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重不重要,這位南北朝的文學大家用自己坎坷的經歷來告訴你

讀書重不重要,這位南北朝的文學大家用自己坎坷的經歷來告訴你

他是在我國南北朝後期動亂中頑強生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名人。他寫的書被後世公認為眾多家訓中的第一本。他的一生坎坷、遭遇獨特,經歷了繁榮一時的三大王都建康、江陵、鄴(北齊首都)的陷落。他先後出仕於南梁、北周、北齊、隋四個王朝,渡過跌宕傳奇的一生。曾為了逃離軍政嚴苛的北周,冒險帶著家小乘坐小船在暴漲的黃河順流而下,從靈寶漂到孟津,一夜七百里,時人稱讚他勇敢。

江陵陷落後,大批梁人淪為俘虜,他也在其中,他們被強行帶到西魏首都長安,等待的將是成為別人奴隸。

後來,他感嘆自己的遭遇,寫了一篇《觀我生賦》,至今留傳。其中一節是描述的是江陵陷落的情形:

民百萬而囚虜,書千兩而煙煬。溥天之下,斯文盡喪。憐嬰孺之何辜,矜老疾之無狀。奪諸懷而棄草,踣於途而受掠。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被俘的梁人極其悲慘的遭遇,詩人能夠僥倖活下來實屬不易。

顏之推晚年回首自己一生,給後代寫下了著名的《顏氏家訓》。在這部書中,他說道:「自古以來,聖賢所著的典籍,其實已告訴了我們各種高尚的做人道理。另外,魏晉以來的書籍也都記述我如今想要表達的種種想法。因此我現在寫下這些話,就像在屋下築屋一樣。儘管如此,我還是必須寫下來。因為現在我所記述的,都是一些刻骨銘心的事情,這並非古代典籍所記載的訓誡,而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的。」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顏之推希望將自己從侯景之亂、江陵陷落的親身經歷中所學到的道理告訴子孫後代。

建康與江陵是南梁的兩座核心城市。毫不誇張地說,南梁的政治、經濟都是以這兩地為中心而展開。然而,在經歷侯景之亂後,建康的繁華消失殆盡,三吳之地也隨之荒廢。西魏攻陷江陵後,此城毀於一旦,很多人死於非命,還有很多人被俘虜至長安,那些歷經千辛萬苦活著走到長安的人,等待他們的又是委身為奴的命運。

西魏改朝成北周之後,政府發布解放令,解除從江陵俘虜而來的人們的奴隸身份。首先是在565年六月,下詔恢復其中六十五歲的奴隸的自由。這是江陵陷落十一年後的解放令。然而,從當時人均壽命來看,從江陵活著來到關中為奴隸、年齡已超過六十五歲的人,早已不中用了,這樣看來又有幾個人能享受到此次赦免的恩惠呢?

572年十月,朝廷再次下詔赦免從江陵被俘虜到長安為奴的人。這次解除了年齡上的限制。這是江陵陷落十八年以後的事情。但是,這道解放令卻有附加條件。如果奴隸的主人仍然希望照舊把這些人安置在自己家中,可允許他們以部曲、客女的身份留在主人家。部曲、客女是這一時期在奴隸和平民之間設置的一種身份,他們始終和奴隸一樣都是賤民,並不具有普通平民那樣的良民身份。如果奴隸此前是個很稱職的人,主人當然不願意完全給他自由,而是給他一個部曲的賤民身份,照舊使喚。

可見,在江陵陷落時撿回一條命的人雖然幸運,而後又被迫頂著寒冬長途跋涉、九死一生來到關中為奴,這些人到了晚年的時候,仍沒有幾個能夠重獲自由身,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從這種情況來看,顏之推儘管一生經歷坎坷,卻得以享盡天年,實屬罕見。他留給子孫的訓誡中說道:「自從侯景之亂以來,很多人悲慘地淪為俘虜。其中有的人雖然家世卑微,只會讀《論語》、《孝經》,卻也被尊稱為老師。然而,也有不知多少代一直都保持著高貴身份的世家子弟,不通曉書籍,只得耕田養馬,無一例外。從這些事例看來,無論是誰都應該勉勵自己,努力讀書……有了讀書的本領,就有了依靠自己生存的資本。父親、兄長不見得一直都能依靠。不論是故鄉的族人,抑或國家的制度,並不能總是當成保障。一旦漂泊流離,並不一定會有提供庇護的人。只好依靠自身守護自己的生活。讀書確實大有功德。

這些訓誡都是他本人根據前面我們所述的親身經歷,對子孫有感而發之言,並非只是空話。顏之推認識到,在歷經坎坷的人生中,貴族要想一直維持著貴族的地位,就必須不斷磨練身為讀書人的本事。這種意識此後總結出了基於人才主義的科舉制度,這是他親眼目睹了基於血統、只重視門閥的貴族體制的脆弱性及南朝貴族體制最終無法克服這種脆弱性而走向終結的過程,從自己強烈的體驗中領悟到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有很多雙腳羊的傳說,兩晉南北朝時期更突出,雙腳羊確實存在嗎
南北朝時期的小說集,說的都是真人真事,孩子們積累素材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