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軍隊是歷代最弱的?看過這些經典案例,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明朝軍隊是歷代最弱的?看過這些經典案例,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在現代經常有人抨擊明朝軍隊實力孱弱,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實際是錯誤的,通過以對明朝幾次戰爭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

明朝抗倭援朝戰爭

抗倭援朝戰爭是16世紀末,倭寇侵略高麗,爆發了戰爭,倭寇稱為文祿·慶長之役,在戰爭開始之初,高麗喪失國土,一潰千里,面臨著亡國的危機,明朝神宗皇帝為了拯救藩屬,同時穩固邊疆,進行了抗倭援朝戰爭。戰爭共持續七年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戰爭爆發之初到明軍收復王京。第二階段從倭寇豐臣秀吉捲土重來到明軍獲勝班師回朝。但是由於內部的政治問題,明軍一直未對敵人進行追擊,數年內只是進行一些小型拉鋸戰,直到戰爭後期明軍隊大規模進攻,最終才取得了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將士英勇奮戰,經過碧蹄之役、露梁海戰等幾次重大戰役,湧現出李如松、麻貴、鄧子龍等抗倭英雄,這場戰爭是中國古代漢人皇朝的最後一次遠征異域。戰爭最終明朝取得了勝利,挽救了高麗,保衛了大明。這場戰爭對於明朝、高麗和倭寇都有深遠的影響。

明朝平壤戰役

明軍入朝後共有兩次平壤戰役,第一次為遼東副總兵祖承訓指揮,但由於輕敵冒進和對敵情的認識不清,而導致失敗。本文所研究的平壤戰役,是明軍入朝後進行的第二次平壤戰役。是抗倭援朝戰爭中,明軍入朝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在大明遼東提督李如松的指揮下,取得了平壤大捷,扭轉了當時危急的戰爭形勢,打擊了日軍的氣焰,給予了日軍入朝後的第一次重大打擊,是抗倭援朝戰爭中的重要轉折點。

明朝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長期以來都是學術界探討的一個重大問題。在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中,抗倭援朝戰爭以規模最大,意義最重,影響最為深遠而著稱。

明軍對比敵人強大之處

兩軍軍事裝備的差距懸殊。在祖承訓輕敵慘敗之後,明神宗對於打贏這場戰爭非常重視,特別指示大理寺撥款營造軍事裝備,所以明軍對於此次入朝作戰的武器裝備上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在中國古代,明朝時期是我國火藥武器發展的黃金時期,眾多領先於世界的先進火器在明朝得以發明和創造。據《武備志》中記載,明朝時期所使用的火器中,單火槍武器就有二十多種,在戰場上,這些武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力。

平壤戰役中,明軍以弗朗機炮震懾日軍,使日軍在戰爭開始階段,慌亂一團,難以戰鬥,而在戰爭處於膠著狀態時,明軍以大將軍炮轟開城門,使明軍得以衝進城內,在衝鋒過程中,又齊放三眼火銃,射殺日軍,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這三樣武器是史料中所記載的明軍兵攻平壤城時所使用的武器,在攻城中,它們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之後的戰爭中,明軍也充分發揮著武器裝備的優勢,更多地殲滅日軍的有生力量。而相比之下,日軍裝備的只是他們自認為先進的鳥銃等火槍,在倭寇戰國時代還沒有普遍用過大炮。在戰爭開始前,對於明軍的武器裝備缺乏認識,以致毫無心理準備,兵敗平壤。武器裝備的先進,是明軍取得平壤城攻堅勝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明軍將領足智多謀、身先士卒,士兵同仇敵愾、無懼犧牲,是平壤戰役取得大捷的最主要原因。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明軍奇謀百出,先用沈惟敬以誘敵,希望以最小的傷亡來取得勝利。在攻城過程中,又命令攻擊南門的明軍假扮高麗士兵以誤敵,延緩了日軍的阻擊,以最短的時間攻下城門。在西門處於久攻不下的局面時,李如松命人用大將軍炮將城門轟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避免因繼續攻城而帶來的更多傷亡。破城之後,巧用火攻,熏殺固守在"三窟"之內的日軍,而在小西行長在做"困獸之鬥"時,又假之以談判,故意放其離開,然後又從中設伏,兵不厭詐,又一次斬殺了眾多日軍,消滅其更多的有生力量,日軍得以被徹底趕出平壤城,這些都充分反映了李如松等眾多明朝將領的戰爭智慧。

綜上所述,足以可見明朝軍隊是一個武裝精良,指揮得當的軍隊。在當時時代算是一支強大的英勇之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令人憤概!明朝百姓究竟做了什麼,要被清軍反覆三次進行屠城!
古都漫遊1明中都-安徽鳳陽,明朝建立的第一座都城,為何成了爛尾