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來楚生:我不畫細部,但要了解細部

來楚生:我不畫細部,但要了解細部

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群星璀璨,但集書畫印「三絕」的藝術家屈指可數,來楚生便是其中一位。在書畫界,他是繼任伯年之後又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蕭山人。來楚生書、畫、篆刻皆能,尤其篆刻,篆刻家錢君匋曾評價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能獨立稱雄於印壇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來楚生:(1903—1975年),原名稷,號然犀。浙江蕭山人,出生於武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美協上海分會理事,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常務理事 ,西泠印社副社長。

來楚生從小喜歡刻石,無論是水牛、兔子,還是孫悟空、唐僧,都能刻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畫畫就更不在話下,連中學美術老師也認定他在繪畫方面有超人的稟賦。但是,在那個年代,畫畫是沒有「錢」途的,所以在朋友和老師的勸誡下,來楚生毅然決然的赴北京投考燕京大學法律系。

或許是上天也不願意讓一個全能大師就此埋沒。在臨近考試時,因為一個意外,來楚生居然陰錯陽差的錯過了考試日期。如果不是這個意外,或許來楚生就不會成為全能藝術大師,而是一位大律師,書畫印也頂多算他的愛好了。

因為燕京大學不設秋季班,錯過了日期那就只能等,等到春暖花開時再來。後來,來楚生聽說上海美專招收秋季班,來楚生便毫不猶豫地趕到上海參加考試順利考上,而那一年是1921年。進入學校後,來楚生結識了潘天壽。因為兩人都為浙人,年齡相當,性格相仿,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徹夜長談。

1924年畢業後,來楚生來到杭州,竟再度與潘天壽重逢。由潘天壽介紹, 來楚生加入了畫家雲集的「蒓社」,而正是在這裡,來楚生結識了他人生中的貴人——唐雲。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來楚生帶著妻兒輾轉來到上海,先期抵滬的唐雲早已為老友打點好了一切。

那時,唐雲在上海繪畫圈的名聲已慢慢起來,「杭州唐伯虎」的雅號眾人皆知。為了幫助來楚生提升知名度,他提議和來楚生共同舉辦畫展,唐畫畫,來寫字或刻印。1946年來楚生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個展,唐雲更是全力以赴。

但是好景不長,來楚生的作品不受藏家喜愛,因而生活依然沒有著落。屋漏偏逢連夜雨,妻子在那個時候偏偏又因生產意外死亡,留下一對未成年的兒子。來楚生痛不欲生,幾近絕望,連連哀嘆:「我大概是碰到鬼了!」為了驅鬼,來楚生給自己取號「然犀」。直到1956年末進入上海中國畫院擔任畫師,來楚生才總算過上了一段安寧的歲月。

可能大師就是多磨難。「文革」初期,來楚生、唐雲都受到衝擊批鬥,經歷了風雨如晦的年代。70年代初,來楚生患病在家,但仍壯心不已。他出院後不久便賦詩一首:「一刀信未死,殘喘許苟延。假我五年計,安排趕二千。」他要再用五年時間, 趕畫二千張作品,這是何等樣的雄心和氣概!

他曾刻自用印一方「生於鄂渚,長於浙水,游於滬瀆」,側款為「刻近『二吳』(吳讓之、吳昌碩)風範,志我一生萍蹤」,簡潔明了自述生平概況。說「生於鄂渚」,因其父做事在外,一九〇四年一月六日出生於湖北武昌,後隨父回故鄉,也因此有「楚生」的名字。

來楚生擁有一顆平常心,一個「靜」字,涵蓋他一生為藝的平穩心態。他除去學藝之初遭遇曲折外,是平生再無大起伏的大畫家。他專攻「小品」,鍾情於描繪水中跳躍的青蛙、蔬果鮮花魚蟲飛鳥小草等等,小中見大鑄就大家風範。

「我不畫細筆,但要懂得細筆;我不描花卉組織的細部,但要了解花卉組織的細部。」來楚生的這番話講得頗有深意,從中亦可知悉他的寫生素描功底極強。反過來對自然的觀察和摹寫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正是他書畫印創作的前提。畫中形隨筆出,構建樸實洗鍊簡約,元氣淋漓,往往一筆下去,濃淡枯濕神情結構躍然紙上。

賞讀來楚生繪畫中的生靈,哪怕是一隻松鼠、一隻青蛙或是一條游魚,無不精神飽滿生動活潑,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他繼承八大、趙之謙、吳昌碩等人的長處,但他也擺脫了八大的孤寂之短「來楚生的水墨畫有的乍看雖也有點冷峭,但卻是冷中透著熱氣。」這又說明他相當熟稔「實處就法,虛處藏神」規則之奧妙,進而慢慢達到筆有盡而意無窮的理想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潘天壽:畫的布局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則
揚州八怪,都是「怪」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