。

圖為瓦爾特MP手槍一型,其實在一型與二型時代,MP手槍還是長套筒,直到三型才換成外露式槍管。

MP是一款基於瓦爾特PP手槍開發的軍用武器,為了增強手槍的殺傷力,設計師把原本的7.65mm彈換成了9mm帕彈。子彈的裝藥量增加了,膛壓必定升高,而PP的小身板承受不住高膛壓,所以設計師把手槍尺寸放大,又加長了槍管與套筒的長度。

這樣一來,MP手槍足以適應9mm帕彈的高膛壓,但問題是它的套筒太長了,這讓它的重量超過標準,所以1933年德軍重整軍備時,瓦爾特決定縮短套筒長度,這就有了外露式槍管的MP三型。

MP三型並不算是一款成功的手槍,它的缺點遠比優點更突出,首先是後坐力問題,9mm帕彈產生的膛壓較高,而自由槍機的緩衝作用幾近於無,後坐力會原原本本地作用在射手身上,所以使用MP三型時會感覺震手,射擊反饋極差。

其次是卡彈問題,MP三型的抽殼時機較早,而此時槍膛內的膛壓其實還未恢復正常水平,彈殼受壓力作用貼緊膛壁,這就導致抽殼經常失敗,導致射擊不暢。

其三是擊錘問題,整個MP系列採用的都是隱藏式擊錘,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擊錘內置,士兵在抽取手槍時可以避免勾到衣服而打開擊錘,但德軍認為隱藏式擊錘更危險,因為士兵無法從外觀上判斷手槍是否處於待擊狀態,更容易引發走火事故。

總得來說,德軍對MP三型的評價並不算高,用「失敗品」來形容都不為過。不過瓦爾特到底是混跡幾十年的大廠商,一次失敗並不能打敗他們,後續又開發出AP、HP手槍,並針對軍方提出的問題修改設計,比如自由槍機變成短行程後坐式,比如閉鎖改成卡鐵擺動式,比如內置式擊錘改成外置式等等。

1938年,瓦爾特送選的改型手槍終於通過了德國陸軍軍械局的測試,被認定為德國新一代制式手槍,並取名為「Pistole 38」,也就是我們熟知的P38手槍。

1933年的MP三型,1936年的AP,1937年的HP,再到1938年的P38,可以看到一條非常清晰的改進路線,瓦爾特不斷解決問題,改善手槍的性能,這才成就了P38的優秀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大紅九」毛瑟盒子炮,一戰德國軍官配槍,106年依然完好,保存率98%
美國國民警衛隊撤離華盛頓,步槍全部取下彈匣,人群中看到不少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