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科舉中第究竟有多難?

古代科舉中第究竟有多難?

寒窗苦讀見天子,朝為田舍暮登堂。這是通俗演義中經常喜歡用的一句典故,每每聽到說書先生開篇如此描繪,都會感覺感慨萬千。在那遙遠的年代裡,我們的前輩身處底層,卻從來沒有放棄過登頂朝堂,為了那個心中的目標,大家都拼盡全力千軍萬馬過科舉。十年寒窗就為了去看見天子,十年的辛苦,就為了在金鑾殿上證明自己的成就。早上還只是田舍郎,到了晚上就已經登頂天堂,這短短几句話就已經描述出了我們前輩的毅力。同時,演義中的這些語句,讀來讓人朗朗上口,但是它的背後卻又是一個又一個的血腥故事。古代的科舉考試固然是平民上升的通道,但是所有要走過這條通道的人,無一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數人犧牲是成全了最後幾十個人,而且這幾十個人也是被狠狠的扒了一層皮。

正如一位歷史前輩所總結,古代的舉人都是拿命拼出來的,他們比我們的高考要難上上百倍。那麼問題來了,雖然我們也經歷過高考,知道其中的痛苦。

那麼為什麼古人參與科舉考試就要拿命來搏呢?

這背後的故事著實讓人聽了心酸不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秘一下科舉考試背後的故事。科舉第步,天堂與地獄的門檻別看過去總是說,科舉考試是所有人唯一的出路,而那些讀書人也是拼盡全力再走這條路。但其實這條路的門檻遠比我們想的要高,我們現在參與高考,只需要參與了九年義務教育,並且稍微努把力就可以實現。

但是在古代社會參與科舉考試,首先就面臨著一個絕望的門檻,那就是時間與金錢。

在農業社會裡面,一個底層人物想要參與科舉考試,改變自己,他必須要面臨著自己身份的限制。作為農家子弟出身,他既要面臨家裡面的農耕負擔,而且還要面臨著讀書的壓力。想要去讀書不僅僅要錢,而且還需要時間,農村子弟往往需要參與農耕勞動,否則就會一家人面臨著餓死的危險。

因此,當農家子弟邁向科舉的那一步開始,就已經面臨著天堂與地獄的門檻,堅持並且努力,這也是一次賭博,成功的翱翔於天堂,失敗了則全家破產。科舉第步,學習的教材哪裡找?當勇敢的邁出了走向天堂的那一步以後,很快那些參與科舉考試的古人又要面臨一個絕望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學習材料該怎麼解決?不像我們現在所有的考試,所有的考生都有統一的學習教材,我們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奔跑。

但是在古代社會,以明朝的四書五經八股文為例,所有的教材都存在著差異性,老師講課,學生未必有教材。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四書五經在過去居然連標點都沒有,那麼多本晦澀難懂,沒有標題的書籍怎麼去記?怎麼去背?窮人家的孩子根本得不到這些指點,他們只能自行領悟。

還記得高曉松在講解明朝文化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提到千字文的重要性,正是因為這一東西的問世,所以,才極大的提升了社會讀書與科舉考試的便捷性。科舉第三步,長路漫漫現在,我們參加考試,只需要坐著學校統一分配的汽車,然後來到統一安排的地方就可以進行考試與準備。不過筆者以前是一個路痴。所以,在沒有同伴幫助的條件下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參與高考,經常性的找不到食堂也找不到教室,記得那一次考試還差點耽誤了時間。

同樣的,在古代也會面臨如此嚴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問題還更加擴大化了。因為所有的考生都是四面八方來到考場因此,中國版圖那麼大,各地的才子必須要經歷長路漫漫的精神。

以雲南地區的考生為例,他們要走上千里的路程來到京城考試,這個過程中需要花費的錢財,已經超過了想像,按照學者的不標準統計,至少也需要18兩銀子以上。這在古代一兩銀子,可是可以支撐一戶農家一個月的收入,開銷可實在不小。

而且,來到了考試的地方以後,很多人都會非常的痛苦,因為他們找不到考試的地方,他們更加找不到睡覺的地方。

在《康熙王朝》中曾經有一段,周培公作為一個蓋世奇才,居然只能睡在城隍廟,這在歷史上這樣的貧苦學子不在少數。估計40%的人在這條路上都會遇到很大的阻力,我們這些現代人未必受得了。科舉第四步,可怕的關係網雖然,我們總是強調古代科舉考試強調公平公開,但可惜的是真正來到那個封建時代,依舊還是以關係網路為主。

相信大家也看過當年明月先生的著作,他在裡面在講述張居正往事的時候就不止一次強調,所有想要參與科舉考試的人,就必須要能夠得到關係網路的支持。要麼是地域網路支持,要麼就是家裡的人脈網路的支撐。同黨之人才能夠和衷共濟,如果沒有同黨之人沒有人脈,那隻能成為炮灰。沒有人脈,網路成為炮灰的人再去面見考官,甚至在遞交試卷的時候都會被別人給排斥。

一旦在這個圈子之外,那麼後來的結果,我們都可以預料,能夠考中各賜同進士,那已經是非常牛的,能夠考個舉人那也是祖墳冒煙。在那個罪惡的年代裡面,科舉制度其實也不靠譜。科舉第五步,考試錄上之後的悲劇前面我們一直強調,考試過程有多麼多麼艱難,但其實即使我們越過了所有的痛苦,來到考場裡面也會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正如史書中記載,古代的科舉考試的考生都被關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區間裡面,悶熱,空氣污濁,而且還非常的壓抑。

在現在,我們在考場有風扇吹,但是在恐怖的緊張氛圍之下,都被緊張的背後冒冷汗。在那樣一個如同小的棺材的考試區域裡面,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要非常的過硬。

而且,即使考上了以後,還要面臨一個更加讓人絕望的問題。正如當年明月先生所說,所有考上舉人的官員,都必須要等待官員的空缺。

也就是說,考上了舉人只是一個預備官員,如果沒有官員出去,那麼他們就不能夠替補。而這一個環節又必然面臨著官官相護,還有各種利益的交換,如果不懂得送禮,如果沒有關係,那麼一輩子都只是個候補,或者最多像海瑞一樣的一個品的教育官員。小結所以說,總結整個科舉考試的過程,從一開始的門檻再到中間的長途跋涉,再到最後的等待官員的上任。這整個過程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高考,如果真的要類比的話,我們的高考只是一個學習過程的飛躍。但是在古代社會,那是整個人生的飛躍,因此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高考,同時其中的壓力也遠遠超過了我們。

曾經,乾隆皇帝說過,很多讀書人為了考科舉,結果從20歲考到了60歲,這是一種可怕的毅力,這也是一條要付出一切的道路。我們的古人就是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之下,不斷的朝著前方奔跑,最終醞釀出了封建制度的輝煌。

所以說,現代人讀書真的還是要好好反思一下,過去讀書需要拿命來讀,而我們現在只需要有網,只需要有讀書的慾望。古人的鮮血已經在科舉的道路之上流淌殆盡,而我們現代人的學習之路還要繼續,雖然我們不需要像古人一樣拚命,但我們也需要繼承古人的毅力,唯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唯有讀書才能讓中華更進一步創造曾經的輝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李淵奪取隋朝江山,那麼,隋煬帝楊廣的子女及其後代結局怎樣?
古代官員上班很輕鬆嗎?可能有的出乎你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